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份资料或一条信息对需要者来说,有时能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员柴中抱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发现一册周信芳1938年在卡尔登戏院(今长江剧场)演出生死恨时的宣  相似文献   

2.
刘鹏 《北京档案》2012,(6):52-53
正解放初期,北京市政府开始规划兴建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到1957年,北京城里建有电影院20多家、戏院20家、30几家说书馆、曲艺社和露天剧场各两三处,另外各区都有工人俱乐部,不少单位的礼堂也演出戏剧和放映电影。从1957年12月刊《本市剧场一览表》中可看到有名的演出场所就有36家。夜晚,戏院里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最大也是最先进的戏院,就是1914年兴建的“第一舞台”,它座落在西珠市口附近,这个剧场为三层楼,设有三千左右座位,舞台是椭圆形的,台上有转台。台口有丝绒大幕,还特制三个软片布景。剧场里除包厢座外,都是横排单人椅子,取消了老戏园子的长条板凳。北京...  相似文献   

4.
<正>牟定县共和镇何梁村委会看灯村七十多岁的姚家英,其病逝多年的丈夫原在富源矿厂工作,几年前她已按政策办理遗属补助,但现在接到矿厂通知,必须出示她与丈夫  相似文献   

5.
颜伟 《文化遗产》2022,(2):100-107
太行山东西两麓的村落至今仍遗存数量众多的古建筑、碑刻以及赛社仪式,为华北村社和戏曲文化的探索提供了丰富资料。河北涉县原曲村位于南太行东麓,处在太行陉道之上,清初已有晋冀往来客商在庙宇碑刻捐资留名。明清时期原曲村剧场建筑不断完善、经济收支不断细化、演艺规例不断确立。如今原曲村不仅遗存了较为精致的明代剧场,也保留下序列整饬的碑刻,在呈现庙宇以及剧场沿革的同时,也展示了原曲村社的制度化进程以及在祭礼演艺中社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6.
棚匠     
《档案管理》2005,(3):84-85
棚匠,又名“架子工”,是中原颇具特色的匠人,也是郑州八大匠作之一。据一位老郑州虎老先生介绍,早先,郑州市从二七纪念塔到振兴街口,路北沿儿用席棚搭的戏院有四五家:北下街是“明星戏院”、前堂里是“大福大舞台”、西一街是“大坑戏院”、顺河街是“五虎庙戏院”。不过,若论起棚匠的来历,他们当中十之七八都是从开封迁移来的。  相似文献   

7.
程峰 《文化遗产》2022,(2):92-99
明清以来,怀庆府神庙剧场逐渐增多,其显著标志就是该地区的佛教寺院戏楼(或舞楼)的相继创建与重修。据统计,明清怀庆府佛教寺院戏楼至少有40座,主要记录于文献之中,目前现存佛教寺院戏楼仅有5座。佛教寺院戏楼的创建经历了由排斥到默许再到接受的过程,标志着明清怀庆府戏曲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京津地区相声演出现场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2010,(2):47-55,157
中国传统相声发展已过百年,当下京、津相声现场演出的形式主要是茶馆与小剧场演出。本文对京、津具有代表性的相声场所,其中包括北京的天桥乐茶园剧场、湖广会馆、东城区周末相声俱乐部、广茗阁(鼓楼)笑剧场,天津的天华景戏院、新名流茶馆、大金台茶馆进行了现场描述。通过问卷调查,对京津地区观众听相声的目的、方式、场所选择等问题进行考察,并指出了京、津两地相声观众的差异。在相声演出生态方面,依据田野调查与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京、津相声演出的文本创新性、演出氛围、表演空间以及相声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等问题,并就营造良好相声演出生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
《敕存汤王行庙之记》刊刻于宋开宝三年(970),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舞亭碑刻,其"凸"字形的舞亭形制,对于探讨中国早期神庙剧场形制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碑文表明山西阳城的商汤信仰早在唐五代时期即已萌芽,至宋初继续发展并日趋繁盛。碑文中描述了宋初民间祠庙的建筑形制,对于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碑刻记载了民间祠庙祭祀用乐为胡部乐,此乐由唐至宋,经由乐户的传承而兴盛。碑刻显示宋初神庙祭祀贡品包括象牙、麒麟等域外宝物,这类物品在宋初民间祭祀仪式上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从《暗恋桃花源》到《如梦之梦》到《宝岛一村》,赖声川大概是最会讲故事的剧作家. 或许很多入并不了解赖声川,但这个被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的导演却在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大放异彩. 被称为"华人剧场重大的里程碑,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文戏剧"的《如梦之梦》,被赞赏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的《暗恋桃花源》,被评为...  相似文献   

11.
露台为戏曲提供了演艺之"台"的基本形态和功能属性。宋代乡村神庙始建舞楼、献楼等建筑,被认为是在露台之上加设顶盖而成。受经济因素制约,富足则兴工改造,窘迫则维持原貌,故露台与舞楼等长期并行存在。相较于舞楼等研究,建筑学及戏曲学者对露台给予关注不多,尚没有对露台定义、形制及其功能做深入探究。田野调查表明,众多神庙之中仍有露台建筑遗存,结合历代碑刻及相关文献,为露台的形制探析与价值判定提供依据,表明金元时露台建造工艺成熟,并未在全国意义上衰落。露台渊源于古代方坛,世俗生活突出其宴飨娱乐,神庙露台也借鉴世俗生活,兼祭礼和演艺并重。素方形与须弥式是露台两种基本形制,演艺类型多样,亦有雅俗之别。戏曲演艺自露台析出可以视为戏曲不断成熟的标志之一,但并不意味着露台就此衰落。露台"理想型"的提出可尊重民间露台的多样性,寻求较开放的剧场判定思维。  相似文献   

12.
张勇风 《文化遗产》2010,(4):44-53,91
作为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活跃于各神庙剧场和家族红白喜事中,与广大民众的生活休戚相关。家族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族禁忌是维系家族利益、增强家族凝聚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戏曲家族禁忌是戏曲与家族禁忌相碰撞必然出现的结果。家族文化业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戏曲家族禁忌则很少有人论及,本文从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城禁演《铡美案》谈起,通过对这一个案出现的原因、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在对中国戏曲家族禁忌这一民俗现象所存在的社会基础及其与国家权力相结合所出现的结果进行梳理和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一民俗现象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中国戏曲民间处境和禁忌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贾彧 《中国广播》2004,(10):6-8
采访奥运会回来,我一直想找张希腊的图片给电脑做屏保。然而,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曾经有人说,如果只用一张图片代表希腊,那一定是帕提侬神庙;如果出一本图片集展示希腊,那帕提侬神庙一定是封面。然而,2004年的这个夏天,当雅典迎接久违的奥运回家,又将送她去北京的时候,在一个中国记者眼中,帕提侬神庙不再是希腊惟一的首选画面。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3,(3):66-69
<正>这是一本关于门的书,讲述了史前圣所、埃及、希腊和罗马神庙、中世纪教堂、要塞、宫殿和别墅入口的特殊之处以及人类如何赋予它们意义和象征意义。书中的一篇篇叙事性文章打开了许多门,通过文化和艺术,历史和秘密的时代,为读者提供了一段旅程。一次幸事结出的幸运果实离开宽广无边的协和广场之后,就能隐约看到矗立在皇家路尽头的玛德莲教堂的巨大立面。它的正面是八根巍峨的柱子和一面巨大的三角形山墙,这无疑是在古代门廊(如罗马的哈德良神庙或阿格里真托的康科迪亚神庙)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古典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5.
笔者幼年住在天桥市场附近,经常随大人去天桥听小戏、看电影。上世纪四十年代,天桥的戏院靠南边的有小桃园、万盛轩,东边的是德盛轩、北边的吉祥戏院。这些戏院我去过多次,还有一个天  相似文献   

16.
广州黄埔港、黄埔军校早已妇孺皆知,可是同是黄埔区内的南海神庙,恐怕知道的人不多,近年重新开放的庙会活动,让人们重拾南海神庙的一段辉煌往事  相似文献   

17.
剧场在当代的重要性,正是其实体和象征、符码、媒介、表演、剧场性的变更等多重意义组成的。它在两个方面牵动着我们时代审美图像、景观的变迁:一方面,剧场的内部结构、剧场的观演关系和审美潮流与时俱进,呈现出一种景观变迁;另一方面,在剧场之外,这些剧场隐喻意义的延伸导致社会剧场化,不断生成新的场景。这种本质上属于空间表演的“景观”正在改变我们与生活其间的空间的关系。我们用空间表演为主旨,既可以观察当下城市空间剧场内部的审美流变,也可以观察城市空间(剧场外部)的空间形态和趋势,使得研究“空间表演”和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全球化”步伐产生一种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鲁缟如玉霜     
城兖州,城市改容,层楼叠起,古代遗物,越来越少,城里早年的老屋已经所剩无几,但有一遗迹——机神庙却还在。它存在的重大意义在于佐证了李白杜甫在兖州与兖州古丝绸业的发展历史。机神庙位于兖州城东南部,与李白在兖州的生活遗迹青莲阁、金口坝等同处一域。据《兖州地名志》记载:机神庙位于城区东南部,北起苗圃街,南至奎星楼街。从前本街居民以纺织为业,建有嫘祖庙一座,俗称机神庙。相传嫘祖是黄帝后妃。曾发明养蚕织丝,故封他为蚕丝之神,庙内有明万历年间修碑记。清康熙版《滋阳县志》记载:滋阳绢绸优于临近诸县。周元英《滋阳乡土志》记:“…  相似文献   

19.
武则天明堂,初号万象神宫,又被称为天宫,是武则天在洛阳执政时修建的皇宫正殿。本文主要从武则天明堂的背景情况出发,对唐东都武则天明堂的建筑形制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在神庙举行祭祀性的演出活动中,自始至终贯穿了中国戏曲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度的民俗戏剧现象。不同时期的神庙戏楼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在戏楼本身的建筑元素、戏楼装饰性和戏楼的环境设计语言上,唐宋以后,中国神庙建筑形成了较固定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