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5月20日北京京华会举办第二届全国民间一框极限邮集非竞赛类展览,全国15个省市的69部一框极限展品参展。我编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屋顶》一框极限展品参展。2002年1O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举办一框邮集巡回展,共有41部一框展品参展。我编组《长城的建筑造型》一框极限展品参展并获一等奖。现就我编组一框极限展品的实践过程和学习体会,对一框极限展品及其制作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宏 《集邮博览》2010,(2):47-47
梅海涛是当前国内极限集邮界涌现出来的极限展品高产作者,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先后编组出两部五框极限展品《夏季奥运会竞赛项目》(荣获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金奖)、《邮递员培训班学习笔记》(荣获2008南昌全国邮展镀金奖、2009韩国亚洲邮展大银奖)和两部一框类极限展品《非洲掠影》(1937年以前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从求生技能演变而来的竞技体育》,参加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04,(6):6-6
5月1-3日,无锡市邮协、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集邮博览》集邮文献联谊会合办的“2004·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在江南大学逸夫馆举行,来自22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87部集邮文献参加展出,其中187部为竞赛性展品。上海集邮团体和个人展品的获奖情况如下:杨浦区邮协《东方集邮报》、原地封研究会·东方封片戳研究会《封片研究》、极限研究会《极限集邮》、原地封研究会《原地集邮研究文集》共4部获一等奖;童国忠《大众集邮》、吴洪熙和吴天明《2000年极限集邮文集》共2部获二等  相似文献   

4.
拜读本刊3633页《极限集邮类研究性展品之我见》一文后,想借题来谈谈当前我国极限集邮界所关注的,在极限展品中有关极限片的载体——图画明信片应研究什么的问题。当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共同基础应是现行的《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及其《指导要点》。该《指导要点》第4.3条“知识和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5.
头饰之美     
我在收集帽子专题邮票的同时,发现表现头饰的邮票与邮戳也不少,足有几百种。完全可以组织起一部内容充实的邮集来(编者注——澳大利亚伊恩·博瑞的专题展品《头饰》曾获悉尼“太平洋探索者2005”国际邮展镀金奖;香港纪觉英的极限展品《头饰》曾获2004年广州第三届全国极限邮展大镀金奖和2005年香港地区邮展镀金奖)。  相似文献   

6.
罗琳 《上海集邮》2000,(8):24-25
青少年世展其它展品 这届青少年世展获高奖的主要是传统、邮史或邮政用品类展品。如10部大镀金奖展品中,专题内容仅有我国的《网球》和乌拉圭的一部《史前鸟》,其它则是埃及邮政用品、伦敦邮史、日占时期的爪哇等题材;24部镀金奖展品的比例也差不多。 日本参加亚展的展品有24部(包括1部锦标级和6部文献类),是19个参展单位中最多的,而参加青少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集邮展览中,极限集邮者的用武之地有两个类别:即一框集邮类和节俭集邮类。从2002年北京市现代集邮展览的展品看,90部一框展品中采用极限集邮方式编组的有13部;15部节俭类展品中采用极限集邮方式编组的有3部。极限展品获得一框集邮类4个一等奖中的两个、10个二等奖中的5个;节俭集邮类两个最佳奖中的一个。这些数字表明,极限集邮在现代集邮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笔者根据这一届现代集邮展览谈一下极限集邮者应如何介入这两类组集方式。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影响下拉丁美洲历史的人物》(以下简称《影响》)是一部极限邮集。在竞赛性邮展中,它属极限类展品三种不同组集方式中的"按国家或国家集团"一类。这种邮集的特点是既没有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又没有一个富有逻  相似文献   

9.
极限集邮类展品有一类为“专门课题或研究”,极限集邮者为此作过探索,并尝试组编研究性展品。这里,笔者对极限集邮类展品研究什么?怎样展示?结合获奖邮集实例,提出若干思路,与同好交流。 《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实施要点》第5条“特殊展品或研究性展品——以研究极限明信片各组成因素的某些独特性或研究最大可能的一致性为基础。”为我们明确提出了研究的两个方面。 一、研究票、片、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全国极限集邮邀请展是今年首届羊城集邮文化节内容之一。它是在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常增书的倡议与广州市邮协的支持下促成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展品,共有29部145框竞赛性极限集邮展品,此外并有104部非竞赛性一框展品等。  相似文献   

11.
苏鲁 《上海集邮》2005,(5):29-29
邮展竞赛第三届广州·全国极限邮展10月1—3日举行,共有内地及香港的51部展品(37部5框、2部3框、12部1框)参加竞赛。其中,《天坛》(北京李威洲)、《长城普票极限片》(天津于恩贵)、《雕塑》(广东钟玉龙)获5框(含3框)类金奖;《墨西哥早期极限片》(北京李宏)、《亭》(江苏曹风增)、《杭州胜景》(广东梁进大)获一框类金奖。展期中还举行了研讨会,编印有《2004广州·全国极限集邮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省级邮展福建省展(8.23,龙岩),3部;江西省展(8.23,宜黄)2部;湖北省展(9.22-25,荆州),10部(其中一框3部),《水》(吴立中)获镀金奖;广东省展(9.26—…  相似文献   

12.
李宏 《上海集邮》2005,(5):35-35
“新加坡2004”世展期间,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于9月1日在滨华酒店举行会议,与会的各会员国代表计26人,笔有幸列席。这次会议的议程之一是审议《FIP极限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和《FIP极限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修改稿。在随后举行的FIP第68届代表大会上,这两项修改稿获得通过,亦即可付诸施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极限集邮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极限集邮展品以其艺术性强和观赏性强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和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期间,一些极限展品披金挂银,令人瞩目。这些展品基本上是按“专题”形式组集,在极限界反响较大。极限集邮专题化,多依专题集邮“葫芦画瓢”,然而忽略了极限集邮本身的特点。笔者在此,根据FIP极限集邮和专题集邮展品评审规则,对两类展品的异同、极限集邮借鉴专题集邮以及发挥极限集邮的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于2004修订的《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及其《指导要点》业已公布,笔者体会到新旧《规则》除其条文的字句有所改动或补充外,还有以下能反映极限集邮趋势的重要变动,特提出来与广大极限爱好者共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上海集邮节集邮展览于3月5日至10日在上海集邮大楼5楼举行。本次邮展为非竞赛性集邮展览,展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上海参加“2001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的8部获奖邮集的汇报展,一是60周岁以上的上海老年集邮30部邮集的选拔展,另有1部是90高龄的市委老领导、市邮协名誉会长陈沂的一框特邀展品《题词》。全部展品分为传统集邮、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集邮、航天集邮、专题集邮、极限集邮、印花(税票)等8个类别,共39部184框。  相似文献   

16.
李力 《上海集邮》2003,(2):37-37
FIP极限集邮委员会工作会议通过对《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的修改意见,并将提交2004年在新加坡举行的FIP第68届大会批准。对照1992年格拉纳达第61届代表大会通过的现行《规则》和《细则》,有如下几处修改:  相似文献   

17.
8月19—25日,为纪念印尼独立50周年,第八届亚洲邮展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邮展共计1200余框,其中217部展品(含锦标赛)参加竞赛。现将邮展情况简介于后。 我国获奖成绩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共选送了16部邮集和2部文献展品参展,成绩如下: 大镀金奖:梁荫宗《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邮》(8框,85分); 镀金奖:张明聚《中国国内信函邮资(1945—1949)》(82分),陆游《中国国际邮路(1914—1945)》(81分); 大银奖:荣正光《华东人民邮政(1949—1950)》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12第二届东亚集邮展览于2012年12月28日至30日在澳门举行。中国有3部荣誉类展品和41部竞赛类展品参展。基中上海参展的两部专题邮集都取得了沾金的可喜成绩。即陈展华的《美哉!瀑布》荣获大镀金奖;王晓舟的《摄影》荣获镀金奖。  相似文献   

19.
《上海集邮》2008,(10):5-5
“2008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南昌”于9月19—23日在南昌江两省展览中心举行。 上海市集邮协会的展品有传统类展品4部:丁劲松的《中国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荣正光的《华东解放区邮票》(8框)、黄履中的《中南解放区邮票》、陆明的《东北解放区邮票》;邮政历史类展品1部:王少梅的《新中国的早期邮戳》;  相似文献   

20.
邮展于3月21—30日在万隆举行。我国选送18部展品参赛,获奖成绩:镀金奖1部(河北杨珖《信的故事》,另加特别奖),大银奖3部,银奖4部,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