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推进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影响,当前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中困境颇多。针对这种现状,可通过统筹城乡创业服务平台,改善农民工创业环境;强化农村创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工创业质量;加大农村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拓宽农民工创业融资渠道;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等四条对策来逐步摆脱返乡农民工创业困境。长效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2.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要立足于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综合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探索农民工“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坚持沿海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农民工跨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3.
地方院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院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促进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同时也为地方院校的法律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地方院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应成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提供组织机构;建立各方连动机制,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壮大支援声势;完善资金筹措机制,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提供经费保证;推行农民工培训计划,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构建素质保障;开展网络维权活动,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拓宽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继续教育体制是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农民工继续教育体制很不完善,在招生和就业、教学环节、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围绕以上几方面进行改革,将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民工继续教育体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建立返乡创业培训机制,旨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引导返乡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创业。现有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培训机制,与新生代农民工极高的创业热情之间存在差距,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内卷化是阻碍其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内卷化的出现,既有外在的制度、机制障碍,又有农民工自身资本障碍的内在因素。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建议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建立农民工权利实现的支持机制,拓展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农民工的从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对农民工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及认知素质现状调研的结果发现,农民工从业素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企业培训行为的短视、农民工自身认知能力的桎梏及政府培训信息的不对称四个方面,其提升策略为关注农民工群体,完善职教体系;针对不同岗位,设定培训目标;兼顾软、硬技能,开发培训内容;贴合群体需要,创新培训方式及拉近校企距离,完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理论依据与现实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以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社会规范和角色模式为基本内容的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对于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城市化的质量以及统筹城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这一体系的现实方案在于:建立法制化的培训管理机制;培育多元化的培训主体;形成科学化的培训体制;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形成规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连喜 《天中学刊》1998,13(3):8-11
从我国现行企业领导体制看,法人治理机构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其内容和运作方式还存在有弊端: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够明确;在企业外部还没有形成促进新型企业领导体制得以健康发展的环境。建立新型企业领导体制的建议:规范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以国有资产经营实体为主在企业家市场上选择优秀的企业家,完善企业领导体制的"需求"机制;建立企业家人才市场,完善企业领导体制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今城市的一个重要主体,他们的幸福感如何,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也是检验“幸福惠州”建设成果的“试金石”。基于对惠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指数特征的调查研究,加深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认识。通过分析影响其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四项措施来提升惠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一是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劳动力价值;二是消除体制壁垒,完善保障体系;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四是加大维权力度,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合法维权。  相似文献   

11.
《安徽教育》2010,(12):9-9
<正>本刊讯我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日前,有9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正式落户我省。这9个试点项目是: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体制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认真策划、实施和推进农民工培训很现实、很紧迫,提升数量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素质刻不容缓!只有提高农民工素质,才能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才能提升城市功能和社会质量,并能提升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农民工培训是增强经济动力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要径;提高农民工素质是上海发展的基础与标志,社区学校理应提高、扩展对农民工培训现实性、重要性的认识,并主动、积极地介入、开展农民工培训,学校要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重要阶段,为新生代农民工构建个人资本生成机制,创造良好的融入环境,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实现城镇化的必经之路。个人资本生成机制是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以政府为主体,联动企业、社区和社会组织,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和保障,旨在提升其个人资本进而融入城市的良性动态系统。政府应作为个人资本生成机制的主导者,提供稳定的资金投入作为物质基础、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作为组织基础、制定完善的政策作为制度基础、组织各方主体作为社会基础,从而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城市化的结果和目的,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与成效。我国农民工目前的综合素质现状还很堪忧,综合素质的提升还需要国家、政府、社会与农民工自身等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天门市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和专业素质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城乡教师交流渠道不畅等问题,从推进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出发,以政府为主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教师补充、培训、交流、待遇保障和奖励等方面建立了相互衔接、互为促进的农村教师长效发展机制,有效提升了农村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36-144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进城务工农民及其随迁子女的群体发展需求日益壮大,其受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都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有学上"和"上好学"的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改善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增加农民工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培训效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界限、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改革现行中学教育和中高考制度、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比例较大学校的办学质量、落实融入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具备较高文化和技能素质的群体,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更加期望融入城镇、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群体.基于此,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职业培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而为推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最终实现全员市民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弊端:全国统一划线与各校自主命题之间的矛盾、考生诚信缺失而导致的公平问题、复试过程形式化、不透明以及重专业理论轻综合素质等。可通过实行两段制考试、建立规范诚信系统、规范复试程序、强化复试效果以及全面考核,了解考生综合素质等方式逐步消除入学考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党员是农民工群体的骨干力量,决定了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必须要研究农民工党员的主体作用。然而,这项工作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农民工党员主体意识不强、管理工作不顺、政治参与不够和制度供给不足的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必须构建农民工党员主体意识激活机制、主体素质提升机制、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曾思康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52-54,9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工的产生、发展乃至终结将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全过程。在阻碍农民工发展的制度坚冰难于一时消融,促进农民工发展的机制难于一步到位的情况下,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建立稳定的、有效运转的促进农民工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有效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农民工发展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