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薇薇 《文教资料》2009,(30):13-15
唐寅的落花诗由于其数量之多和其自身强烈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本文试图对唐寅的落花诗的解读来观照诗人和他所生活的整个时代。  相似文献   

2.
严羽以禅喻诗之核心为妙悟。与同样重视"悟"之江西诗派相比,二者最大不同在于严氏之悟是审美范畴,而江西之悟则是非审美的。故严羽之妙悟,发掘出了诗与禅之深层相通处,体现出其对诗歌创作内在美学规律的独到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晚年大量创作禅诗,其自有社会政治原因,更有王安石个人方面的因素,这些晚年创作的禅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谓“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4.
映湖禅师的禅事诗最突出的是吟咏庵寺的诗。将俗语作为禅语引进来,象征性地表现禅的事实,使其禅诗更显得名副其实。由于映湖禅师本人就是以禅僧的身份写诗,它所追求的诗和禅没有区别,在与自然合而为一的不二世界,沉浸在具有修禅三昧的思无邪的诗境,展示了通过悟道实现自我塑造,以及面向众生的菩萨行格律,作为禅修行的结果吟咏的禅理诗,构成了映湖禅师所作禅诗的又一个特征。可以确认,映湖禅师的禅诗就是禅定的诗趣,处于诗禅一如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禅诗是禅与中国古代诗歌相融而产生的一个新的诗歌类别。禅诗以禅为体,以诗为用。禅力求通过主观心灵的直觉观照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古代诗歌意境创造中的情景交融和言外之意等特征极为相似。禅选择以诗为载体是中国古代诗歌具有与禅意表达独相契合的内在联系,即意境。禅诗的美学价值即禅诗意境。禅诗的意境表现有五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李森先生编著的《禅诗三百首译析》认为柳宗元的五绝《江雪》描写了“空寂之境”,而“这样空寂的境界无疑是最理想的禅境”。历代著名诗评家们从中读出的是“得天趣”、“傲然独往”的精神和骨气,而不是禅寂。因为从这首诗的创作心态来看,诗人当时被贬南荒,一以疑惧,一以坚持,正如《惩咎赋》所言:“苟余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顾。死蛮夷固无所兮,虽显宠其焉加?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这种心态反映在《江雪》中,便成为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体现的是坚持大中之道、蔑视守旧势力的大无畏精神,而不是消极化解的禅思。  相似文献   

7.
于东坡诗而言,禅趣禅意渗透在审美趣味、创作思维、语言运用、意象撷取、题材选择、意境营造上;渗透在其独具特色的旷放豪迈归于雅淡自然、清静幽远的艺术风格中;渗透在其机锋敏锐的议论、深邃透辟的思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种种翻案、妙喻和谐趣、奇趣中。东坡诗中的禅影由无至有,由隐至显,最终达至诗禅浑融一体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唐寅是吴门四才子的代表人物,青年时期即以诗画蜚声文坛。然而其人生遭际却极为坎坷,一生追求处处碰壁,命运打击亦接连不断。作为诗人起伏不定的命运和情感宣泄的载体,"酒"在诗人作品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诗人不同的人生阶段,蕴藏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意蕴和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9.
姜剑云先生的《禅诗百首》从古往今来历代文人作家的禅诗文本出发,以文史哲相兼容的方法,用当代学人的视角,对其所抒之情志、所示之佛禅思想加以分析解读,多有新见阐发,并为当代社会受众群体提供了人生智慧的启迪;在当今禅文学普及和研究领域的众多论著中,可谓自出机杼。该书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一、品禅论诗,不拘一格;二、披文入情,以意逆志;三、以古鉴今,观照人生。  相似文献   

10.
笔者试图通过对禅诗与非禅诗的比较解读,了解禅宗与唐宋诗人的因缘关系,从而把握唐宋诗人在禅诗中流露出的心态。以引导学生在面对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困厄,调整自己的心境,以更好的积极的心态投身社会生活,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1.
禅是宗教,诗是文学,禅与诗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禅诗既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宗教史上一块瑰宝.  相似文献   

12.
可以将禅诗分为两大类:禅境诗和禅意诗。所谓禅意诗是指诗人以世俗分别知做就的禅诗,而禅境诗则是诗人以般若无分别知做就的禅诗。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禅意诗用的是直阵禅理(赋)的手法,或者借事物喻禅理(比)的手法,而禅境诗用的是象征暗示(兴)的手法。禅境诗给予人的是一种终极安慰,在那种语境中,我们飘泊无寄的心灵似乎找到了终极归宿,我们悖逆自然的精神似乎回归了原初的灵泉。  相似文献   

13.
禅偈在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样态,如玄言禅诗、白话禅诗、山水意境禅诗、宫体艳情禅诗等.宫体艳情禅诗创作于禅门大德之手,写画闺中情怨和男女私情的宫体诗与禁戒酒色的佛禅思想在诗中奇妙结合,对此类禅诗的解读不能单纯从文字表面去理解,否则其中暗喻的佛禅义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漏失.  相似文献   

14.
沩仰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沩仰宗禅诗研究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注仰宗禅诗的特色是:无心是产宗风生发于啐啄同时、能所双记、一超直入、日用是道、声色俱泯的美感特质;体用一如的宗风生发了回归人位、体用双彰、相即自在的美感特质。探讨沩仰诗的禅悟内涵和美感特质,透视潜蕴其中的佛心、禅韵、诗情,对建构2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禅的兴起对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参禅在于炒悟,作诗也在于妙悟,妙悟沟通了禅与诗。禅对诗的渗透,促成了以禅喻诗,化禅境入山水,增加了诗的意境。禅开启了诗的神韵,将妙悟注入诗论,对文艺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寒山诗的理解,特别是涉及他思想方面的,历来有分歧。或说似佛似儒似道,或说非佛非儒非道等等。其实诗人寒山沿习了源于印度的传统禅法,他的思想与早期禅思想一致,与后来的南宗禅不同。自唐中叶始,早期的禅大多失传,后人叙述寒山思想时大多无所依据,以致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7.
王昌龄禅诗中的美学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龄在其交往活动及游历仕途中深受友人影响,频繁出入僧庙古寺、参拜当时高僧,流露了对佛教教义、高僧大德的景慕之情,并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了不少富有禅学思维的诗歌。他的禅诗具有一定审美价值,有的甚至可与其边塞诗、闺怨诗竞艳媲美,体现了涅槃寂静的空寂美和能所俱泯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8.
禅宗是中国人的佛教。王维因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笃信佛,精通佛教义理,创作出大量具有佛理、禅趣之诗歌,被后人誉为"诗佛"。其禅诗具有"静"、"闲"、"空"三方面的特征。"静"有两层涵义,一乃与"动"相对,二即"涅槃"之重要因素;"闲"为参悟万物后之心境;"空"乃物我两忘,达到"无欲、无执、不生、不死"的境界。本文从此三方面对王维之禅诗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法国后来影响全世界的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依然活着。外来的象征主义诗歌与本土发展起来的现代禅诗虽彼此有异,但在讲求"妙悟"、"暗示"、对语言态度以及语言本身的音乐性和色彩感等诗学主张上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禅是佛教精神的精髓,诗是文学殿堂的奇葩。禅诗是诗僧诗人的参禅悟禅之结晶,它以其禅味寓其理,以其诗味耐人吟咏,以其依托自然意象的描写,来悟出禅理,启迪人生。禅诗意境深远,韵味十足。基于去妄归真,万法虚空,性本清净三个诗主题来探讨禅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