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广播》2007,(9):80-80
国家广电总局7月30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知,要求严格依法依规播放广告。在禁播之列中,出了一贯包含的各类非法医疗药品和性保健品广告外,性暗示广告这次也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2.
首先,让我转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同志对“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召开的热烈祝贺,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向穆青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这在新闻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穆青同志既是享有很高声誉、深受群众尊敬和爱戴的名记者,又长期担任新华社重要领导职务。从1942年在延安起,穆青同志在党的新闻战线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对党的新闻事业建树很多,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特别是他的新闻作品,有口皆碑,影响深远,在新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本人曾相当长时间在穆青同志领导下工作,深受教  相似文献   

3.
“他(穆青)发现、报道了许多重要的典型人物。感动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读者。而且,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穆青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相似文献   

4.
尽管一代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去世的日子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他留下的一篇篇黄钟大吕般的新闻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诵,因他的报道所唱响的一个个“典型”还不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评价的那样:“(穆青)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能以自己的作品对国家、民族产生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我国新闻史上是罕见的。”①这位被公认为中国新闻界的“旗舰”、实现“三贴近”的典型的职业记者,用他的如椽巨笔记录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个时代。对于穆青的新闻作品在我国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社会功能,人们可以从不同…  相似文献   

5.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实践中,采写的许多新闻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脍灸人口,影响深远。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穆青与人民群众一道经历过时代的波澜,他把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穆青同志不满足于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从信息科学来讲主要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其过程总是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传媒人和受众在围绕新闻报道进行信息的认知、交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共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发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使情感互动与信息认知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统一体。所以饱含着真挚深邃情感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够给人以更加强烈的感染力、震撼力,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感召力。穆青的新闻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既有与个人的情感需求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乡情、友情、人生感和民族情…  相似文献   

7.
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 在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开幕之际,中共新华社党组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党的新闻事业和新华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穆青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对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新闻界老前辈和其他同志表示欢迎和感谢! 穆青同志既是党的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  相似文献   

8.
3月31日,新闻速写研讨会在北京京煤集团木城涧煤矿举行。首都多家单位的新闻美术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者认为,新闻速写在报道形式、加强可读性、美化版面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魅力。新闻速写表现手段直观、形象,画面简洁,线条流畅,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目前新闻速写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报道面不够宽,没有形成新闻报道的规模,还没有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创作队伍。这些问题,希望能得到各报社领导的重视并加以改进。新闻速写研讨会在京举行@京欣  相似文献   

9.
梅文 《传媒》2002,(10)
本刊讯 由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杨正武诗歌作品研讨会,9月13日在京举行。山东诗人杨正武从事诗歌创作4O余年,出版11部诗集,他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以真挚的感情讴歌历史的进步和美好的生活。与会诗人和评论家们充分肯定他的作品题材丰富,纯朴优美,洋溢着热爱祖国、热爱家  相似文献   

10.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17,(15):65-66
穆青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被人们称为当代新闻界的“常青树”“三贴近的典型”“中国新闻界的脊梁和良心”.①穆青在长达6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民族情感、坚定的党性原则、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的人格魅力凝聚而成的“穆青精神”,成为当代新闻界记者的精神宝库,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不可或缺的新闻精品”,②比如《赵占魁同志》(1942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6年)、《铁人王进喜》(1972年)、《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1978年)、《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1979年)等.本文以人文情结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详细分析穆青新闻实践中的人文情结内涵,开启一个全面认知穆青及其新闻实践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8月30日,由青岛出版社主办的"日本著名作家片山恭一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2004年3月由青岛出版社推出的片山恭一的小说《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受到中国读者欢迎,销量已突破10万册。此书的日文版曾创下销售350万册的  相似文献   

12.
“一腔激情颂人民,千秋妙笔著华章。”以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人民呼唤焦裕禄》、《风帆起珠江》等一系列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而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为党的新闻事业勤奋工作,笔耕不辍,奉献了全部身心,做出了  相似文献   

13.
朱清河 《新闻采编》2006,(6):3-4,27
一名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记者,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精神才算称职呢?我们不妨把寻觅的眼光投向刚刚过世不过两年、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老一辈新闻记者穆青的新闻职业成功之路,就会发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精神有哪些,具体说来,穆青的新闻职业精神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尊重事实,不惧权势的求真务实精神新闻的力量贵在真实可信。尊重事实,说真话,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全世界新闻从业者都必须恪守的最重要的职业操守和新闻人格。不论姓“资”姓“…  相似文献   

14.
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穆青同志为人民采写了一大批脍灸人口的新闻作品,尤其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历史的审判》等篇章,堪称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典范。 那么,穆青新闻作品的巨大魅力来自何处?其中,情感因素对穆青新闻作品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情感是穆青新闻作品成功的前提因素。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情感,包涵的是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挚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热爱,对天下劳动大众命运的关怀,对祖国大好山河乃至大自然的深爱,以及对人世间一切丑恶事物、丑恶现象的嫉恨。  相似文献   

15.
我非常感谢中国记协和新华社为我举办这么隆重的研讨会,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许许多多鼓励。特别使我感动的是,这两天从大家的发言中,从一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一种战友的、同行的、真正知心朋友的那种温暖、那种深情。但对一些同志的过分称赞和溢美之词,我感到很不安。同志们对我过誉了,没有那么十全十美,没有那么多的成就,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特别是有同志提出新闻界要向我学习,我实在不敢当。如果要学习,我觉得应该在现在的新闻队伍中间,从正在第一线工作、冲锋陷阵的同志中寻找那些坚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之一》中,赞誉南朝文人庾信后期作品艺术上更趋成熟,“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天,我们用这句诗来评价穆青的新闻作品也十分精当,他的作品确实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站在时代高度报道典型 新闻所报道的人和事,是新近出现和发生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那么,怎样报道呢?穆青同志讲:“我们今天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写成一部‘好人好事录’。因此,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且从这个高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这是穆青同志抓典型报道的深刻总结,也是他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就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来说吧,写作构思时,他反复考虑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一时代要求和进程出发,提炼出“困难面前逞英雄”这个主题。 1990年,穆青和冯健、周原重访兰考时,强烈感受到焦裕禄精神使兰考发生了翻天覆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中国青年报社优秀地方记者作品研讨会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该报记者吴湘韩的新闻作品进行了研讨。吴湘韩作为该报驻湖南的年轻记者,勤勉敬业,无论在发稿数量和质量上都在该报驻地方记者中名列前茅,多篇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吴湘韩采写的许多新闻作品,体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系列报道《隆回一中:黑》,不仅引起教育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责任人受到了查处,而且引发了我国保送生制度的重大调整。与会专家认为,吴湘韩作为中国青年报的一位优秀青年记者,已经开始在新闻界和社会上产生影响。中…  相似文献   

18.
张利民 《新闻爱好者》2008,(11):131-131
在目前省会郑州的报业市场上,各大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使普通读者难以区分这些报纸在新闻内容上的差异,更不用说记得清哪个作品能够深入人心了。这样的一种现状,常常使笔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以穆青为代表的新闻界前辈的一些作品。为什么他们的新闻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笔者认为,推动当下的新闻工作尤其是采写工作,重新学习穆青的作品及其精神,有着明显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能挑八十,争挑一百”《六百万人民的管家人》是第一次以我为主采写的跨度较大、难度较高的报道。一次会议上,穆青同志送给我一张小纸,上面写着两个题目,其中之一就是《六百万人民的管家人》。他要我酝酿一下,随后跟我细说。这是一九五六年冬季,上海市场供需矛盾大,部分日用品、副食品脱销,居民对商业部门意见纷纷,报纸上也不时出现对商业工作的批评性新闻。商业工作者则有埋怨情绪,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很少被群众理解,供应上出点纰漏就遭到无穷的责难。在日常采访中,我也了解到这些情况和问题,可没有想到要从大  相似文献   

20.
原新华社社长、著名记者穆青同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催人奋进的新闻作品问世,这些作品不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其中以人物通讯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