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9年3月3日,亚奥理事会在于曼谷召开的大会上确认,来自大洋洲国家的运动员将有资格参加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一些团体项目比赛。2022年杭州亚运会将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以杭州为主办城市,全省共享。萧山是2022杭州亚运会场馆和配套建设的核心区、主阵地,承担着"亚运三村四区块"以及主体育馆、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简称为亚运三馆)等场馆的新建、提升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文明亚运:让"文明"成为杭州的金名片,使亚运会成为杭州市民和各国(地区)参赛人员向世界展示文明素养的平台,探索社会组织、社区等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杭州人文明素养的创新机制,把文明、包容、友善等体现到整个筹办过程中。簇拥着的吉祥物在杭城已随处可见,市民迎接亚运热情日渐高涨……杭州亚运会给杭州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现代化的场馆和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畅的路、更亮的房、更美的城,更重要的是文明,是这座城市内在的精神力量。正如杭州亚组委所倡导的那样,藉亚运召开之际,弘扬志愿精神,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养,打造健康又文明、高光又可亲的东道主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随着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胜利闭幕,"杭州8分钟"惊艳世人,自此,亚运征程正式进入"杭州时间"。如今,随着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的逐渐临近,杭州的亚运氛围愈加浓厚,杭州亚运会口号、会徽、吉祥物、核心图形与色彩系统、体育图标、火炬形象、官方礼仪服饰与体育服饰等亚运元素蔓布杭城,一座座独具特色的亚运场馆也成为当地地标。"江南忆"是对杭州最美好的回忆"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是对我们在杭州最美好回忆的提炼,这是设计的初衷。"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设计者张文和妻子杨毅弘说。  相似文献   

4.
正绿色亚运:即充分体现杭州生态环境优美、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注入到赛事筹办组织全过程,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亚运会。"绿色"不仅是杭州亚运村的一大特色亮点,也是杭州亚运会秉持的办赛理念之一。通过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杭州亚运村把"绿色"文章做到实处、做在细处。日前,杭州亚运村获得"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设计标识"证书,这也是浙江省首个通过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评价的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初秋九月,钱江潮起,位于钱塘江畔的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迎来了一场世人瞩目的盛会。2021年9月10日晚,杭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主题活动在此举行,整场活动以"盼"为主题,表达了对于杭州亚运会的热切期盼。现场大屏呈现出时空交错的视觉特效,发布并展示了杭州亚运会火炬形象,同时还揭晓了杭州亚运会官方体育服饰和礼仪服装形象。只见名为"薪火"的火炬从玉琮道具中缓缓升起,万众瞩目之下,杭州亚运会火炬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7日晚上,有45个国家和地区100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广州亚运会经过16天的紧张比赛后,圆满降下了帷幕。而本届亚运会的开闭幕式则呈现出“文化亚运”的鲜明特色,将被载入亚运会的史册。回眸广州亚运会充满“文化味”的开闭幕式,可以说精彩纷呈,亮点多多。  相似文献   

7.
正一届联结亚洲、彰显文化的世界性体育盛会即将举行,一座城市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即将绽放。随着杭州亚运会的日渐临近,中国人民迎接亚运的期盼愈加炽烈,期待着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的新面貌,向世界呈现一届"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杭州向世界发出正式邀请,欢迎四海宾朋明年来相聚。  相似文献   

8.
正钱塘江畔,新花绽放,蝴蝶自来!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杭城处处洋溢着亚运氛围。杭州亚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读。记者:您到杭州亚组委主持工作后,曾考察过其他一些城市大型赛事的筹办工作。和历届亚运会筹办相比,杭州这次筹办有何不同,能否给大家透露一下将如何呈现一个别样精彩的亚运会?陈卫强:亚运会的举办是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一件大事。杭州亚运会,是第三次在中国举办的亚运会。第一次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举国欢腾,全面参与,  相似文献   

9.
春风又绿江南岸,带给杭州新的生命律动.第十九届亚运会的脚步愈发近了,一批世界级水准的亚运场馆悉数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其中,坐落于大运河畔的运河体育公园尤为亮眼: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城市森林";十年后,在举办亚运会的契机之下,"城市森林"摇身一变,成为活力满满的"体育公园".届时,乒乓球、霹雳舞和曲棍球三大赛事将在此...  相似文献   

10.
正节俭亚运:即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做到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探索市场开发机制创新,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的机制创新,努力通过市场开发方式解决办赛主体资金。上城区体育中心(原江干区体育中心)坐落于杭州CBD钱江新城,东靠之江路,西临富春路,地铁公交都可直达。这里有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网球中心,设施好且价格实惠,工作日部分时段还免费开放,是周边居民运动健身的第一选择。杭州2022年亚运会,上城区体育中心体育场将承担起足球比赛任务,为全面满足赛事要求并兼顾赛后综合利用,从2019年4月起,体育场就进入提升改造期,  相似文献   

11.
波涛汹涌的钱江潮,举世闻名.然而,坐落在杭州的钱塘江边的两朵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的并蒂莲,更是万人瞩目.这就是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和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因其美轮美奂的造型被盛赞为"大小莲花".作为杭州亚运会的主场馆,它们又因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和极高的科技含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新地标.  相似文献   

12.
广州亚运会是去年亚洲体坛的一大盛事,在比赛项目、参赛国家、运动员和注册记者数量等方面均创历届亚运会之最。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广州亚运会吸引了众多台湾媒体的关注。本文拟采用实证方法展开对台湾媒体的分析,尝试初步探索其报道广州亚运会的方式与特征,以期从中借鉴传播技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组合亮相。"琮琮"、"莲莲"和"宸宸"勾起所有人对杭州的遐想——"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吉祥物设计者张文和杨毅弘坦言,设计灵感源自杭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又努力融入现代科技,寻求一种新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语言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亚运会语言服务项目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领导陪同口译服务、会议口译服务以及赛会口译服务、笔译服务及口译热线服务等。语言服务场所涵盖了亚运会所有竞赛、非竞赛场馆;服务对象囊括了所有亚运会注册人员共计55万余人;语言服务的语种也基本涵盖了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主要语种。  相似文献   

15.
曲彦  王雨萌 《文化学刊》2023,(12):135-138
杭州亚运会作为一场国际性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健儿们相互较量的赛场,也是中华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平台与契机。亚运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以鲜明的文化自信色彩、前沿的文化呈现形式等特点,彰显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张力。笔者简述了杭州亚运会中华文化传播的符号与传播特点,并从坚定文化自信、融汇文化传统与时代特色、推动文化“走出去”、坚持文化交融互鉴四个角度出发,介绍了杭州亚运会中华文化传播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10,(11):65-65
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这是我国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承办的又一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盛会。届时将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2000名运动员参赛,这将是亚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  相似文献   

17.
正位于杭州萧山区的瓜沥七彩未来社区是浙江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之一,该项目地处瓜沥镇新区核心地块,总投资50亿元,规划单元面积约79公顷,实施单元面积约40公顷。在总体设计思路上,项目紧抓国家级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的临空机遇、2022亚运赛事举办地和国际化城市能级提升的亚运机遇、杭州与萧山数字经济推动瓜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机遇,着力打造中国都市圈TOD卫星镇的未来社区领先样本。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以信息技术为视角,从企业智能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出发,通过200多家装备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分析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问题。结果表明,中小规模企业智能化基础薄弱,智能技术能力亟待提高。为有效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议采取技术创新提升路径,以政府、集群和企业三重作用共同助力。政府部门着眼企业智能化转型体系性建设,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智能化协同体系,数字经济与环境经济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转型环境,助推企业智能化转型发展。同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将产业集群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总量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4日,繁花似锦的杭州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高中生,他们是杭州外国语学校、宁波效实中学、温州中学、湖州中学等全省各地的英语高手。经过选明星般的"海选"、高考似的"笔试"和挑战式的"口试",最终选出25名佼佼者汇聚杭州,参加一年一度"走进西澳——浙江省高中生英语口语大赛颁奖仪式",这是浙江省政府与西澳州政府共同推出"走进西澳"活动的最后一批幸运儿。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是国内主流媒体当中最早探索对外传播智能化运作的移动英语新闻平台之一。作为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建设的一部分,该客户端从设计阶段就注重加入智能化特色,把新华社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用户分析、语音合成、大数据、云服务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纳入其中;通过智能生产和传播技术升级,为对外传播的策划、采集、制作、分发等环节全方位赋能,不仅改善了用户体验,也提升了对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精度。本文梳理新华社英文客户端在智能化对外传播领域的创新和实践,为我国主流媒体在智媒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