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竹取物语》成书于公元9世纪末到10世纪初,作者不详,一般学者认为是僧人等知识分子[1]根据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进行加工创作的。它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物语[2],被称为"物语之祖"[3]。同时作为用假名文(日本固有的文字)书写的早期的物语,对后世物语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日本文学史上自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有日本学者指出:"假名散文以及虚构物语都是以《竹取物语》为起始的,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看法在今天已经成为常识而无需再做强调。"[4]长期以来,《竹取物语》正是以其物语性而广为流传,本文就其物语性稍作探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史料文献记载的缺失,《竹取物语》与中国唐代传奇之间的关系至今未得到深入探讨。且前人著述多囿于历史渊源的梳理,却疏于分析文本本身。从文学创作意识角度出发,就其创作意图、创作过程及文学地位加以考察与分析,可以看出《竹取物语》中所包含的唐代传奇元素:一是创作意图具有娱乐性;二是其创作过程是在“讲故事”基础上的“文章化”;三是处于非正统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竹取物語·龙首明珠>中的求婚难题是使用典故编写成的,倘若没有吸收汉文典籍,是难以编出这一作品的.对于日本文学来说,汉文典籍的利用确实占据重要的位置,是日本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模式.但是这一利用并非只是模仿,可以说是为了创造出独特的民族文学所要经过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竹取物語.龙首明珠》中的求婚难题是使用典故编写成的,倘若没有吸收汉文典籍,是难以编出这一作品的。对于日本文学来说,汉文典籍的利用确实占据重要的位置,是日本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模式。但是这一利用并非只是模仿,可以说是为了创造出独特的民族文学所要经过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李海蓉 《考试周刊》2009,(10):20-21
日本的《竹取物语》与中国的嫦娥神话有着相同的“不死之药”与“奔月”的情节。就《竹取物语》全文来说,这虽只是“大异”中的“小同”,然而这“小同”,却恰恰是这个民间故事在长时间的民间流传中未被随意篡改的部分。从这一点意义出发,本文作者认为这一部分更能代表这个故事的真正目的与民众的趣向。因此,在此文中主要是从探究中国嫦娥奔月传说对日本《竹取物语》影响的角度,对它们的相同部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最终揭示了中国的文学作品的母本对日本作家们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是交互性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文化往往在同时代并存,或统一于一部小说中。《西游记》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它蕴意丰富,关注于人自身、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精神超越。其中人物的长生追求虽然是原始意识的遗留。却代表着中国文化中人们对生命永恒长久不衰的真挚的追求,同样也从侧面反映了明代肯定世俗人欲、追求享乐长生的思潮。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个被称作伐竹翁的人,名字叫赞岐造麻吕。他常上山伐竹,拿来做笼子,维持生计。有一次他在伐竹时,看见有一根竹子发出亮光。他感到奇怪,走近一看,原来这亮光是从竹筒里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落洼物语》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文学体裁相对独立的继母虐待继女的作品,《住吉物语》亦是日本有名的继母物语。两部作品在登场人物、继母的虐待、继母的结局等处类似,但在故事的结构、姐妹的态度、父亲的态度、救助者等方面却存在不同之处。且两部作品中都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但是所体现出来的善恶观亦存在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左媛媛 《英语广场》2020,(16):54-57
导演和编剧在其作品中巧妙地运用语言修辞手法,有助于塑造剧中角色的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感受。本文从语音修辞、语义修辞和话语结构修辞三个方面对电影《水形物语》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修辞带来的独特影视效果。  相似文献   

10.
长生意识是《西游记》的多元主题之一,小说在写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同时,也写了他们以及各路妖魔对长生的追求。从长生目的的多元性、长生手段的多元性以及作者对长生问题的评价是文中论述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解读《活着》,发现福贵历经磨难最终活着是渴望长生心理原型的体现。这是《活着》成为经典的根本。《活着》是表现渴望长生心理原型的一套符号体系。渴望长生心理原型的产物分为两种:一是低级长生状态,好死不如赖活着;二是高级长生状态,生命不息。这种心理体现在《活着》中则是福贵杂糅了这两种状态,因而引起争论。将这两种状态二元归一,争论终结。  相似文献   

12.
13.
物语文学的出现,在日本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落洼物语》是日本物语文学从短篇向长篇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本文试图对《落洼物语》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述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功过,从而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长生饭     
在德国的北弗里兰特群岛上有个渔村,连日来不断发生渔网被窃事件。渔民们议论纷纷,这是谁干的呢?  相似文献   

17.
盛蕾 《文教资料》2008,(30):65-67
沟口健二拍摄的<雨月物语>被称作其电影生涯中最为精致的作品,这部改编于上田秋成同名小说集的作品,融入了沟口健二细腻委婉的因素,因此和原作有了较大的区别.本文从对人性的认知、对女性的情怀及意境的运用等方面分析沟口健二电影对于文学的改编.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和《平家物语》两部作品中都蕴含了对世事、人生无常的感叹,但由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创作时代不同等原因,两者在对"无常"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异。《三国演义》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出发,用儒家思想去解释"无常",将"无常"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政治的腐败;《平家物语》从佛教的无常观出发,认为"无常"之所以产生,虽然与社会、个人的善恶有关,但决定因素在于人生本身的无常,具有一定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电脑》2010,(1):48-49
《双星物语2》,是日本PC游戏名厂FALCOM全力推出的《双星物语》系列作品的第二部。  相似文献   

20.
李一平 《考试周刊》2012,(94):11-13
本文通过对《今昔物语集》、《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关玄奘法师故事的比较研究,找出这三本书的创作目的和选材视点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