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田纳西·成廉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他的作品也揭示了当时的许多妇女问题。可是田纳西.成廉斯无法逃避男权思想对他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这些女人是令男人爱但不敢接近的,同时通过他作品中的男人形象和男人对待女人态度的多个例子体现在男权思想影响下的他对待女人的另一面态度。本文通过他的《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夏和烟》中的阿尔玛这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来证明田纳西·威廉斯的潜在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的《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艾米丽·格里森和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是生活在美国旧南方幻想中的两个女人,同时遭受到了父权与男权的迫害,并在反抗中失败。  相似文献   

3.
威廉·福克纳的《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艾米丽·格里森和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是生活在美国旧南方幻想中的两个女人,同时遭受到了父权与男权的迫害,并在反抗中失败。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女性"占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后期的许多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大江健三郎在后期先后发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人生的亲戚》、《静静的生活》、《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早逝去》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由"对男权社会妥协的地母形象"到"批判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再到"通过批判和反抗男权社会、获得希望的女性形象"的变迁。通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改变,大江健三郎的女性观也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女作家乔治·桑深深体会到男权中心传统对妇女的压迫和种种不公平待遇。在其作品中,乔治·桑往往从女性视角出发进行创作,用细腻的文笔描绘出同时代女性生活和生存现状。在小说《康素爱萝》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向读者讲述了不同阶层女性的生存境遇。本文拟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的他者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部分女性形象来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他者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相似文献   

8.
斯蒂芬.克莱恩是十九世纪末杰出的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街头女郎玛吉》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由她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她们的命运可以看到,贫民窟是社会的边缘,贫民窟里生活的女性更是社会边缘的边缘人物,贫民窟的男人是男权社会中的"他者",贫民窟的女人更是"他者"中的"他者"。  相似文献   

9.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之一。《春季风暴》(Spring Storm)是他的一部早期作品,2011年首次整理出版。虽然不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品,但田纳西·威廉斯的其它代表作品与此剧的创作风格与手法可谓一脉相承。文章以剧中人物角色的象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田纳西·威廉斯最主要的创作手法——象征主义手法。  相似文献   

10.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文坛著名剧作家。他注重对美国南方女性人物的刻画。文化冲突,个人内心的怀旧情结以及当时男权社会的压制三方面共同造成了威廉斯笔下两位典型女性人物阿慢达和布兰琪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1.
李琳 《海外英语》2015,(1):203-204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人与自然有极强的亲近性,男人统治妇女与人类统治自然有及其紧密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提倡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关系。托马斯·哈代通过《德伯家的苔丝》,揭示了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深刻披露了欧洲的父权制思想,塑造了苔丝在男权社会中不断反抗的新女性形象,体现了哈代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严映雪 《海外英语》2012,(5):229-230
结合海明威本人的经历,该文对《文学导论》所选的三篇海明威名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三篇小说中女主人公性格、年龄各不相同,但她们的命运却殊途同归—遭受男权思想的压迫。该文认为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的海明威非常擅长描写女性人物形象,但是他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却是笼罩在他个人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下的。  相似文献   

13.
张明花 《考试周刊》2009,(35):26-27
美国南方文学伟大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塑造的南方淑女是种植园体制下的产物,本文以威廉斯笔下的阿曼达和汉娜两位南方淑女在面对消亡的命运时的态度与行动作了分析.发现威廉斯通过汉娜这一形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南方淑女只有积极面对变化,才能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传统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男性作家依照男性的标准来进行塑造的,这样的塑造必定会具有一定的性别偏见和误解。基于此,倘若从女性作家的作品来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那么势必对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飘》作为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唯一的作品,通过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乐观的女强人形象,完美诠释了自己心中的女性主义。因此,重点对《飘》中女性人物的价值观以及对待家庭、爱情、婚姻的态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驯悍记》中,莎士比亚以男权视角塑造了凯瑟丽娜这一“悍妇”形象,并让“悍妇”被其丈夫驯服,最终成为失去自我的“贤妻”,这一模式流露出作家的男权思想。文章通过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人物语言来解读《驯悍记》所表现的男权思想,进一步分析了男权思想在莎士比亚其他作品中的体现,同时指出:莎士比亚的男权思想是与时代、性别的局限和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鲁敏中篇小说《镜中姐妹》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本试图对作品中五个女人表现出来的五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形象进行分析,诉说她们生存的尴尬处境极其价值追求,揭示这些形象背后所蕴藏的社会化内涵,批判男权化对女性的压抑和毒害,从而成为一曲女性抗争的人生悲歌。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女性,并且试图通过这些女性悲剧来反思男权文化对女性产生的影响。由于男权文化的强大和根深蒂固,她们不可能完全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因此作品反映了强大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害。同样是写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两部作品又各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女性批评主义视角下看《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女性形象始终在女神、女仆、荡妇中艰难跋涉,始终不能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女人。《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亦然。女人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人还很艰难。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女性形象通常都会出现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中,然而可悲的是,这些女性人物在出场之初便会不久于人世。基于此,以《乌鸦》和《椭圆形画像》这两个作品为例,从叙事视角出发分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深度研究得出爱伦·坡是一位以男性叙事为中心、女性缺乏话语权、具有男权意识的作家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朱慧 《文教资料》2008,(14):26-29
本文以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的"他者"理论为指导,按照剧本创作的时间顺序逐一分析了田纳西·威廉斯创作于1945-1961年的六部剧作中的女性角色,发现这六部剧作中的女性话语呈现出一种逐渐增强的趋势,显示这些女性角色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和对男权社会的价值标准的认同度在不断减弱,实现了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