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图书馆藏有《滦阳消夏录》单行抄本一种。该本子共有三卷,系抄本,内有多处纪昀亲笔之文,为雇人誊抄、纪昀亲自校订之作。此本为《滦阳消夏录》单行抄本初稿,亦即《阅微草堂笔记》版本体系中最早的抄本。这个本子展示出了《滦阳消夏录》的原始面貌,对于研究《阅微草堂笔记》的版本体系及纪昀的创作思想及创作过程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学空间是文学作为社会媒介生产的社会空间,由文本、作者、读者、社会共同生产,同时,文本也生产社会。《金色笔记》中的非洲和伦敦、安娜的噩梦和游戏以及文本外的文学场构成了小说的多元文学空间,即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资本空间。《金色笔记》的作者莱辛与文本、读者、社会构成了一个立体网络,文学空间的释读就是为了揭示作品的社会文化意义:莱辛作为边缘人、女性、作家的身份话语与权力表征。本文即主要分析《金色笔记》的多元文化空间及其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3.
叙述语言决定着文本质量的好坏,叙述者则架构着叙述文本的时空感。对中岛敦名作《山月记》的叙述者的研究主要分为被主人公李征第一人称叙述所吸收和具有独立性两种观点。从叙述者以主人公李征的虎变为界限,将虎变后的李征用"声音"这一表述进行指代,以及在作中人物袁惨对李征诗作进行评价时,叙述者以"()"的形式插入对叙述的干预来看,《山月记》叙述者的独立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从关于杜甫诗歌"转益多师""递相祖述"的"集大成"一路看下来,《红楼梦》之"集大成"也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前人文本的广纳博取、脱胎换骨等方面。在作者集腋成裘的苦心经营下,《红楼梦》在叙事与写人等文本创构上显示出典雅深微特点,充满诗情画意。根据脂砚斋等人的评语提示,我们较充分地感受到这部小说文本的许多细处是从诗词、戏曲、小说等前人文本翻转而来。作者在承袭前人文本的过程中,还特意"避俗套法",尤其注意"翻俗为雅",通过脱化前人文本以提升新人耳目的审美境界。当然,在饱含"互文性"的创作中,《红楼梦》显示出其较强的镜照功能,尤其是善于通过别出心裁的吸纳和接收,将《西厢记》《水浒传》《牡丹亭》《金瓶梅》等经典戏曲小说从"诲淫诲盗"的污名化泥潭中拯救出来,使之反转、升华至以雅为美的新文本殿堂。总之,《红楼梦》的"集大成"是多层面、多维度的"互文性",而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拼凑抄写。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中国叙述传统中"知人论世"之认知智慧与西方叙述学中"隐含作者"理论,来分析《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的隐显策略,指出曹雪芹通过在《红楼梦》中的"多种叙述分身"与"多重叙述分层"之精妙设计,有意识地将"作者"之叙述权力有层次分散和下放,因而使得《红楼梦》作品整体内在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张力,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6.
《"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章回小说的"真假人物"模式,但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人们可以发现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房伟对小说的构思都有创新之处,大致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以"假"的一方为叙述视角与叙述中心,二是淡化"真假"双方的冲突,三是强调"真假"双方共同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7.
鲁西作家留待的中篇小说《杀人时间》在叙事艺术上独具个性,体现出极强的叙事控制感。小说中的人物视角不断转换,叙述时序巧妙交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悬念引人入胜,使文本极富张力。小说也展现了作者对复仇行为的思考,寄予了作家对人性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8.
《红高粱家族》中的"我"是上帝视角,即零聚焦叙述。"我"提供叙述背景声音,历史内容由"我"推动发展,文本内容与叙述视角并非全部由叙述者完成,而是由故事情节和文本内容之外的内聚焦叙述者"我父亲"回忆往昔,将零聚焦叙述者"我"的经历与被叙述者"我爷爷""我奶奶"的光辉历史融合在一起,建构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对于《红高粱家族》叙述视角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叙述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是兼具寓言与传言叙述特色的小说。在作品中,作者在中国传统寓言的叙述模式基础上,融入了"坊间传言"的叙述效果,削弱了传言的单一性和寓言的跳跃性,在广阔的历史纵深上构建了独特的批判立场与反思精神,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写作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叙事文学既有以描写人物为主的体式,也有以叙述情节为主的体式,情节、人物与叙事中心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是艺术表现的载体,本文将通过对《偃旗息鼓》叙事手法的分析来说明情节在文本生成中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陈映真短篇小说《将军族》创作于1964年,作为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试从"用喜剧的笔调来写悲剧"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从而凸显作品的悲剧主题,充分表达作者对当时底层社会人物的深切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舍话剧《茶馆》文本的分析,指出该剧深深打上那个极"左"年代的印记及艺术上的种种不足:创作理念与思路、人物处理与刻画表现出严重的图解历史与政治简单——也就是走捷径的做法。与此同时,以分析曹禺的话剧《雷雨》人物为切入点,比照出后者在该剧对人物刻画上表现出的人性深度,此外还简要指出,曹禺先生在《雷雨》中体现出创作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杨婷婷 《文化学刊》2024,(3):158-161
叙事时间策略通常与叙事方式密切相关,作者可利用顺叙、倒叙、预叙等叙事方式改变事件和人物在故事中的出场时机,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时空层次感,为塑造和强化文本意蕴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简述了叙事与实践的关系,并以《呼啸山庄》为例就其所采取的顺叙、倒叙的变换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描述了叙事时间策略对《呼啸山庄》中文本意蕴的塑造作用,包括叙事时间策略与文本意蕴的内在联系、《呼啸山庄》中时序变换塑造的悲剧意蕴两点内容,希望能够提供给文本研究人员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杨小菊 《文化学刊》2015,(2):107-108
王小波小说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转换,对文本本身、读者和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叙述视角的转换,使文本能有选择性地多角度描写,对读者拉开距离,使其在诙谐幽默中思考人生,便于作者理性地思考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世间》在广阔的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下展开叙述。作者塑造了"革命女性""贤妻良母""知识女性"三类经典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构成小说文本的独特风景。其中,以曲秀贞、金月姬为代表的"红一代"革命女性的"不悔"与"忏悔"显示了女性与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郑娟为代表的"贤妻良母"的"自觉"与"自足"体现出作者对"民间的天使"一类女性的审美偏好,对女性恪守"美德"的期许;以周蓉、周玥母女为代表的追逐"自由"的"知识女性",则显示出作者对女性叛逆精神和独立品格的认同。总体而言,《人世间》中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家对"永恒的女性"的赞美,体现了作家朴素的现实主义叙事方式背后高度的"理想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6.
万军 《文化学刊》2014,(4):129-135
宋刘昌诗《芦浦笔记》因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和遗文佚事而备受推崇,但关于刘昌诗此书的写作地点、书名芦浦究竟何指等问题颇有争议,杨乃琦先生认为《芦浦笔记》中的芦浦,当为今苍南之芦浦。作者通过考据文献,比较不同观点,认为刘昌诗及其芦浦笔记,与南监无关,芦浦或许只是作者对办公寓所的雅称。  相似文献   

17.
在《母亲河》中,何振基先生以对祖国大地和"母亲河"象征的故乡故土的无比热爱、对中国执政党的无比忠诚和充分依赖以及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由衷自豪和自信,艺术地刻画了两代人几个家庭的坎坷生涯,将家族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展示中国当代生活的缩略图。由于小说的叙事与时代政治紧密相联,所以本文从微观叙述形态层面探讨文本是如何巧妙地设置叙事矛盾,通过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展开方式、女性角色定位来展现叙事张力的。  相似文献   

18.
在对《奇幻山谷》的研究中,书中人物广受热议,但与人相对的物却寥受瞩目。该书实则是一部以画命名的作品,而这画,即这一物的意义亟待考察。2001年,比尔·布朗在《物理论》中首次提出"物理论"(thing theory),随后在《他物》中点明"物的生命化"(animation of things)。在与人物的交互中,谭书中的两幅画皆彰显了物的生命化的力量,生命化后的画作不仅揭露了人物的潜意识心理,补充潜叙述,而且通过内投(introjection)与外投(projection),促进人物顿悟,挽回其物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是其最成功的一部著作。它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矛盾。剧中人物个性鲜明,通过作者精心推敲编排的对话,使人物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本文以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结合"中国式面子"的特点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探讨其构建戏剧冲突、树立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达到紧扣作品主题的艺术效果所运用的手法。  相似文献   

20.
《南行记》是中国现代作家艾芜的成名作,作品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素材,以"劳工神圣"这一时代口号为精神支点,塑造了滇缅边民群像,抒写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注入了作者的理想。追本溯源,《南行记》与众不同的叙述视角离不开童年记忆中祖母所讲故事"魏小儿西天问活佛"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