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锌与运动     
笔者就微量元素锌的生物学功能及锌与运动的关系作一综述,指出锌元素在机体免疫、抗自由基、激素合成及运动损伤方面的作用,并且提出在运动中如何合理补锌。  相似文献   

2.
羊肚菌是世界上食药兼用的名贵真菌之一,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羊肚菌的营养成分、生物学功能,并对羊肚菌在运动科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锌在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锌的生物学作用和缺锌对学龄前儿童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炜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1):35-38
研究总结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应用在运动中所产生的功效,尤其在抑制自由基的生成,抗氧化、抗疲劳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证明葡萄籽原花青素能在运动中抗疲劳、提高运动能力.说明其较适合作为运动营养补剂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5.
硒、铜、锌对动物营养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硒、铜、锌在动物机体内与酶的活性、生物膜完整性、机体繁殖力和机能调控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概括了其与动物营养的关系,还就其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综合。  相似文献   

6.
本扼要介绍了微量元素锌在人体内的分布概况,概括了锌的多种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拉曼光谱在结构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涉及到拉曼光谱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以及酶催化作用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拉曼光谱在结构生物学领域中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检索法,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总结论述了白细胞介素-6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运动的关系。白细胞介素-6(inter leukin-6,IL-6)是一个多效型因子,主要由单核或巨噬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B细胞以及骨骼肌细胞可以产生。IL-6是以单体形式存在,主要功能为刺激细胞成长、促进细胞分化,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对白细胞介素-6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运动训练、运动强度、运动损伤对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等。因此白细胞介素-6与运动的关系成为当今运动科学研究的重点话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植物生物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规范实验教学、整合实验内容、发挥教学基地功能、规范实习实训大纲、建立第二课堂、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与科研并重等方面对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期激发学生学习植物生物学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力量的年龄相关性变化与特定人群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量是进行任何运动都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力量的产生有赖于肌肉运动.肌肉运动是力量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肌肉可以增长或萎缩,这取决于肌肉的使用程度.肌肉组织对适宜的刺激会产生反应,其质和量会随着对力量的需求而变化.人需要适度的力量以外,关节功能的完整性也显著依赖于相关肌肉的性能.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关节所有组成部分的功能,是保持关节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地发展力量是生命早期获得最佳发育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避免过早衰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探讨杜仲提取物(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extract,EUOE)对大鼠运动能力的营养干预,为EUOAE在运动营养干预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8只、运动训练组8只、运动+EUOE 8只。在最后一次训练后,安静对照组不进行力竭运动训练取材,运动训练组、运动+EUOAE组进行力竭运动,测定其运动至力竭的时间后取材,测定骨骼肌与抗氧化水平相关的生物化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EUOE可以提高运动训练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ATPase活性和GSH含量,降低骨骼肌MDA含量和血清LDH、CK活性,延长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2.
膳食营养因素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地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将成为大规模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整体功能下降、运动减少、营养代谢功能下降等有关。本文从骨质疏松的概念、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以及营养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协同作用来探讨膳食营养因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论述了钙、钾、磷、钠、镁、锌、铜、锰、铅、铝以及维生素D、维生素K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许多营养素协同钙元素的吸收以及许多微量元素的变化都影响着中老年人骨量变化,从正反两方面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结论:合理的膳食和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因人而异、科学合理的保健运动对促进人体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然而人们在保健运动中常存在一些误区,如对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适宜运动量的错误认识;运动减肥上的认识误区;中、老年人锻炼肌力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女性经期运动认识误区;锻炼时间选择上的误区,等等。该文从生物学角度对以上误区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达到纠正人们认识偏差的目的,为进一步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进行保健运动、促进身体健康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硒营养的补充与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来,硒和运动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硒作为营养补充品的一种,在提高运动能力、抗疲劳方面有积极的意义。综合目前国内外各种文献,综述了硒的生物学作用,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及运动员对它的需要量及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掌握胆碱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运动能力影响的资料文献,为胆碱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方法。结果胆碱是卵磷脂和神经鞘磷脂的组成部分,是维持细胞结构所必需的;合成乙酰胆碱的前体,乙酰胆碱是传递神经信息的重要物质,参与许多神经活动;胆碱是亲脂肪性的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能将脂肪、胆固醇乳化,防止胆固醇积蓄在动脉壁或胆囊中;胆碱是能穿过“脑血管屏障”的少数物质之一,胆碱进入脑细胞可生成能帮助记忆的物质。胆碱含量高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运动能力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发展。结论对人体身心健康及运动能力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可适量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红景天(Rhodiola rosea)研究文献的梳理,了解红景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并结合理论分析法。结果红景天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香豆素类、萜类、甾类以及生物碱类等,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结论红景天属植物在运动医学中有一定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遗传学是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根据多年遗传学教学体会,从课堂教学模式、课外科技活动及课后练习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验证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和性别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体育锻炼动机量表(MPAM-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049名大学生(男579人,女470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体育锻炼、锻炼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锻炼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并分别解释变异的1.3%和6.2%;锻炼动机在体育锻炼基础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在体育锻炼解释一般自我效能感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4.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上存在差异。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锻炼动机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性别在其中起到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s a conceptually difficult technique that embodies many fundamental biological processes. Traditionally, students have struggled to analyze PCR results due to an 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concepts (theory) of DNA replication and strand complementarity. Here we describe the design of a novel research-oriented exercise that prepares students to design DNA primers for PCR. Our exercise design includes broad and specific learning goals and assessments of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perceptions. We developed this interactive Primer Design Exercise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behind PCR and provide practice in designing PCR primers to amplify DNA. In the end, the students were more poised to troubleshoot problems that arose in real experiments using PCR. In addition, students had the opportunity to utilize several bioinformatics tools to gain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primer quality, directional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course of this study many misconceptions about DNA replication during PCR and the need for primer specificity were identified and addressed. Students were receptive to the new materials and the majority achieved the learning goals.  相似文献   

20.
A Biolog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Study (BSCS) inquiry approach for university general biology laboratory was tested experimentally against a well-established commercial program which was judged to be highly directive.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made systematic use of science processes, development of concepts via questioning, and of requirements on the student to exercise discretion.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scored similarly to comparison group students on a pretest of biological concepts, but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05) when the same test was given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