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可以分为课内读和课外读。课内读是指读课文,即语文书;课外读是指读报刊杂志等课外书。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必须教材,是语文教材的主要凭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更是思维的典范。只有首先把  相似文献   

2.
写作风格是文本独特而鲜明的存在,或是精美的语言表达、或是精准的遣词造句、或是精致的谋篇布局。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篇文质兼美、形式多样,表现出作者独有的个性,彰显着写作风格之美,为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供了很好的典范。然而,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么忽视文本,媒体的过度滥用和资源的胡乱拓展,让学生找不到北;要么是偏视文本,只盯着文本内容理解,教学仅停留于此,让学生只找到北。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走进了课堂,一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丰富起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风格是文本独特而鲜明的存在,或是精美的语言表达、或是精准的遣词造句、或是精致的谋篇布局。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篇文质兼美、形式多样,表现出作者独有的个性,彰显着写作风格之美,为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供了很好的典范。然而,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么忽视文本,媒体的过度滥用和资源的胡乱拓展,让学生找不到北;要么是偏视文本,只盯着文本内容理解,教学仅停留于此,让学生只找到北。为此,专家学者大声疾呼,阅读教学要紧紧围绕语文本体性知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的形式层出不穷,语文教师要把握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丰富的感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义。要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快乐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如果他们觉得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就会对阅读充满兴趣,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完全沉迷于作品蕴含的情致,就会在文本提供的精神殿堂里徜徉,心灵得以舒展升华。这样,他们就能拥有纯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一、品味用词的精准传神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遣词造句独具  相似文献   

7.
正"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感知、前后联系、紧扣重点、潜心会文、强化感悟"等方面,合理地渗透"读、思、议、写、说"这五个环节,引领学生立足文本,并进入文本的深层进行生命的感悟体验,从而找到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之间的契合点,促进阅读的自然形成,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生成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和深刻的生命感悟,真正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海德格尔曾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让’学。"把学的时间、空间、权利等都让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主导课堂,已经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让学"理念的渗透,使课堂教学正在一步步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控制走向合作,"让学"成为引领课堂教学的风尚标。一、"让"读,披文入情《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  相似文献   

9.
刘广银 《考试周刊》2014,(96):57-57
围绕"践行课程标准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这一问题,作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能力;抓住重点词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度拓展,丰富学生积累;读写搭桥,培养学生想象与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人们理解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才能入情入境,在脑海中活灵活现地再现文本,达到阅读教学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的朗读呢?以下我从低中高三个学段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阅读的第一步是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怎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点。文章从开展有效诵读,实施整体感知;认知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培养质疑能力,深入感知文本;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和吕叔湘都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叶老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执教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语感。一、加强朗读训练,把握语感内涵一篇文章经过初读、精读、复读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再反复诵读,细心品味,这就是感情朗读。  相似文献   

13.
胡紫金 《考试周刊》2014,(53):16-16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里面不仅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以及值得学习的人物美德。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教材中的语言美、画面美、人文美,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我谈谈是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利用学生中的人文资源,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语文  相似文献   

14.
缪丹 《教育》2015,(7):70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言语形式的感知进而到言语内容的掌握,同时获得各种知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又进而学习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言语的理解和表达,又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笔者以《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为例,谈谈自己潜心会文本,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举措。预习成为新课学习的基础在教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  相似文献   

15.
郭孜孜 《教师》2015,(4):2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识字写字,大都是通过阅读进行的;作文教学,一般是以读学写,读写结合;口语交际,也与阅读教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针对每一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学生活动。下面,我以人教版语文第四册《丑小鸭》一文为例,来谈谈三个观点。一、找准一个点阅读课难以找到训练点。所谓训练点,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确定的,可以进行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一、练笔审题有效果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课文不仅是读写结合的载体,还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可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语文教材没有对课堂写作教学作系统全面的落实。这一方面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一个严峻的考验:没有了可资依凭的抓手,我们的作文课还能不能精彩?"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选入的文本文质兼美,《新课标》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深入地挖掘理解文本,更要巧妙地运用文本,让学生从中淘金,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思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表明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在教学生"学",只有"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使学生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认为"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课堂训练的内容,重在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拓宽视野,丰富情感,发展个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我们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20.
教学提倡常教常新,教师正是在这样的磨炼中,让教学充满探索和研究的乐趣。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和依据,教材中的课文大多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编者的"千锤百炼",文质兼美。教学时,我们必须尊重教材,甚至要"忠于教材",同时我们又不必把教材视为"圣经",视为绝顶的最佳,丝毫不可"冒犯"。其实,泰斗作家也好,名人学者也罢,文章只是他一时间的产品。不管他有多少学识,多么严谨认真,他可能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