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对工程师的培养表现出了鲜明的德国特色,并与美国工程教育并称为世界两大典型工程师培养模式.[1]德国实施工程教育的高校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将工程理论教育与工业训练有机融合,将第二课堂作为开展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国高校开展高等工程教育开展第二课堂应从彰显办学特色、落实实践训练、充实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工程能力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兴 《江苏高教》1999,(5):81-83
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工程专科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个独立层次,其主要特色和优势应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需要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后方能获得。在专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又要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综合性,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一、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  相似文献   

3.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历史悠久,其改革和发展具有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趋势,其中的经验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鉴定的做法和准则,提出若干值得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借鉴的地方,如工程教育需要鉴定评比,工程教育大学阶段宜分两种规格;工程教育要全面制订培养方案;工程教育要重视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工程教育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5.
肇立春  朱旻鹏  李哲 《教师》2013,(29):13-14
高等工程教育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注重打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团队带头人、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能力是一种智力潜能,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产物;实践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素质的重要组成,代表工程技术人员的核心价值,也是现代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文章通过论述实践能力的内涵、组成及重要意义,结合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阐明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内容,以实践为基本属性的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边教学模式,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在高等工程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通过调研、访谈等一系列的形式,侧重对现有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尝试,探讨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参与式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育思想演进的实践性对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教育的目的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实践教育,将社会责任心、追求科学的实证精神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内化在学生的素质当中,实践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鉴于此,重新强调实践教学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地、历史地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重新强调实践教学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丰富和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高等工程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面向实践教学在世界高等教育思想演进中的…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工程教育理性回归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高等工程教育大国,于2007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修正工程教育的过度学科化倾向,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分析了"卓越计划"的特点与措施的基础上,阐释了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指向,对卓越工程人才的个人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及经验积累的内涵做了解读,构建了卓越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形成模型,给出了创新能力形成函数,厘清了创新能力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必然。本文以机械设计基础实践课程建设为案例,采用CDIO的教学理念与标准,以基于项目的教学组织原则,以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课程目标、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实践,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其研究兴趣并促进其工程能力的提高,探索高校低年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产学合作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必由之路朱子彬何仁龙毛永康马桂敏乐清华高等工业学校是以培养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工程能力应该成为工科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关于工程能力主要有两种:一是设计能力;二是科技开发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工...  相似文献   

12.
教学组织形式,是高等函授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看,函授教学组织形式复杂多样,但概括起来,人致有以苏美为代表的两种。美国和苏联的高等教育代表着世界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方法上,也采取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专业实验中心建设推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实验室是体现以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单位。文章结合几年教学实践,介绍了在专业实验中心建设中的一些改革思想与举措。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工科学校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师在社会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也愈来愈要求工程师具有全局的大系统观念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目前,高等工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工程训练严重不足,实践能力普遍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现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纷纷要求加以改变。就连经济文化发达的美国,近几年也发出高等工程教育应从过分重视工程科学向重视工程实践'"回归"的呼声。我国工业界对毕业生工程实践知识欠缺、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十分担…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质是高等工程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工程图学课程的特点,从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环节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创新训练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工程科学方面的原创性创新成果较少,工程技术上的模仿性创新也不够,而高等工科院校毕业生是工程师的主要来源,因此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完成,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校开展创新训练。如何在工程训练过程中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一、传统金工实习与现代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训练着眼于学生培养的整体目标,使学生能够毕业…  相似文献   

17.
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工程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之一。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工程本科教育,因而,通过教学改革培育大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属于技术教育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以技术科学为其主要的理论性学科基础;二是以强化的工程实践训练为其实践性教育基础;三是所培养的人才面向生产第一线,在生产现场处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负有将常规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使命,因而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掌握较熟练的应用技术。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始终面临着技术科学基础与生产第一线应用、工程实践训练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矛盾。这两个基本矛盾的不断运动和发展,推动着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房屋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重视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索了房屋结构设计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是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的实现在于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工程实践是提高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课堂,而教育与工程实践、工业实践紧密结合,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强大后备军,也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一、工程实践教学在贯彻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