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效率轻公平的地方政策价值偏差、执行方式失误和政策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政策初始目标渐行渐远.在上学距离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双重影响下,偏远地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低龄学生的教育起点公平受到了较大的损伤,产生了以“上学远、上学难和上学贵”等为主要特征的制度衍生型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该问题要从制度本身入手完善配套措施、调整政策价值和目标、制定执行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村民与政府办学思想的不一致,家长对子女上学不便、额外增加的经济负担以及孩子成绩下降的担心构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主要障碍.村民与地方政府双方的利益博弈决定着布局调整方式的选择.示范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是各地布局调整中的实际首选方式,示范的方式应是最理想的布局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具有特定的行为预期和动力.追求学校规模效益是初始动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直接目的,方便教育管理是迫切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是最终归宿.正是对这些目的的追求构成了各级政府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动力,推动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上适应了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需要,但也存在着经济负担加重、学校安全、质量不高及资源闲置等问题.为此,急需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5.
调查结果显示,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撤并带来消极影响,巨型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安全欠保障;寄宿制学校条件差,配套设施薄弱;寄宿学生课外生活单调,睡眠不足,亲情教育缺失;教师工作负担重,身心压力大。今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进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丰富寄宿学生课内外生活,强化亲情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减轻教师负担,注重心理的疏导。  相似文献   

6.
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农村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作为学校布局调整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7.
8.
黄陵老百姓同中国老百姓一样,只关心两件事:一是家庭经济收入问题,一是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笔者在基层调研中发现: 一、影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难点——“五怕”心理 一是有些乡镇干部怕引起不稳定而产生畏难情绪。一些乡镇也知道学校非并不可,可现在一提并校,就联想到需集资扩建合并后的学校,在当前形势下,再搞集资建校,难度太大。另一方面,调整学校布局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工作,搞不好势必引发群众上访而造成一方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在对湖北、河南等地农村贫困地区、山区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后的农村教学点问题进行探讨。介绍教学点的现状、分析农村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保留教学点的必要性,认为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应当因“点”制宜。  相似文献   

11.
宁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民心工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相关部署和政策指引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我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战略规划,并先后启动了两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在继续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布局调整中学校数量的锐减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出现.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这一政策实施中的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具体表现在逆向选择、应声虫现象和道德风险三个方面.最后,作者从改革政府考核机制、完善奖惩并重的人大监督方式、加大对贫困家庭资助几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的学生转学、上学距离变远和班级规模扩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态,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被动转学的客校生学习成绩显著不如主校生;上学距离较远的走读学生学习成绩显著不如距离较近的学生;班级规模超标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班级规模超标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并非线性关系。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被动转学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辅导、完善寄宿制或校车制度、适度控制小学班级规模。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家俊 《云南教育》2002,(7):9-9,10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农村中小学经历了扩点———收缩———调整的改革,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实施“两基”,贯彻“两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农村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小,从而产生了教育资源难集中,师资难优化,音、体、美等课程难开齐,办学条件难改善,教学质量难提高等诸多实际问题,更无从谈小学开设英语课和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校点调整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调整应把握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小学校点的布局调整,意义重大,通过收缩撤并一些办学校点,扩大部分学校的办学规模,集中教师、学生、物力、财力等,可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规模化;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流失,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自理的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优化教师组合,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盘活现有的教育资产,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充分发挥学校规模效率实现最优化的办学效益;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自身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民心工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相关部署和政策指引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我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战略规划,并先后启动了两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在继续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18.
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经过近十年的推行,其成效可概括为两"改善"两"提高",即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设施条件,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这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两"加重"两"不足",即农民的经济负担有所加重,学校和教师的管教压力有所加重,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的利用不足.为克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出现新的问题,确保农村教育健康和可持续性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新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资力度,妥善处理"撤点并校"带来的"上学难"和校产流失问题,切实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集体非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背景下,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是导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集体非理性的重要原因。过度的布局调整虽然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也有助于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但却背离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影响了边远山区低龄儿童的受教育机会,造成了新的上学远、上学难,加重了家长的经济与心理负担。对于这一现象,我国政府应该给以足够重视并予以纠正,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20.
熊向明 《教育与经济》2007,(2):50-53,25
本文在对河南中原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反思了当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健康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保障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