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洪承 《东吴学术》2023,(5):5-13+2+161
现代中国小说的缘起与中外文化的互通和碰撞分不开,佛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虽早于现代小说的发生,但多元文化下两者的接受方式极其相似。其后的现代中国小说,以极大的胸怀体现了各种思想文化交汇和调和的兼容并包,并由此孕育生长了现代中国小说新的观念、新的审美。“五四”新文学第一代小说家王统照,其佛学意识非有宗教信仰,而是人生和创作中自觉不自觉触及到佛学文化。这多少影响了他的小说观和小说叙事的创作个性。梳理王统照写小说的经过和创作的取材,均有吸纳佛学文化的自然留痕,这提供了作家创作和现代中国小说的另一种样貌;王统照小说观念、叙事素材、人物面貌,及其小说结构,不是受佛学文化资源影响的有意识的思想,而是佛之念、禅之境的诗性叙事美学和现代小说叙事风格的一种积极实践;寻踪王统照小说中有关佛学资源的消融,本质上发现的是现代小说的演变承载了文化接受的自觉,尤其小说叙事潜在渗入佛学而营造了“现代性”精神隐喻的独有情景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围城叙事”是现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总模式,这种叙事模式决定了家族小说的深层结构和叙事主链的同构性。历史寓言叙事模式、全息影像叙事模式和个人心史叙事模式是“围城叙事”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梅东伟 《天中学刊》2014,29(6):76-82
“以俗为戏”是李渔小说婚俗叙事的基本价值取向.李渔继承了晚明士人中流行的享乐之风和晚明思想中的怀疑精神,这种风气、精神和李渔个性的结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便是“自娱娱人”与追求“新奇”小说观念的形成.“以俗为戏”是这种小说观念的鲜明体现.“以俗为戏”的价值取向在小说叙事中主要表现在形象设置、情节构织和叙述语言的戏谑化等方面.“以俗为戏”这一叙事价值取向表达了士子对僵化婚姻礼俗的某种置疑,瓦解了话本小说婚俗叙事的教化倾向,赋予婚俗一种崭新的叙事形象和价值;但也不免陷入媚俗的境地,稀释了这一题材应有的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小说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特征,这种抒情性功能是通过郁达夫小说叙事的样式来实现的。郁达夫小说在叙事上具有“叙事的琐事化”和“琐事的情意化”的特征。他的小说不追求完整的情节叙事,而是以日记式的“琐事”展开,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特征。情感的表达在这些个人琐事的表述中得以展开,“琐事”型的叙事单元由作者情感的内在贯穿而获得了新的统一性,从而形成具有抒情功能的琐事型叙事样式,这是郁达夫时现代小说叙事的抒情化变革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影响较大而又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除具有当代小说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美学特征.贾平凹小说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注和强烈的使命感,对改革中文化与人的忧虑以及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意识相融合等特色.  相似文献   

6.
与同时代大部分作家急切呼吁现代性不同,沈从文从一开始就对现代性表示了“不满”,这来自于他在现代都市中痛苦、屈辱的经历。这种经历,使身处都市的沈从文很自然地怀念他熟悉的家乡———湘西。在回忆中,湘西被美化了,而美化了的湘西更映衬出现代都市文明的丑陋。所以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形成了一种城乡对照的心理结构。他要用湘西世界中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健康、自然,来对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他的现代性诉求是通过“不满”而“救赎”的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王茵 《文教资料》2013,(29):4-6
古语曰:“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日宙。”“空间”作为“现代性”的一张面孔出现在“现代性”研究的语境中,以“有意味的形式”显示了20世纪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的转型,从康德提出的“先验感知形式”到结构小说文本的新型研究论域的“空间形式”,空间在西方文艺美学研究中不断的进行着由隐而显,自内而外的角色嬗变,对应着人类情感形式与现代生存现状的“喧哗与骚动”。本文旨在从“空间”的角度,对20世纪以降的西方人文学科研充的转向加以梳理,因之,在叙事学的研究层面上析离出现代小说的新型“时空观”.以此管窥现代小说的叙事形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乡愁”的美学——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乡土书写的研究主要立足启蒙视野,彰显写实意图,将注意力集中于作为文学题材、思潮和流派的“乡土文学”,对乡土书写的源头——“故乡”以及对“故乡”的叙述——“乡愁”反而缺乏深入探究.“故乡”及其书写——“乡愁”既是中国现代性的产物,也是中国现代性困境的表征.立足现代性的危机视野,“故乡书写”就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感精神归宿问题关联起来,成为进入中国现代性问题情境的另一路径及现代中国主体最重要的建构渠道之一,并与启蒙和革命构成张力性的对话.经由回忆与想象、叙事与抒情、认同与归依,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愁”书写已经形成一套丰富和复杂的美学机制和传统.它将成为一直置身于现代性难题中的汉语写作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9.
蔡熙教授的新著《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在大量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元素,对狄更斯创造的“文学伦敦”这一现代性的文学空间进行了全面且颇具深度的探讨,清晰地勾勒出由伦敦街道—闲逛—视觉—听觉—都市空间—现代性构成的六位一体的文学版图;对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视觉叙事、声音叙事等现代叙事形式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在对小说现代形式和叙事风格的分析中,更加凸显狄更斯作品的现代性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同时,该著还饱含着对现代文明的回顾与思考,对狄更斯城市小说中蕴含的现代性都市经验的揭示,对指导和启迪我们当前城市文学和都市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迅 《小学教学参考》2011,(2):17-22,31
在"广西三剑客"中,李冯最年轻,其创作充满激情与活力,一招一式看似温文尔雅,却极具撼动力。与东西、鬼子一样,李冯也是风格独异而成就斐然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彰显出极为现代的叙事美学观念,又能表达出具有本土意识的独立思考。本文主要从小说观念、叙事策略和精神特征等方面解读李冯的作品,试图揭示他的叙事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三剑客"中,李冯最年轻,其创作充满激情与活力,一招一式看似温文尔雅,却极具撼动力。与东西、鬼子一样,李冯也是风格独异而成就斐然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彰显出极为现代的叙事美学观念,又能表达出具有本土意识的独立思考。本文主要从小说观念、叙事策略和精神特征等方面解读李冯的作品,试图揭示他的叙事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文斌的乡土小说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征,其一是大都抒写童年的乡土记忆,其二是风俗画的描绘,其三是具有一种“安详”的精神格调。他抒写人性和人情之美时,又进行现代性评析,但总体上对乡村文明持肯定性评价,延续和发展了乡土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3.
《秦岭记》是贾平凹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笔记体小说,被誉为贾平凹的“山海经”。《秦岭记》继承了《商州三录》《山本》的秦岭叙事,但又不同于贾平凹从前的写作模式与叙事结构,它以笔记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五十七个秦岭故事,以展现广博的秦岭地域风貌及特色文化为主,从生态之美、民俗之奇、人文之智三方面呈现出贾平凹对秦岭全方位的观察与理解,并试图破解秦岭数千年所沉淀下的“仰观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的文化密码,探究贯通秦岭的物质现实与精神观念。  相似文献   

14.
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是20世纪一个重要哲学母题。贾平凹在以往的商州叙事里更多表现为对现代化的质疑,对传统的回望与张扬。《怀念狼》的出现表明他在努力地改变自我既定的叙事美学模式。《怀念狼》借助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狩猎的故事外壳,相当细腻地揭示了在社会转型期,被他律剥夺价值的普通人群是如何陷入生存的意义危机,并发生肉体和精神变异的复杂过程,由此表现了作家对人类个体生存意义困窘和危机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与现代既肯定又反思的美学新追求。  相似文献   

15.
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理论奠基之作,作者旨在引进西方美学和文学理念来改良日本小说,但在叙事技巧上却并未完全排斥日本江户时代的叙事原则,其中一些来自中国明清小说批评。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明清小说批评与日本江户时代文学及《小说神髓》的影响与变异关系,通过比较中日文学近代话语转换的轨迹来探究《小说神髓》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点及其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意象化”客观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在西方现代小说家笔下只是诸多叙事技巧中的一种,不一定成为小说中的主要叙事方式,但在张爱玲手中意象则成为最重要的叙事方式。张爱玲的“意象化”客观叙事是一种既能继承中外文学传统,又能满足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叙事方式。从叙事角度考察张爱玲小说意象兼顾了意象意义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从“意象化”客观叙事带来的形式美进行剖析,由此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文体风格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唯美一颓废人的写作中,启蒙化的“世界主义”观念与诉诸于感官层面的都市“当下性”呈现出互补和对立关系。启蒙话语中的现代性要求把个人和时代、未来相关联。上海唯美人激进夸张的风格与此社会意识对他们的刺激有关。然而,他们虽然接受历史大叙事的指引,却又不自觉地被城市霓虹的魅惑所吸引,在写作中出现了民族国家意识和通商口岸物质现实的交锋,使得他们虚化本土现代性的现实历史要求,促成了以民族现代化为核心的启蒙现代性向关注个人体验的“美学”现代性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对海派文学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或批评其商业化写作的泛滥,或指斥其性爱叙事的不伦。韩冷以女性的敏锐触觉,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方法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海派小说性爱叙事,阐发了海派小说性爱叙事背后所隐藏的现代性内涵。在《现代性内涵的冲突:海派小说性爱叙事》一书中,作者站在文学、美学、社会学、性别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医学、性科学等现代学科的肩膀上进行宏观研究,力图还原久被遮蔽的现代文化语境,重新描绘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地图中的海派格局。  相似文献   

19.
直线历史观是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当现代性成为乡土叙事的最终追求目标时,直线历史观在乡土叙事中得以充分体现出来,意在表达一种对乡土现代性的渴望。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对于乡土的种种破坏,在后现代语境下,一种循环历史观重又返回在乡土叙事中,这种历史观的轮回表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犹疑心态,也表明了中国现代性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体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思想,金圣叹、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都是最重要的评点家。金圣叹无疑是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位,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开创并确立了评点的范式,而且这种“范式”并非只是外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叙事思想,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念,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创作及其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金批《水浒传》的美学蕴涵是丰富的,从叙事视点可以透视他的叙事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