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潭万人扯绳赛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前乡村公共文化式微的情境下,挖掘其蕴含的功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临潭万人扯绳赛的社会交往、社会整合、经济和象征等功能表明,多民族共生地区,民俗文化对于民族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保护和传承乡村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冈石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标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和文化承载,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平台。该文通过挖掘、阐释云冈石窟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探究文物背后的多民族融合因素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轨迹,体悟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旨在从各民族创造的文明遗存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织一条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北部的杓哇土族乡是土族、藏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从4世纪初土谷浑率领部落西迁至洮水流域开始,土藏汉三民族经历了尝试性接触、含蓄性交往、开放性交融的漫长繁复过程。这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当地房屋建筑上,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文化多样性     
正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间需要有创建的交流。费孝通先生曾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不仅适合世界各民族,同样适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终极作用是提升人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是整个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代表国家民族、彰显文化特性、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身份",进而达成一种基于文化自信之上的文化间的相互欣赏与赞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交融互通发展,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交流也越来越方便,这些变化促使人们的交往突破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国际化发展日益明显,这也促进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时代下,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如何培养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日趋关注的话题。这也将会影响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多元语言文化并存的现象。语言接触是民族间交往、交融的体现。语际间的交流和接触能够不断融合多种文化,为语言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也为塑造中华文化认同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基于语言、文化的相关性,对语言接触及其相关的语言文化生态进行深入研究,从语言生态伦理建构、民族三语教育建设等途径能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观,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疆汉代烽燧是汉北边长城防务体系向西域延伸时修筑的军事设施,当时亦服务于屯田和邮驿。至今挺拔矗立的汉烽燧体现了工程史和战争史上的创造,也是边疆开发、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汉代是西域地区文明冲突激烈、历史进步鲜明的英雄时代,高大的烽燧可以看作这一英雄时代的纪念碑。西域英雄时代的创造者是各民族群众。西域史漫长进程多数时段的主流表现是在各民族和谐交融背景下的平静从容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讨论人:葛岩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韦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张明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龙小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相德宝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天朝上邦的想象"破碎之后,逐步积累并发展起来。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构成了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总体意向,并影响着国家和民族主体与他者的交往、交流与认知实践。在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之  相似文献   

9.
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文化认同,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该文通过开展田野调查,梳理纳西族文化关键符号三多节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归纳丽江运用三多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总结三多节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作用,提出可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节日宣传平台、创新节日活动形式、深化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融合、加强节日文化教育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元文化价值追求的形成,多民族国家族群关系所关涉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问题日渐纷攘。而民族类博物馆是展示其中问题纷争的重要窗口之所在。以展厅叙事为话题,切入广西民族博物馆"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厅的叙事内容、形式、主题,讨论其展厅叙事背后的认同建构、文化自觉与文化对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多民族国家形象的构建是一个多维度、多渠道、复杂、立体的系统工程。而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是最重要的塑造途径之一。多民族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中"多民族"的背景会带来诸多现实敏感的问题。多民族意味着多种语言。多语言的复杂共存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影响巨大。因此,在多民族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中,语言因素因其显著性、敏感性、运用的广泛性、强渗透性而备受关注。一、语言与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关系语言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问  相似文献   

12.
乌蒙山区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走廊,是西南彝族主要聚居区。乌蒙山区的贵州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在旅游开发中坚持民族文化元素为主体,按照“无中生有”“荟萃一堂”等原则,在海拔2 000 m左右的山顶建设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再造了彝族九重宫殿、支格阿鲁、希幕遮、六祖分支等神话景观,展示了彝族典籍和口传神话中的相关人物和神话内容,凸显了彝族文化元素,丰富了文化小镇的旅游业态,呈现出特色的彝族文化景观。该区域借助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各民族参与开发建设,实现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多元传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3.
无论汉民族文化抑或少数民族文化,都有将花视作民间信仰的传统,这种多民族之间不谋而合的文化传统反映了多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共通性,即对生命的敬重及族群情感的维系。花神信仰既是勾连本族人民的共同情感和本土文化意识的纽带,又是多民族文化相交互融的枢纽,尤其是在当前多民族交融语境之下,花神信仰起着沟通交流的关键作用,同时其自身的意义也在不断丰富,书写着当代实践的多样篇章。该文探索了花神信仰在当下的实践模式,以舞剧《花界人间》为例分析了花神信仰的现代性叙事表达,进一步肯定当代艺术形式对传统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的革新和新内涵的赋予,在延续民族精神和审美内涵的同时,有助于增强大众对花神信仰的文化认同感,继而从文化认同层面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唐朝首都长安是举世无双的国际都市,以长安为中心,中国与域外的交通四通八达。唐代是诗歌兴盛的时代,唐诗展现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壮丽画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唐朝与域外国家的交往和交流、长安在国际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在唐诗中得到反映。通过使节、商贾、艺人、僧侣和各种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的活动,长安与当时世界各地国家和民族发生密切联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汇聚和扩散之地。唐朝与域外的交往和交流为唐诗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而唐诗作为史料蕴含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信息,承载着唐代盛世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结着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在文化的长河中独树一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文化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开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一词虽抽象凝炼,但底蕴深厚,它是对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的传承与融合,也是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炼与升华,是民族整合性与地域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湖北红色文化和荆楚文化孕育于同一片土壤,是两种多民族共居的特色地域文化。本文旨在探析湖北红色文化和荆楚文化之间的互促关系,希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联动效应,积极推进湖北省传统文化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 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期间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发展策略。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一带一路"为全球不同民族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提供了契机,同时对于我国在新时期的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建构丰富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回望历史,早在"丝绸之路"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就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丝绸之路策源于中国、绵延于世界,由陆地到海上,相继持续数千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多民族、多区域共同参与的第一次世界一体化经贸大行动,也是全球众多族群文化的大交流和大创造。丝绸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实践,充满深刻丰厚的人文精神。丝绸之路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全球化来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模式,以“和”为魂,以友好、尊重、平等、包容的心态展开区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丝绸之路有力推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与文明成果实现共有共享共融,有效提高了人类整体素质和生存质量。中华民族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积累了和平发展的丰富经验,“和为贵”“天下为公”“以人为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系列思想理念得到推广与实践。古代丝绸之路为目前及未来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南宋时期的川南墓葬石刻具有十分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1、丰富了巴蜀文化内涵,尤其实证了四川在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繁荣景象;2、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民族交融状况;3、充分凸显出"两宋"尤其是南宋时代的民俗信仰与宗教传统发展状态。可称之为当世社会发展的一部内容丰富、情节鲜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0.
正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地处"一带一路"的一个十字路口,连接北欧、西欧、东欧,具有深入欧洲各地的门户作用。目前,我国同波罗的海国家的交往与合作正逐渐密切,但是双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一国一策’传播是对外传播的新型交往方式"。~(①)实现对波罗的海国家的精准传播将对双边交往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实践大有裨益。本文认为,要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对波罗的海国家精准传播的效果,就要首先明确精准传播的目的,然后制定适合的传播策略,从经贸、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本土化传播,转变话语体系,与当地机构合作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