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构主义是西方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于文学领域的解构批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的阅读理论和实践,它质疑并挑战了语言系统中所谓的确定文本边界、整体结构与终极意义的功能.本文以美国耶鲁四人帮对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的“误读”为切入点,重点从哲学思考方法、思维换型路径、文学研究方法三个纬度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2.
解构主义是西方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于文学领域的解构批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的阅读理论和实践,它质疑并挑战了语言系统中所谓的确定文本边界、整体结构与终极意义的功能.本文以美国耶鲁四人帮对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的“误读”为切入点,重点从哲学思考方法、思维换型路径、文学研究方法三个纬度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3.
在解构主义以来的后现代思想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重新思考马克思总体性哲学的思想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政治对话的理论重建能力,是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包含复杂的思想矛盾,对之应该予以深入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异质同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如同“建构主义”一样,是时下语言界流行的时髦术语。有人说,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就像一个二元对立命题,诸如呈现、非现,本原、补充,男性、女性,意识、无意识,自我、非我,言语、文字,哲学、文学,理性、癫狂,文化、自然,中心、边缘等,是一对对矛盾体。也有人说,解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初级阶段和后期阶段。解构主义是“破”,建构主义是“立”,有破才有立,因此,解构和建构成为向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转变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这两个主义是否是世界、社会、事物发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是否是绝然对立的,如英文字母体现意义的那样的矛盾体?他们是否有同一性——共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分析两种理论之间的异同,探求其可比性的程度,找寻其同一性。  相似文献   

5.
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探讨翻译的忠实与通顺、原文中心论以及异化翻译策略等问题,思考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提出的质疑和挑战。然而,在承认解构主义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怀疑式的哲学视角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解构主义的局限性及其给翻译研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自法国"五月风暴"之后,反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后现代景观"随之出现。作为后现代景观之一的"解构主义"思潮对文学、哲学、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今天研究"解构主义"思潮,也就是认识在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知识界。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文化差异的普遍存在,译者必须谨慎处理原文文本中存在的文化因素。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过程就是译者对其在原文文化语境中和意义相互作用关系的解构以及在译语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对该关系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半期掀起的解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主义思想一起,对当代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及行为,本文希望借对解构理论的解读,探讨解构思维对教育话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思远 《英语广场》2023,(12):27-30
相较于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模式,解构主义翻译观是对结构主义逻各斯“中心化”的拆解,消解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下产生的主体与客体、能指与所指、共识与历时及作者与译者等二元对立,提倡意义的延异及重构,强调译者的中心地位。解构主义翻译模式较适用于文学作品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本文将举例浅析解构主义翻译视角下的诗歌翻译,其翻译过程尤为突出译者主体性,彰显出解构主义翻译下重构性和创造性等优势,为诗歌翻译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欧洲法国悄然泛起了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对当代研究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内涵、对研究生影响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作探析,为研究生的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语言、语言风格、文化都是人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三者互融互动,共生共长.文化是风格构建的机制,又是风格解构的理据.研究了风格解构的内涵、特点和作用,风格解构的基本原则,风格解构的文化理据.  相似文献   

12.
忠实与背叛是翻译实践与理论中长久争论的话题。传统翻译论中的忠实与背叛都是在原文本具有确定的中心意义的条件下探讨的。解构主义影响下的翻译理论也涉及这一问题,但却是在否认文本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引入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拓宽了我们对忠实与背叛的认识,解释了为何在不同的时代甚至在同一时代都有各种译本存在的事实。在从解构主义的视角说明绝对的忠实只能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梦想,而翻译只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叛逆存在着。  相似文献   

13.
赵俊 《考试周刊》2007,(14):47-48
“忠实”标准一直是传统译论的核心。它既是译者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又是翻译评论者检验译文质量、评论译文优劣的尺度。然而,随着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发展,“忠实”这个传统译论中无可厚非的标准却引来了争论、遭到了质疑,真可谓见仁见智。本文从三个方面解构传统译论中的“忠实”,并建议以辨证的观点理解,即“忠实”有程度之分,绝对“忠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完全抛弃“忠实”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作品与争鸣>中对小说<沙家浜>的批判,本文认为小说<沙家浜>的产生,在文学界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它解构了样板戏固化模式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及人物形象的固化;其次,它解构了样板戏固化模式对人民大众意识形态中被固化的社会历史记忆.由于样板戏文学本身存在的裂痕与矛盾,人物在人性方面不可掩饰的空洞,小说在解构的同时所重构的人物关系及其情感纠缠,就显得更具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德里达曾如此坦言海德格尔对他的影响:“没有海德格尔提出的问题,我想做的工作将是不可能的。”并承认他与海德格尔间的差异是两种哲学和两种书写之间无限小的差异,但同时亦为根本性的差异。不能将海德格尔式的“摧毁”简单地理解成德里达式的“解构”。但不可否认的是,德里达的“解构”正是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并且深受海德格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方语系本身的辩证性内涵及其矛盾运动旨在超越日常语言而塑造理想语言,但其语言系统的倒谓功能具有神奇的魔法,它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反过来变成被表达的东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语言学悖论;而近现代语言学转向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弄清语言究竟能否通达认识对象、被认识的对象是真的存在抑或只是某种语言的构造;后现代语言学对这一悖论采取了颠覆一切的解构措施,这不仅没能对之解蔽反而走向了更大的迷茫。  相似文献   

17.
从团队理论与实践的现实问题出发,把解构主义的哲学理念和社会运行机制的分析方法引入到对团队问题的研究当中,提出了和谐团队的概念及其四个价值目标,剖析了和谐团队的核心价值与若干运行机制,并描述了其特征和理论形态,探讨了和谐团队研究的新范式和建制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司法权威到社会和谐的逻辑演绎.旨在通过司法的工具性价值来实现司法的目的性价值——社会和谐。司法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它的权威是受其它社会活动的影响和评判的,因而它的和谐效应也在全方位展开。司法权威的和谐维度是多方位的,它的政治维度是司法的人民性,法律维度是司法的正义性,道德维度是司法的真实性,经济维度是司法的效益性。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规制的道德性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政府规制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需要多种规制方式共同发挥作用,其中道德作为一种软规制方式的规范调整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强调政府的道德性规制必须具有一个科学的维度,忽视这个维度就很难实现规制的目标。文章将政府规制应当具有的道德性维度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政府规制的道德基础、政府规制的道德尺度、政府规制的道德目标、政府规制的道德要求、政府规制的道德约束和政府规制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20.
李河运用"激进诠释学"论述了翻译的"语词世界"、解释学真理及"差异的撒播",批驳了传统翻译"原本中心论"、翻译的逻各斯真理以及中西文本流通中的西方语言中心论等问题,提出以"居间存在"为基础的语际翻译解释学.<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展示了作者学术"提问"意识和"独白"意识,是会通语言哲学、翻译学与诠释学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