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调查分析表明,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学校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认知等,是影响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学校应着力开展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活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关心边缘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在校行为子量表》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31名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和一般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女生在课业、常规和同学关系三方面的适应状况均好于男生;(2)初一学生的课业、常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四方面的适应状况在初一至初三的三个年级中均最差;(3)学习成绩为下等学生的课业适应最差,初中生的师生关系适应随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提高;(4)学习成绩为上等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最高;(5)在三种人缘状况的学生中,人缘差的学生的课业适应和常规适应最差,人缘很好学生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适应最好;(6)初中生的五种学校适应均与其一般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五个学校适应维度对一般生活满意度的预测率为41%。  相似文献   

3.
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调查分析表明,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学校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认知等,是影响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学校应着力开展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活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关心边缘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学校道德氛围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师生访谈等多种途径,编制学校道德氛围调查问卷,为进行学校道德氛围研究提供工具。问卷由“公正”、“关爱”和“宽恕”三个分问卷组成。256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为了探讨学校适应在亲子关系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亲密度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关系、学校适应和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亲子关系能够正向预测初中生生活满意度。(3)学校适应在亲子关系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21%。本研究结果表明,亲密的亲子关系和高水平的学校适应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有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是很健全,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向他们传递正确的行为方法,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意识。因此,针对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希望给教师提供基本帮助。  相似文献   

7.
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私立学校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要求。本文通过对私立高中学生的实地调查,从总体上描述了学生对其学校生活质量的各子因素的满意度。同时,通过检验分析了私立学校存在的问题,如课外活动时间偏少,学校德育满意度低,师资稳定性差,以及现阶段私立学校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等。社会应该为私立教育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范谊 《教育导刊》2005,(2):55-57
时代已跨入21世纪,社会将实现信息化。在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统计,至2001年底,我国有近7万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约15579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平均51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信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新的危害。如何在中学尤其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这已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我国中小学信息道德培养的现状现在青少年信息犯罪虽以18岁以上居多,但有进一步低龄化的倾向,且不少案件在初中阶段就有萌芽的迹象,如机房设备损坏、零件失窃,同学机上作业被删改,…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新要求。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源自生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开展生活体验才能发挥其作用呢?这是相关人士不断研究的课题。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活体验的必要性,对如何应用生活体验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道德教育是以学校道德生活建构为桥梁来促使学习者道德成熟的一项心灵工程。围绕价值冲突的诱发、商谈和和解这一主线,构建价值商谈型学校道德教育是适应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间接化和微型化走向,成就学习者道德生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感知压力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所起的作用。以854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有效问卷共786份。使用感知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进行施测,并收集被试者性别、是否独自居住、当前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采用SP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感知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感知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感知压力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B=-0.34,t=-9.82,P<0.001),积极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 95%CI [-0.22,-0.13]),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提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并为学生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心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185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2)男女生在总体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在家庭和自由满意度方面得分高于男生,而男生在学校、学业和环境因素方面,有更高的满意度体验.(3)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4)初中生的各种生活事件中,"家庭矛盾"、"考试失败"、"讨厌上学"、"失窃"和"升学压力"这五项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心理应激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31名初中生的心理应激和一般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考察初中生心理应激状况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承受来自教师、家庭环境、同学朋友、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压力高于女生。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呈现出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2)生活在关系很融洽家庭中的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自我身心压力在三种家庭关系状况的学生中最低,家庭关系不融洽的学生承受来自家庭环境的压力高于家庭关系很融洽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承受来自父母管教方式和自我身心两方面的压力高于生活在几代同堂和核心家庭中的学生。(3)初中生在父母管教方式、同学朋友、社会文化、自我身心四个方面的心理应激对一般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法,对随机抽取的330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并对培养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学生个性的发展与道德的培养是多途径的,本文就学校体育在学生个性发展与道德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以期通过学校体育途径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也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各科的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并将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7.
蔡雯雯 《林区教学》2022,(6):108-112
通过问卷对石狮地区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道德敏感性总体水平高,但存在结构差异。数据分析显示道德敏感性可分离出责任敏感性、规范敏感性、人际敏感性和行动敏感性等四个因子,并受到性别、户籍、父母学历水平等因素影响。提出四项策略:加强家校联动,提升家校共育实效;强化课程思政,构建教师德育共同体;加强爱心教育,构建德育人文环境;聚焦育人初心,营造社会道德情境。  相似文献   

18.
对初中生社会支持、感戴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分别具体阐述了初中生社会支持、感戴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定义和相关研究,并概括了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目前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青少年群体法律知识比较薄弱,所以对青少年法律知识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都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打造和谐法治校园。  相似文献   

20.
一、道德叙事模式的提出背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与当代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隔阂,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研究是建立在对大量教育现象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