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艘船,7段口述史”是西班牙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2015年6月推出的半永久性展览。它从不同时代的7艘经典船只和7个普通小人物入手,通过7个小故事,讲述人与海洋、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航海技术、国家历史的变迁,在规模有限的展览中传递出较为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通过对该展览内容的分析,可了解如何通过小人物、小故事揭示大背景、大主题的方法,以期为中国的博物馆展览设计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是否要讲故事?讲什么样的故事?如何讲故事?在北美科学中心协会的2014年第4期《维度》杂志专栏“故事的力量”中,从多方面论述了科技博物馆如何充分利用讲故事在激发科学兴趣、促进科学理解、启迪科学观念、形成展教活动的开发者与受众共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案例介绍讲故事的技巧。本文通过阅读《维度》杂志专栏“故事的力量”所受到的启发、联想和思考,提出一系列有待科技博物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通过对标本的排列与组合,准确向观众传递展览背后的确切含义,一直是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天津自然博物馆贝林厅陈列为例,在陈列中设计各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实践证明,以故事营造的陈列,一方面增加了标本可阅读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能使标本"活起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展览背后的含义。因此,以故事作为自然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乐器,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铜鼓藏量丰富的省区,一直以来都将铜鼓专题陈列作为重要展览。广西区内关于铜鼓专题文化的基本陈列自20世纪60年代始历经三次改造提升,展示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提升发展。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陈列对单一类型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思考,提供一系列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11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26家纪念类博物馆的r4-.~'l展览与社会教育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博物馆通过举办以“文明”为标题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国内外巡展)等方式,不断尝试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标准与重要贡献,但存在“中国性”呈现不足、阐释力不够等问题。在“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的新背景下,博物馆以“文明”为标题的陈列展览应该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挖掘多元内涵,展示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自成性逻辑,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数字展陈技术,以多维释展转换等路径凸显“中国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明阐释体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博物馆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可以简单描述为“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向。《以观众为中心:博物馆的新实践》一书作者结合多年对于欧美博物馆的观察,通过10个博物馆、艺术馆的案例分析与深度访谈,为我国博物馆融入此次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范本。这本书中所论述的博物馆内部人员职能、阐释方式、展览改造、社交活动等诸多改变,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博物馆的组织改革和展览活动策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8.
赵霞彪  王扬能 《档案》2014,(12):55-57
正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逐步加强,各博物馆所形成的陈列展览资料也随之增多。对此,博物馆应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这将有助于总结陈列展览活动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改进与提高今后的陈列展览,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管理的体会。一、充分认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重要性博物馆档案不同于其他行业档案,有其自身的特殊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博物馆"云展览"首次大规模进入民众视野。短时间内能够上线大量"云展览"与我国博物馆长期以来的数字化建设分不开,但"云展览"大量上线的背后也暴露出博物馆"云展览"内容质量和传播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未来,不同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探索多元的"云展览"方式,是我国博物馆"云展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运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来设计构思城市博物馆中的陈列是本文要试图论述的观点。生态博物馆从其发端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从其先导者法国的乔治·亨利·里维埃对生态博物馆所给予的三次定义来看,对生态博物馆的认识是从最初的关注于人类生活发展的环境与状态,到后来的强调地方社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阐释理念策划的展览,不仅更容易让观众理解展览内容,还能够提高博物馆信息的传播效果。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生平陈列”的策划在理念上经历了从“展示”到“阐释”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在展览内容体系的制定过程、文物信息的阐释方法、“以鲁迅说鲁迅”的叙事策略等方面,最终实现从展览文本到鲁迅展览空间的转化。希望通过对策展经验的总结,探讨如何协调历史人物、观众与展示技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郑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经过50余年的发展,郑州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馆藏文物达5万余件,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列,成为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1999年,郑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其新颖的建筑外观寓意“天圆地方,鼎立中原”,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新馆占地面积9867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其中主展馆面积8337平方米,推出的常设陈列有“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和“古代文化神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3.
<正>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太行山区、八路军的故乡——风景秀丽的山西省武乡县城西,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也是集宣教、收藏、科研、旅游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4.
书信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通过举办书信展览,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屡见不鲜。展览能给予书信类展品空间上的优势,可以同时就某个主题展示大量的书信,反映历史事件、家风家训、文学修养、真情实感等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但书信作为静态展品,展览形式较为单一,表现方式多为单向沟通,弱化了信件的交流作用。福建博物院原创的"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革命先驱遗书展",不仅在单元标题上突破传统表述模式,还为18件书信文物配套地展出了24篇感悟文章,引发观众多角度、深层次的碰撞与共鸣,提升了观展效果,社会反响良好。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算好故事?好故事既有对历史的探究,又有对文化的崇尚;既透着全局眼光,又彰显人民情怀。讲好故事要成为媒体人的一种自觉行动,而媒体融合可以让故事讲得更精彩。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媒体融合的目的是为了驾驭技术革命的成果,同时也是媒体的内在需求。在融合当中要占领先机,必须以内容创新为核心,充分挖掘资源,传统媒体要积极整合新媒体渠道,用新形态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6.
西方科技博物馆在两次变革中调整了科技与时间的关系,科技的历时性在科学中心的呈现中普遍缺失。科技与时间的脱钩是欧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非因为科技本身所具有的恒定性。我国科技博物馆的使命应当立足于本土条件与现实需要,在吸收科学中心优势的同时,着力将科技与时间统一起来,采用叙事式科技观,展示科技的历时性变化及其与社会互动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社会化参与,除了博物馆积极地构建与社区、与民众的对话之外,以藏品为基础的公众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苏州博物馆的"文徵明特展"中可以看到,当藏品变为展品后,博物馆、志愿者、观众、媒体、微博粉丝等众多个人和机构都进行了热情参与,这正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的一个鲜活案例。  相似文献   

18.
一些科技博物馆关注展览、展品的建设,却忽视展览设计团队的建设。在调研中发现:展览质量与水平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博物馆设计团队的能力与水平。根据实践体会、案例分析、专家见解和对展览设计工作内容的分析,证明提升展览的质量和水平应从提升博物馆设计团队的能力入手,展览资源建设重点应由“物”→“人”转变,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能力的短板。  相似文献   

19.
<正>宁夏地处西北,南有六盘之险峻,北有贺兰之巍峨,黄河川流不息,灌溉出"塞上江南"。宁夏历史悠久,三万年前人类即在此繁衍生息。商周之际,戎狄部落牧猎于此,秦汉之时,隶属"北地"、"安定"两郡。宋朝初建,党项族立足西北,自称"大夏",定都"兴庆"。元朝一统,设置"宁夏府路",是为"宁夏"地名之始。  相似文献   

20.
在博物馆的展览策划中,双线索或多线索的展览并不少见。很多展览会选择一条线索作为主线,另一条线索作为副线,两线交织并行。本文以深圳博物馆“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主题展览为例,探讨了展览双线索叙事的另一种表达方法,即可以将不同的线索分开放置于不同的展场空间进行表达,两条线索既不重合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