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不仅我们人类有语言,动物界也有“语言”。研究动物“语言”是一门非常引人人胜的学问,一些科学家毕生都在和动物交流,记录、分析它们的语言,并试图破译这些语言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母婴世界》2014,(1):102-104
小朋友们,你的口袋里装什么?有一群动物,它们习惯把宝宝装在“口袋”里…… 它们是“有袋家庭”的成员 它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有袋动物——袋鼠,它是澳洲的国宝,当地人都很保护它们。  相似文献   

3.
麦芽 《小学科学》2019,(3):10-17
上一期,北极圈的六种动物们给大家展示了它们的日常生活。南极圈的小伙伴看过之后很激动,争着说要露脸,不能被北极圈的动物比下去。这不,经过大家的一致推选,本期将有南极圈的知名动物和大家见面。它们可以说是南极的“网红”动物。都有谁呀?你先听听它们的昵称吧!有号称“全南极最可爱”的,有仗着胆子说自己是“沧海一鲸”的,有伪装深沉的“请叫我阿信”,还有个奇怪的“鸥蕾蕾鸥啦啦”!  相似文献   

4.
动物之所以能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繁殖,是因为它们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而对化学技能的运用,则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个侧面。这种技能虽然你有我有,但精彩却个个不同。“外激素”会说“动物语”不会发声的动物如何向同类动物表白内心?研究发现,它们并不是凭借自己的眉来眼去或别的什么肢体动作,而是靠自己有意无意施放或携带的气味来实现的。即便是会发声的动物,通常也善于用自己的气味发布特定信息。动物学家把动物的这种意在传达某种信息的气味叫做动物的“外激素”。动物们通常用自己的外激素“语言”来显示地位、标明…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也有丰富的语言,它们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都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这就是动物的“语言”。不仅如此,有些动物的“语言”还会长距离传递,与人一样也能“长途通话”,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王国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本领。有的动物能在天上飞、有的动物能在水里游、有的动物能在地上跑……但你听说过有的动物能像钟表一样准确地“报时”吗?下面就由我来向你们介绍几种会“报时”的动物吧!  相似文献   

7.
狼是一种恶名昭著的动物。成语中的“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童话里的“狼外婆”、“狼和小羊”民间口语中的“白眼狼”、“黑心狼”……等等。而且在保护动物的呼声日炽,人类视动物为友为伴的今日,狼似乎尚未被纳入“保护之列”。由此看来,“狼”也的确遗臭万年了。其实,大千世界,每种动物都有它们独特的生存之道,没有表演,也非刻意,它们每时每刻都要直面生存,接受考验。所以,他们改变、坚持、努力。它们用最直白的行为传达给竞争时代的人类,关于危机、生存等一系列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从中,我们应该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8.
来自L D星球的外星人又到地球来收集动物样本了!这些动物的英文名称中都有“L”、“D”两个字母。请你看看它们的头部,稍做推敲,再填上它们的名称吧!  相似文献   

9.
何山石 《初中生》2007,(12):56-57
在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有这么一群特别的“动物爸爸”,它们担当起哺育、照顾后代的重任。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动物爸爸”。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发现,数学并非人类所特有的专利。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不仅也具有一定的“数学头脑”,而且它们所具有的数学本领令人称奇,叫人折服。因此说它们是名不见经传的“数学家”,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1.
特殊的父亲     
李世荣 《初中生》2007,(11):54-55
在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有这么一群特别的“动物爸爸”们,它们担当起哺育、照顾后代的重任。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形形色色的动物,不但千姿百态,大小各异,而且它们的“语言”也是千奇百怪。科学家对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并经过无数次验证后得出结论:动物确有自己的“语言”,而它们是借助声音、气味、动作、色彩等互相交谈、互相了解彼此的意图的。声音在动物语言中,声音是最有成效、最能表达意思的  相似文献   

13.
群居动物在狩猎、防御和觅食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经常互相帮助。这和人类有些相似。但动物在这一方面走得更远,它们在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的时候,每个动物的动作几乎完全一样,相当协调。有很多群居的动物,甚至还有“劳动分工”,每个动物都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在非洲东部栖息着一类动物,名叫地鼠,它们与豚鼠和豪猪有亲缘关系。把它们叫地鼠,是因为它们一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地下挖掘洞穴。它们可以在十分坚硬的土壤里挖出一条几公里长的地道来。它们通常都是组成很大的群落居住在地下的洞穴里,有时一个群落…  相似文献   

14.
以毒攻毒     
毒王之战 从陆地到海洋,蛇、蝎、蜘蛛、蜈蚣、毒箭蛙、杀人蜂、鲶鱼、石头鱼、箱形水母、海洋蜗牛……自然界有剧毒的动物成千上万.它们的体内都有能分泌毒液的腺体,这些腺体常常和动物的牙、骨刺、尾刺或其他锐利器官相连接.动物分泌这些毒液,主要是为了杀死或麻醉猎物,也有少数动物毒液还兼有消化功能.好奇的今日中学生经常会问:它们中谁最毒?事实是,没有“最毒”,只有“更毒”.  相似文献   

15.
动物的声音语言 大多数动物都会发声呜叫。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些声音在动物之间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就成了它们的“语言”。当然,这只是它们的“语言”,我们人类仍无法完全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考拉虽然被称为“树袋熊”、“考拉熊”、“无尾熊”、“树懒熊”,但它并不是熊科动物。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  相似文献   

17.
海洋动物也会生病。如果它们得了病,到哪里去医治呢?请别担心,海洋中有“医疗站”“医疗队”,还有许多不辞辛劳、手到病除的“医生”呢!  相似文献   

18.
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道德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它是人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人在面临道德问题时的道德选择,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发展,更不会有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选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①动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是一种接近于“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道德”关系。它们不需要也没有选择,它们只是按照动物的本能和需要来处理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9.
黄静 《贵州教育》2009,(8):25-26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确定探索方向 实录:午间散步时,幼儿园的草坪上飞来了几只小鸟唧唧喳喳叫得正欢。小朋友们立即对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为什么要叫?”“它们在找东西吃。”“它们在找朋友。”“它们的羽毛多漂亮呀”……听着孩子们的议沦。我立刻意识到进行鸟类问题的探索研究,是符合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是能让他们获得有关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以及相应的动物知识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你见到过可以像动物一样自己会“跑路”的”疯狂石头”吗?美国“跑道盆地”就有这样的石兴。它们的外形也像普通的石头一样.并没有特殊的“腿“.但它们会白行移动。重达数百千克的石头也能够漂移至数百米远.没有任何动物或人类推动这些石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