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文摘     
神经科学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各种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各个水平(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阐明其机制,以及预防、诊治神经和精神疾患,构成了神经科学的基本内容。60年代,神经科学的概念逐渐形成,但发  相似文献   

2.
从神经心理学的方位,立脚于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脑神经动力学等高跨度学科的边缘,提出“三位一体理论”,阐明构建中学教师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模式中,受教育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既具备充裕而宽厚的物质基础——大脑神经系统所提供的生理机制;又可以促进改善并提高其自身原有脑神经结构/功能的素质,而成为素质优秀并具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其辐射所及终将在更加理想的程度上,向其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够精密思维的脑。探索脑的奥秘是历代科学家的梦想,因此,21世纪被科学家称为“生物科学、脑科学的百年”。综观神经科学的近百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科学的辨证思维方法于始终。其中最典型的是近几十年来,“还原论分析方法”逐渐占据了神经科学研究的主导地位,这使得神经科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得以蓬勃发展。然而,完全沉醉于还原论分析将会使神经科学成为跛足的巨人,因此,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是神经科学发展的重要的也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正是一个“综合——分析——综合”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神经科学是一项探究心理现象背后神经活动及相关神经条件的还原事业,对心理状态和过程进行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层面的解释,尝试将宏观的心理活动和状态还原为微观的神经活动和状态。然而,在神经科学内部存在两种不同的还原进路,即无情还原与机械还原。无情还原论者关注细胞和分子过程的神经活动,而机械还原论者则关注结构和系统的神经机制。通过对无情还原论与机械还原论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二者既存在对立的局面,也存在互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需要将两者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焦晓骏 《江苏教育》2022,(18):22-25
神经教育学融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发展科学和生物科学等有关脑发展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运用到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架起了教育实践和神经科学之间的桥梁。对神经教育学研究主要成果进行简要梳理,可以阐述其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反拨与提升,进而从文化、课程、教学三个方面提出有关学校教育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关学习的聚合研究,正在催生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学习神经科学.学习神经科学主要研究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学习的神经机制、规律以及可能的优化方法,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建立学习神经科学有助于更好地探讨学习的机制和规律,有助于促进科学的教与学,有助于学习科学群及学习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建议加强跨领域的合作,促进学习神经科学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积极争取将学习神经科学纳入我国的学科体系建设,加大学习神经科学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学习神经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升学习神经科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伴随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突飞猛进,科学教育范式诉求愈益高涨,教育神经科学作为教育学与神经科学的重要交叉学科,旨在以神经科学研究指导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实践.神经生长发育关键期研究的深入,神经发育的范畴特异可塑性的探索,多元智能结构的神经模块假说的提出,以及观察学习的镜像神经机制的发现等使得教育神经科学为传统教育心理学开辟了一条检验与超越教学争论的科学化途径.未来的教育神经科学需要加强神经科学家与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8.
感情神经科学这一学科关注的是情绪和心境的潜在神经基质。近年来,感情神经科学通过使用功能神经成像、行为实验、电生理记录、动物和人类的损害研究及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实验等方法和技术,以在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水平更好地理解情感和情绪。本文首先对感情神经科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接着简要概述了几个主要大脑区域对情绪加工的贡献;最后指出了感情神经科学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9.
搞好神经生物学课程建设迎接脑世纪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是基础神经科学的主干。神经科学的目标是: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它的重点在脑,所以神经科学亦被人称为脑科学(brain science)。在认识脑和保护脑这两个方面,神经生物学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主要责任。神经生物学是以研究神经系统为目的的综合科学,它包括研究神经系统的各个传统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心理学等;是生命科学中一门基础实验科学,神经生物学的大量研究在动物上做实验;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出现神经…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蒲慕明获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美国时间6月7日,Gruber基金会宣布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将授予世界知名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生物学荣誉教授蒲慕明,以表彰他在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工作。据悉,该奖项将于11月13日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第46届神经科学年会上颁发给现年67岁的蒲慕明博士。Gruber国际研究奖包括天文学、遗传学、神经科学3个领域的奖项,每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23,(26):18-19
<正>神经科学的发展方兴未艾,而在一个AIGC时代,全世界的教育者都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洞悉神经机制、提炼学习规律,应用于创新性的教与学的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他们毕业后更从容地驾驭数字科技时代的职场与生活?本期从国际组织对教育神经科学实践经验的推广、加拿大立足神经科学原则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策划组织、美国地理课堂中的空间思维培养、中国基于神经科学的高中古诗文教学设计,以及基于睡眠机制、改善学生睡眠的各国学校策略等维度,以切实可行的国际行动和教育实践来回应神经科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因工程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3年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以来,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从整体和细胞水平跨入到分子水平。1973年,美国首先成功地将基因在体外重组并通过质粒转入细菌内,进行无性繁殖,基因工程从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认知神经科学通过将脑成像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范式结合起来,探索人类的行为的深层机制.大脑作为学习的主要器官,是认识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认知神经科学关注学习所激活的脑区、神经回路以及激活的时程,从神经活动的层面上阐述学习的机制.大脑学习机制的阐明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改进教学方法,为教育学奠定科学的基础.认知神经科学还...  相似文献   

14.
病原菌感染宿主的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原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构成感染的基本因素。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推动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进入到了分子水平。应用基因芯片转录组学分析技术,可以对病原菌入侵宿主以及宿主的防御抵抗进行转录组学研究。从病原菌全基因组水平以及感染宿主的基因水平阐述病原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病原菌入侵以及宿主抵抗病原菌的分子机制,本文将对病原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转录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神经精神分析学是一个在整合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神经精神分析学运用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成果,试图检验、修正、扩展、完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来实现对人类深层心理的动态研究.作为通过整合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来理解大脑与心灵运动的神经精神分析学正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其所涉及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意识问题、情绪问题、睡眠与梦问题这三大领域.神经精神分析学既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场学术运动.神经精神分析学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在总体上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动神经元病作为一种神经系统慢性致死性变性疾病,目前尚无将其治愈的方法.但自从发现运动神经元病的100多年来,人们就一直与它作斗争,尝试了近百种药物治疗.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的深人认识,人们对这个难治性疾病的挑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前的主要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多种非药物的支持治疗.现阶段治疗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神经保护剂、抗兴奋毒性药物、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剂、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放射配体技术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通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人们对细胞膜及其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新的了解,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神经成像特别是脑成像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包括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神经科学技术的改进等方面,它们不但促进了科研和伦理共同体紧随神经科学研究与试验进展前沿,也深化了我们对健康与非健康的大脑的形态学与功能的理解以及对科研伦理本质的解读。然而,脑成像技术同样也带来了很多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我们急需对其进行深入的伦理分析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来,创造力的神经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者使用EEG(脑电)、fMRI(功能核磁共振)、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NIRS(近红外光谱扫描)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发散性思维、顿悟、艺术创造、创编故事等创造活动背后的神经机制,对高创造力大脑与低创造力大脑间的差异,对创造性思维干预措施发挥作用的神经机制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不仅推进了我们对大脑功能的认识,也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科学心理研究不再局限于信息加工层次上,而是扩展到包括心理的神经机制、分子机制、神经系统本质和并行分布式信息加工的多层次,而且意识问题已开始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方法上相应地由以反应时方法、出声思考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等为主,变为以脑成像等神经科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方法和启动效应方法等为主,研究的指标也由意识外显的心理行为指标为主为为以物理、化学、生理指标和意识所不能直接外显的内隐指标为主,出现了新神经主义和新生物学主义的倾向;联合主义取代符号成为方法论思想主流;符号理论已基本被放弃,但新的理论并未建立。这其实是在“心理学科学范式”这一根本问题上发生了改变,即(智能)系统范式取代了经典原(信息加工)过程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