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玩耍被认为是很普遍的,但在特定的社会中对游戏的关注依赖于对儿童天性的文化信念和父母对儿童的特别要求。研究者发现一些父母认为他们自己更适合做他们孩子玩耍的伙伴,但是在一些团体中则表明年长的兄弟或姐妹才是儿童游戏的重要伙伴。由于父母在玩耍活动进程中的直接参与,父母在玩耍中经常会为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研究和开展亲子游戏,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亲子游戏在儿童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的游戏按照交往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亲子交往及亲子游戏(注);2.儿童与实物的交往及实物游戏:3.伙伴交往及伙伴游戏。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先于伙伴游戏的发生,同时对实物游戏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  相似文献   

3.
<正>"伙伴",是所有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几乎所有儿童都渴望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伙伴,很多时候他们之所以参加一个活动或者游戏,不是因为活动或游戏的诱惑,而是因为在活动或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与自己的伙伴在一起:一起探险、一起完成任务、一起分享快乐、一起聊共同的话题,甚至是一起失败、一起沮丧、一起哭、一起笑……这些共同分享的情绪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感受和  相似文献   

4.
正如父母、教师,以及发展心理学者们所了解的那样: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分别向“男性化”或“女性化”方面分化了。在五、六岁的时候,他们就喜欢玩似乎属于他们自己性别的游戏,并且喜欢和同性的伙伴一起玩耍。心理学把这种分化称作为“性别定向”(SEX TYPING)过程。  相似文献   

5.
健康是开展游戏的基础,离开了健康,儿童游戏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儿童游戏中呈现了与健康相关的四大问题:游戏时间锐减、游戏空间变小、游戏伙伴减少及电子游戏增多.儿童游戏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游戏是儿童健康的良药.适宜的游戏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让儿童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蒋艳琼 《学苑教育》2019,(10):85-85,87
自主性游戏是指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正确把握"引导"的时机,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儿童游戏的基础上,运用智慧的导引策略,支持并扩展幼儿的游戏和经验建构,有效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多元成长。笔者以大班幼儿的"玩积木"建构游戏为实例,探究了"顺应·参与·支持·等待"四位一体的游戏导引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彩凤 《学前教育》2008,(12):42-44
“日益增多的现代建筑减少了儿童自由玩耍的自然空间,挤占了儿童的游戏场地;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沉重的学习压力,剥夺了儿童充分游戏的时间和机会;迅猛发展的高新科技、网络技术,引诱着儿童远离伙伴、远离体验,沉溺在虚拟空间中。”这段话真实、深刻而又尖锐地反应了儿童游戏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回忆自己小时候玩游戏的情景,几十年过去了,那激烈紧张而又尽情尽兴的游戏场景仍历历在目,就如同在昨天。不知今天孩子的童年生活中,几十年后哪些游戏能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一点痕迹?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可见,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下,儿童观的转变,使游戏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低年级数学课堂,要使教育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游戏备受推崇。因此,我们研究游戏,尝试着让游戏活动走进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能,从而构建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低段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高华 《教育导刊》2006,(11):59-61
在成人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中,语言是来访者与治疗师最适用的沟通媒介。但是对儿童而言,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尚未充分发展,还不能用语言来清楚表达自己的感觉和经验,而游戏是他们最善于表达自己的工具。因此在对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时,游戏成了治疗师与儿童沟通的有效媒介。游戏治疗(p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的儿童观指导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萍 《幼儿教育》2000,(11):11-11
用科学的儿童观来指导幼儿游戏,可以更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学习和全面发展中的价值。1.要尊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在游戏中,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幼儿可以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幼儿的游戏和学习不是截然分离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独特途径和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媒介。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确保游戏的时间,开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际效用的游戏空间。  相似文献   

11.
儿童游戏的态度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对他们来说,游戏本身就有着终极意义,他们在游戏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智力、精力和爱恨情  相似文献   

12.
自主性游戏就是幼儿园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 ,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 ,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 ,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 ,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 ,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那如何来指导自主性游戏呢 ?它的指导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 :1 .观察的策略 2 .介入的策略 3 .讲评的策略 ,具体如下 :一、观察的策略儿童是独立的个性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 ,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因此教师要通过仔细观察游戏中幼儿…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上的价值。好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实儿童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智力。本文试图探索游戏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之间的关系,对游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难、重点进行讨论,加上自己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的体会,理论与实践结合,阐述游戏教学在现代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通过我十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我深深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来看,游戏可以说就是儿童的工作,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在游戏中,儿童不是在做无意义的事情,他们在探究世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促进身心的发育,可以发展儿童的想像力和感知能力,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相似文献   

15.
"游戏法"在弱智儿童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游戏教学法是充分发挥儿童的天性 ,以游戏为载体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它既能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弱智儿童是儿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喜爱游戏的天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也能对弱智儿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本研究总结了我校在弱智儿童教育教学中实施游戏法的实践活动 ,并就游戏教学法对弱智儿童发展的意义做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思想家蒙山说过:“不应该把儿童的游戏仅仅视为娱乐,而应看作是孩子们最认真的行动。”的确如此,如果我们想理解自己的孩子,就需要理解他们的游戏。游戏对儿童的意义一是儿童通过游戏表达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二是儿童运用游戏去试图解决并驾驭生活中曾经遇到的和正在面临的极其复杂的心理矛盾。一个最正常最能干的幼儿在生活里碰到了似乎是不可克服的难题,但是他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用游戏将这些难题表达出来,就可能循序渐进地找到解开这些难题的钥匙。游戏不仅是儿童应付以往和当前生活中困难的杠杆,也是他们为未来进行准备的最有用的工具。许多  相似文献   

17.
在游戏中孩子们是需要教师的,他们需要教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锐  朱霞 《早期教育》2010,(1):51-51
表演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游戏形式,教师应有效发挥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自主性,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表演素材、自己动手做道具、自主选择伙伴和角色……从而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儿童游戏的态度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对他们来说,游戏本身就有着终极意义,他们在游戏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智力、精力和爱恨情仇。游戏的结果,不管是输还是赢,牵动着他们的全部神经。  相似文献   

20.
假想伙伴是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发现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占41.2%左右。本文作者旨在对5-6岁儿童进行调查,了解假想伙伴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外部自我意识的角度探讨假想伙伴现象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相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将更多的内部自我意识归于自己而不是成人;有假想伙伴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