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友庆 《天津教育》2002,(12):23-25
小学生的从众是指小学生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使自己在观念和行为上改变初衷,而向与大多数同学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在教育实践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也会跟着其他同学干出违反校纪、班规的事,甚至会有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事发之后,他们也说不清为啥会跟在别人后面那样做。这便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当然,由于一些好学生的表率示范作用,也会激发其他同学的模仿行为,从而促进了集体目标实现和个人目标的实现。可见,小学生的从众心理应该在学校,特别是班集体教育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小学生从…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06,(Z1)
经典故事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摆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使它们首尾相连,围成一整圈。再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然而,由于这些毛毛虫有“相互跟随”的习性,致使它们首尾相接,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6,(2):92-93
本期介绍:新浪IGAME野菜部落 什么样的游戏适合我们小学生呢?每一个关心我们的人都在探索,2004年文化部推荐了一些适合孩子的网络游戏,其中有一款就是新浪IGAME的野菜部落游戏。  相似文献   

4.
“从众心理”与创造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角度观察,小学生的从众心理较为普遍,表现在: 行为上的从众心理。如:由于许多学生在助人为乐做好事,于是有的同学也学着人家想着法子去找好事做。 生活中的从众心理。如:中秋节到了,不少孩子打算晚上恭请“月亮婆婆”,有的同学也吵着要父母为他筹备物品,学习别人的做法。 语言上的从众心理。如:跟着人家学说时髦的话语。 审美观念上的从众心理。如:女同学中好多人头上扎了红蝴蝶结,有的同学很快就模仿着做。 学习上的从众心理。如:当讨论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方法时,同学们已得出了一个结论,而自己还有另外的解法,却不想再表述,去附和大多数人的意见。 从众心理是一种顺从型的心理倾向,也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5.
6.
冒永健 《班主任》2005,(11):30-31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于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对身心发展尚不完善、知识和经验较为缺乏的小学生来说,消极作用是随处可见的.下面试对小学生的几种从众心理和行为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从众心理”教学法一得“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之一,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尽可能与多数成员在语言、行为、态度等方面保持一致的心理过程。其表现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个体的某些非智力因素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他个体的影响。这种心理现象在未成熟的青少年学...  相似文献   

8.
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如何培养良好的班级精神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遇到不利于团结、不利于班务工作、不利于学生成长等可能影响班级情绪的问题时,我就利用“从众心理”来处理。其原理是:抓住并培养学生不愿成为异端的心理,提高集体免疫力,辅之以针对治疗。比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解题心理性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数学问题的复杂性如何,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常都要经过问题的识别、记忆、理解、激活背景观念、选择调整解题方法等步骤。这表明主体能否顺利完成解题,除了依赖原有的知识技能外,还和本身的心理能力和智力品质密不可分。有的数学题,主体虽已具备解决问题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厌学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本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厌学心理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众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几个人站在街上仰面张望,结果引来许多人停步也跟着张望。这就是从众现象。用心理学解释: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人们常说的“随大流”就是典型的从众现象。怎样认识和利用从众心理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2.
从众心理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从众”,就是多数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多数人怎么认为,自己也怎么认为。 从众心理在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是由于这种心理是在人们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因而有很大的盲目性。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人很容易盲从某些错误的东西,若任其自由发展,可能带来消极的社会危害。二是从众心理又具有在特定范围内企求一致和协调的特征,在良好的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蚁族"在求职择业中普遍存在自主、竞争、拼搏等积极的从众现象,也存在焦虑、抑郁、抵触甚至对社会不满报复等消极的从众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攀比心理等内在因素,又有社会和家庭影响等外部因素。为化解其消极从众现象,既需要加强就业咨询服务和理性择业观教育,注重转化其不良从众思想观念;更需要创建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三点互动模式,增强其抗挫折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陈洪哲 《阅读与鉴赏》2011,(4):71-71,43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多种需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得不到满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我们应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承受挫折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理智性地战胜挫折,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刘晓君 《陕西教育》2008,(7):101-101
一、“心理叛逆”现象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误区。眼下我们的小学生的家长们和部分教师们“应试教育”的思想及其教育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发展走向片面或畸形,他们只注重片面的知识传授、机械的技能训练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均是以“应试”为目的,这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更是以牺牲孩子的感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所谓的“应试教育”里没有孩子心理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该内容的学习现状我做了一些调研,发现学生们对解决实际问题兴趣是最大的,但却是最没有把握的,正确率也是最低的。从最根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结构千变万化,不同的结构就会出现不同的题型,需要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即使列出了正确的算式也还需  相似文献   

18.
“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该内容的学习现状我做了一些调研,发现学生们对“解决实际问题”兴趣是最大的,但却是最没有把握的,正确率也是最低的。从最根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结构干变万化,不同的结构就会出现不同的题型,需要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即使列出了正确的算式也还需要计算能力或判断能力来“善后”。总之,整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大考验。  相似文献   

19.
文章概述了从众心理的实质及其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又在分析了从众心理盲目性和与归属感密切联系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调控的教育措施,使从众心理得到正确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测试人类的从众心理,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某办公大楼内的电梯口,有位职员站着等电梯。一会儿,电梯下来了,门一打开,只见电梯内每个人都脸朝内、背朝外地站着。当然,这些人都是心理学家事先安排好的。那位职员起初感到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