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全球环境危机和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道德缺失,指出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和“美丽校园”的迫切需要,分析了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孙帅 《林区教学》2009,(10):35-37
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导向的工业文明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的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以生态伦理为价值导向的生态文明为重塑美好人居环境提供了新的方向。新型生态伦理的建构需要从全球精神资源中汲取智慧,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可以为其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古至今日、从宇宙到身边,就全球气温变暖到走生态文明之路,作了粗线条和轮廓式的论述。面对全球气温变暖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要求。这是焦金雷、杨天胜二同志编著、将于近期出版的《生态文明学》一书的部分内容要点。现择其要点发表,以投石问路,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以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加速推进,对缓解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生态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在一些领域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这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却往往被忽视的原因在于,没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我国最大的国情,即转型社会的背景下来考虑,因此也就未能有效应对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特有的生态问题。为此,深入研究和认识转型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规律,推进适应社会转型趋势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持续健康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历来都必须依靠自然和开发资源为基础。本文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人类历代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简要地分析探讨并提出当今工业时代创建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生态文明在文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结构中,生态结构是为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的层次,构成了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外壳”。人类活动的积极的进步的成果在生态结构上的积淀和表现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独立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的一种文明形式,并对他们具有重大的制约性的影响。同时,生态文明具有自己的价值形态、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治形态。总之,生态文明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式,社会的文明系统就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  相似文献   

7.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生态现代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现代化理论由于缺乏生态哲学的理论维度和生态思维的有效规范,将现代化得以有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统统遮蔽,因此,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遭遇来自自然资源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严峻挑战。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生态革命,是生态哲学原理和方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广阔领域的全面渗透和广泛辐射而引发的现代化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现代化自觉促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成为和谐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增值和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开启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之绿色资本与生态文明之路的有序转换。  相似文献   

8.
环境正义理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凸现了人类环境伦理观的根本性转变。一方面,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另一方面,彰显了国内环境公正、国际环境公正与代际环境公正的基本理念,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美国环境正义理念进一步影响世界各国国内环境法律与政策,并且在一些国际环境框架公约中得到明显体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经济飞速发展之时,环境正义理念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质明和精神明是现代社会所普遍认可的范式,而人类对于未来明的走向则缺乏远见卓识,历史地看,农业革命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明,奠定了人类社会的全新基础,工业革命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明。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向环保领域,不断掀起绿色产品浪潮,形成了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生态革命,生态革命必钭创造以生态明为基础的现代明范式,这一范式之于中国,关键就在于农村生态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自然环境问题是当下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问题,透过这个直观显在的危机,层层深入,不难发现,其根源是人类自身人性危机的折射.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天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2):49-52,12
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即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为促进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经济发展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环境的因素之一,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生态环境的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从思想意识、政策规划和资金技术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完善生态环境,进而完善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搞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王树义  周迪 《高校理论战线》2014,(2):114-124,1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执政党为何反复提生态文明建设?何谓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本文从上述问题入手,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环境保护领域,应当通过加强环境法治,转变环境法治运行思路,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人是自然的、历史的和空间的交互存在主体,社会的转型必然引发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的变革,道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中,由于技术革命的兴起、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和交往形式的变革,人类道德面临着技术革命与伦理道德的冲突博弈、经济发展与生态道德的冲突博弈、交往异化与社会道德的冲突博弈.消解社会现...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自身的活动对人类赖以生存和的自然物质条件所造成的危害,其特征是危害性、人为性、普遍性、持久性;生态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基本生态过程即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和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春类的生存的问题,其特征是整体性、全面生;全球问题就是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只有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那些迫切问题,其特征是普遍性、整体性、复杂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已经进入新世纪新千年之"为伦理思考所支配"生态文明时代。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理当回应时代文明发展趋势把生态文明纳入价值视野,以谋求一种与传统政治要素结构相容的新的政治观,即生态政治。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与政治关系的论述揭示出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解决有赖于社会制度的变革。这种变革在当今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政治过程的生态化,包括以各国政府决策的生态化和国际环境正义新秩序的确立为内容的双重构建,以实现遵循"环境正义"的"理治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环境正义着眼于平等地享有和利用环境资源、公平地分担环境责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公正、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公正角度,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环境分配正义、制度安排正义和补偿机制正义三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环境伦理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从而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推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本研究从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及中国面对的环境问题的根源出发,探讨了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下环境伦理教育的对策,有利于加速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环境危机日益凸显,出现了环境哲学问题和环境伦理问题。当前我国已提出环境友好型环境观和生态文明型环境观,生态文明型环境观是对环境友好型环境观的更高层次发展。生态文明型环境观已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全面发展的灵魂理念,而作为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黄河三角洲开发自始至终都应树立、贯彻和遵循生态文明型环境观。生态文明型环境观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