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至19世纪的西欧和北美,它彻底改变的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奠定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基础.与此同时,它也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文化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转型中,传统农耕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切入,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嬗变,探讨农耕文化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承、挖掘农耕文化对农业的现代价值、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丽 《现代情报》2007,27(8):117-118
本文将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分为内在文化和外在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二者是有机的整体,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它需要通过馆员和读者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特性的影响与制约,从现代文化学的观点看,中国古典哲学不仅为武术文化提供了核心的理论基础,还间接地决定了武术练功方法、动作、造型和套路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模式。只有认识中华武术的哲学渊源,才能从根本上去把握它的文化特征,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中华武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和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大的相关性,博物馆承载着中富和厚重的文化和历史,这是把历史文化的积淀转化为现代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海英 《现代情报》2001,(6):33-34,36
本文以网络文化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为背景来讨论了网络文化的界定、行征,进行分析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在目前的网络空间下的新的文化形态,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但它却代表着未来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它对于组织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文从顾客导向型的外部企业文化出发,考虑了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指出以企业文化而不是传统的财务作为市场营销考虑的基础,才能更好的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市场营销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伦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也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道德基础.本文深入挖掘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伦理思想的内涵,指出"诚信"伦理在中国古代商业道德中的主导地位,并突出它在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分析企业"诚信"缺失的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树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建立制度化的企业诚信文化体系,从而推动我国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曹旭峥 《科技风》2013,(21):254-255
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现代和谐企业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谐现代企业与优秀企业文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在具体分析了优秀企业文化、和谐现代企业的内涵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现代企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现代文化引领的主阵地,不仅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还具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者,对于现代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三股势力"将渗透重点转移到新疆高校青年学生群体,高校文化建设、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推动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对于新疆高校文化的建设具有建设性的引导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文化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具有特殊意义,必须以高校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加强高校文化的培育、注重文化建设的落实、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典型榜样的树立四个方面为抓手,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高校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开创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新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为新疆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稳定、民生幸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提高文化部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推动全国文化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加快文化市场管理方式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文化生产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文化信息基础数据资源库进行整合,建立文化部文化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现代化与现代科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为了加速科技现代化,我国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然而,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效果很差。许多文章,从科技管理体制上来寻找原因,这是非常有益的工作。但是,仅仅这样做还不够。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进步,需要科学技术的器物、制度和社会心理三个文化层次的共同推动。因此,本文想就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科技文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纪阳秋 《科教文汇》2007,(9S):184-185
《白鹿原》是以写家族史来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发展的,它的史诗效应、它的历史印证、它的凝重浑厚、它的文化意蕴,给我们带来深深的迷醉。历史在作者笔下重新鲜活起来,历史中的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新鲜血肉和生命灵气,生死祸福,升降沉浮,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质。性文化构成了家族文化的重要内涵,性与宗法、性与伦理紧密相联,性是窥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性文化有其糟粕的一面,同时也具有精华。品读《白鹿原》中的性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5.
王静 《科技与管理》2011,13(4):93-95
传统文化元素是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并且是民族所特有文化图像、符号,它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文化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因此,探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相融合的必要性与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深入阐明传统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的影响及现代企业形象设计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时尚文化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态,它跟随时代的脉搏不断发展变化,是引领大众文化的风向标,也是社会的表征符号,展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中国现代时尚文化呈现出从社会较高阶层"向下"流动至相对较低社会阶层的景象,通常以广告的方式被演绎,强调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并与符号消费连成一气,同时它盛行于女性、富裕者和青少年群体中,尤其是青少年走在了现代时尚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7.
明亮  宋艳 《科教文汇》2007,(11X):172-172
本文介绍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嬗变,并从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结构功能的角度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阐明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最后,文章指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对我国现代体育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意义,表明了我国体育将要在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逐渐与世界体育文化接轨并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西部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是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对于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痛点",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它也是文化扶贫战略实施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文化扶贫战略决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对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影响全局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这种科技创新将渗透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方方面面。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融合有其哲学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探析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融合的源流路径,对于深入实施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战略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子 《科学大众》2014,(11):17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各大流派中,道教文化影响极深,现代社会,蕴含着道教文化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对于现代人而言,太极拳不仅是修身养性的一套拳法,同时也是中国道教文化的载体,正因为它具有这样的意义,所以对于高校的太极拳教学而言,深入的探究与研讨已经成了太极拳教学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