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父母必读》2012,(1):24-25
用杯子喝水对我们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了,但对于宝宝来说,学会用杯子喝水可不容易,要慢慢教她。用吸管喝水你需要准备:饮料吸管、杯子、带吸管的学饮杯。  相似文献   

2.
星期二,我在会所做香皂。老师先给我们三个杯子,里面装着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颜料。桌子上还放着甘油、油脂、蜂蜜、一根筷子、一支吸管和一个针管。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先用吸管吸一些蓝色颜料放入一个空杯子里,再吸一  相似文献   

3.
乾坤大挪移     
“芝麻开门……”藏宝洞的门打开了,阿里巴巴进入藏宝洞,在发现宝藏的同时,发现了一本秘笈——科学研究秘笈,里面记载了好多有趣的科学研究项目……让我们一起来做研究吧!20今天的研究项目是乾坤大挪移,方法如下:1.在5个同样高的杯子里加入水,水面离杯口0.5~1厘米,然后将5个杯子排成一条直线。2.将一个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里,请你用吸管朝乒乓球吹气,使乒乓球从第一个杯子依次向第二、三、四、五个杯子运动。限制条件:1.吸管不能接触乒乓球。2.尽量不要将水溅到杯子的外面。3.在1分钟内完成。友情提示:吸管和乒乓球的角度、距离以及气流吹…  相似文献   

4.
《小朋友》2005,(10)
趁妈妈做饭时,叫妈妈给你切一块2厘米见方的土豆吧。然后用这块方方的土豆,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着杯子里的土豆块,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土豆块一点点浮起来呢?现在,该你动手啦!拿只透明的玻璃杯,里面装大半杯水,然后把土豆块放进去吧。“扑通”一声后,土豆块怎么样了?睁大眼睛好好观察——对,对,是的,土豆块沉到了水底!把土豆放在锅里煮煮吧,它像汤圆,熟了就浮起来了!这还不简单,我捞捞捞——当盐一点点加进水中,并慢慢溶解后,大家会看到,土豆开始上浮啦!好神奇!为什么清水中的土豆块是下沉的,而浓盐水中的土豆块是上浮的呢?因为盐水…  相似文献   

5.
一个小杯子,一片玻璃片,一个小镊子,一截蜡烛和一根吸管。如图1材料准备:1、用小杯子接半杯自来水,备用;2、用吸管从小杯子里把自来水吸出并滴在小玻璃片上;3、点燃蜡烛,用镊子夹着玻璃片放到蜡烛上烧大约两分钟。如图2实验步骤:你发现了什么?对,水被蒸发了,玻璃上留下一块白印  相似文献   

6.
2018年西南地区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采用的是国际IYPT的题目,其难度适合于中学生进行探究.有这样一个题:“当在碳酸饮料中插入一根吸管,吸管可以立起来,有时吸管会歪倒在杯子的边缘.研究并解释吸管的运动,确定吸管倒在杯子边缘的相关条件.”此过程的探究需要由实验出发,通过实验现象再结合理论进行表述,而初步的理论分析需要借助力学和热学的相关知识才能给予准确回答.  相似文献   

7.
今天,何老师拿来一个土豆.他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检查了一下这个土豆,检查的结果:这个土豆完好无损,很结实. 接着,何老师又拿来一根吸管,轻轻地用吸管刺了一下土豆,结果吸管"骨折"了,土豆却安然无恙.何老师解释说:"因为吸管是软的,土豆是硬的,一个软一个硬,碰在一起,当然是软的拜下风了."  相似文献   

8.
你想拥有一只装不满的杯子吗?其实,只要在杯里安装一个简易的自动调节装置,你的杯子就装不满了。一、制作材料纸杯一只,吸管一根,胶水一瓶,透明胶带一卷。  相似文献   

9.
一个土豆在地里也许不值1角钱,但到了菜篮子里,可能变成2角钱,而到了肯德基的餐桌上,则变成了5元钱。如果有人用土豆来换你手中2元钱的可口可乐,你一定会觉得不划算,可如果你用一杯同样的饮料去换取别人手中的一小包肯德基的薯条,对方会让你再加一杯才换给你。同样是土豆,只不过一个是原料,一个加工成了薯条,价格差异竟有这么大。这看似简单的"薯条现象",却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农产品深加工的增值问题。其实不仅是土豆经过加  相似文献   

10.
倒水比赛     
游戏道具:每人1只塑料瓶、1只一次性水杯、1根吸管,1只大盆,1支水彩笔游戏前的准备:在起点放一大盆水,在10米远的终点放一排塑料瓶。在每只瓶子上写上一个小朋友的姓名。游戏玩法:1.给每个小朋友1只杯子,拿好。2.嘟,盛水开始啦!从大盆里舀水,跑到瓶子那边,把水倒入瓶子,再回到大盆边,再给杯子盛满水,照此做下去……3.谁第一个把瓶子装满水,谁就获胜了!倒水比赛  相似文献   

11.
半杯水     
一位老人告诉我,人好比一只空杯,里面的水满了,你得施一半给人家,待杯子里又满了,再施一半给人家。只有不断进、不断出,你这个杯子才会有价值,你这里的水才会是活水。  相似文献   

12.
正何捷的儿童观深受于永正老师的影响。他秉持"为儿童而教"的教学主张,认为教是为了学,教要面向儿童、服务儿童。而他所开发的游戏作文,也深深地打上了"儿童"的烙印。重新发现儿童"今天的游戏作文是软管穿土豆。我要让软绵绵的吸管穿透结实的土豆!"课堂上,何捷的话音刚落,学生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聚"了过来:软绵绵的吸管怎么可能穿透土豆?!他们的眼  相似文献   

13.
迷你百科     
为什么用吸管可以把饮料吸上来大家知道,有空气的地方就有大气压力。吸管插在杯子里,里面和外面都跟空气接触,都受到大气的压力,因此吸管里外的水保持同样的高度。如果用嘴一吸,吸管里的空气被吸掉了,吸管内的压力就比吸管外的压力小,这样,大气压力就会把饮料压进吸管,饮料就通过吸管跑到我们嘴里来了。  相似文献   

14.
厨房是准备饭菜的地方,也是测量绝对零度的好地方,科学教育课中的一个实验给了我们这个思想。这个实验由一只玻璃瓶、一支吸管、一块橡皮泥和一滴水组成,它可用来演示查尔斯定律(即盖·吕萨克定律——译者注)。使水滴位于吸管中,吸管插入玻璃瓶中,用粘土将瓶口密封,这样便可得到一个恒压温度计(图1)。当实验用手握住瓶子时,瓶内空气将受热膨胀,水滴将沿吸管上升。  相似文献   

15.
吸水的怪事     
《家教世界》2008,(1):35-35
趣味无穷的戏法问题人不喝水就会渴死。生活中,还有许多好喝的饮料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如可乐、果汁等等。在你用吸管喝瓶子或杯子中的水和饮料时,你想过吗,是不是全靠你自己吸到水或饮料,有没有别的东西在帮忙呢?  相似文献   

16.
江志向  李玲芸 《现代教育》2012,(11):118-118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然后再用。大作家雨果对此的理解是:巴尔扎克是在用有缺口的杯子来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所以他才会不停地写下去。后人评论说,人都应当追求完美,但追求完美不是不留一点缺憾,有时,给人生留一个缺口,才会在完美之路上走得更远。在班主任工作中,也要给学生留一个美丽的缺口,让学生们通过这个缺口,自由呼吸,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7.
喷射瓶中水     
不用嘴吸,而是用嘴吹,就能让瓶里的水喷射出去,你相信吗?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照下面的方法做就可以了。一、材料准备要完成这个实验,你必须准备一个饮料瓶,一根吸管,一把小刀。二、实验步骤1.在吸管的三分之一处用小刀切一个口子,注意不能把吸管全部切断,只能切断一半。再把吸管严格折成90°,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实验就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然后再用。大作家雨果对此的理解是:巴尔扎克是在用有缺口的杯子来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所以他才会不停地写下去。后人评论说,人都应当追求完美,但追求完美不  相似文献   

19.
很多新手妈妈觉得宝宝天生就会吮吸乳头,那么,使用杯子和吸管也应该是无师自通的事情。实际上,宝宝从出生时起就有吸吮母乳的反射本能,这种哺乳反射会随着宝宝大脑的发育而消失。而使用水杯和吸管的能力却是需要宝宝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勺子、杯子等,一点点习得的。专家解释,宝宝使用杯子和吸管的能力是随着舌头的动作以及口腔技能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如果父母忽视了让宝宝一步步地练习使用杯子的过程,那么可能会影响到宝宝"吸""喝"等口腔技能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终点·中点     
有一位老人讲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人好比一只杯子,里面的水满了,你得施一半给人家.待杯子里又满了,你又得施一半给人家.只有不断进、不断出,你这个杯子才会有价值,你这里的水才会是活水.如果只进不出,你那只杯子就再也装不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