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是翻译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话题,由于国家民族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势必不会相同。翻译工作者的主要职责不仅是学习专业的语言知识,还要牢固掌握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该文主要研究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从语言层面缩小国家的交际误区,构建两国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永结同盟之好,便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传播,在各方面优质资源汲取中拓展我国的实力。  相似文献   

2.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势必绕不开黄河文化传播的议题。其中,外宣翻译是“引进来,走出去”文化传播背景下带领其走出去的先锋力量,可以全面展示悠久的黄河文化。纵观当前黄河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发现黄河文化外宣翻译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语言内错误与语言外错误,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该文提出黄河文化外宣翻译应坚持外宣材料适宜和读者本位的原则,同时也应当关注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该文基于新时代背景,从黄河文化的外宣翻译现状出发,尝试对黄河文化外宣翻译策略进行构建,以期为黄河文化传播做出贡献,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负载项作为代表性的文化因素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文化负载项的研究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尤金·奈达文化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负载项的俄汉互译研究,旨在阐述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密切联系,揭示译者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上所体现的主体性。验证奈达文化分类研究的普世性和可操作性,为文化负载项的俄汉互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化迁移的本因是文化差异,翻译作为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间的交流行为,因文化差异会产生两种不同文化迁移效果,即文化正迁移现象和文化负迁移现象。文化正迁移是在翻译行为过程中,源语言的一些词汇、词意在目的语言中得到了有效融合,这些词汇、词语的翻译对目的语言人员的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文化负迁移现象。学者在翻译行为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文化负迁移现象,积极采用得当的翻译策略,把握源语言语意的精髓,准确地翻译成目的语言。该文以近年我国领导人用典为例,对汉俄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现象进行研究,探析文化迁移特别是文化负迁移的作用机理,并提出避免文化负迁移现象对汉俄翻译行为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郁文 《职业圈》2008,(6):111-113
文章通过分析以往经典电影和近年来极受欢迎的英文片名的翻译案例,对比归化理论和异化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并试图找到一种符合中国人心理、文化接受能力和语言习得的翻译策略,从而探讨翻译理论和技巧在大众传播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引起了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翻译由此走向了理性的指导。然而,语言学强调语言间的普遍规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译者自身文化和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相互作用对翻译的影响,使翻译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开始将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纳入了翻译研究。本文尝试分析翻译研究领域里这两次重大的转向,探讨语言能力和文化各自与翻译的相关性,重点突出文化在翻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以往经典电影和近年来极受欢迎的英文片名的翻译案例,对比归化理论和异化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并试图找到一种符合中国人心理、文化接受能力和语言习得的翻译策略,从而探讨翻译理论和技巧在大众传播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渐紧密,外宣翻译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该文立足于广西特色茶文化特点和内涵,以广西茶文化外宣文本为语料来源,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三维转换”为原则,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广西茶文化外宣翻译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加注法、增减译法、释义法等翻译方法在此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促进广西茶文化的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广西茶产业的对外发展。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国际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措施。由于中文和英文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这些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的翻译和跨语言交际并未能准确而恰当地实现语言之间的沟通。因此,跨语言交际和中英文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准确表达便成为实现准确的语言切换与信息传递的关键,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和跨语言交际的效果,就必须充分理解中文英文代表的文化差异并充分地认识中华文化和英伦文化中一些典型和突出的内容。特别是一些与我们日常交流与翻译内容相关的文化信息,更要熟谙于心。这是提高中英文翻译和跨语言交际质量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迁,各个国家也已经注意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借助翻译才能够实现跨文化交流。语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能够代表本国的文化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翻译语言之前要对别国文化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文章主要探究了日语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解决对策,针对日语的语言文化特征及日语翻译之中所需要注意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进行探讨,探究此类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日语翻译中语言文化差异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为广大从事日语翻译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翻译工作上的建议与参考,尽可能地减少在日语翻译之中出现的语言误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活跃,用来进行国际交流和联系的外宣材料的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宣材料中占据数量较多,其翻译重要性、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皆有别于其他词汇。该文在探讨外宣材料中文化负载词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日译原则、日译策略及影响日译效果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在对外宣传日译过程中消除更多障碍,达到准确、得体、顺畅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郭融融 《文化学刊》2022,(9):208-211
影视片名不仅具有较强的导视作用,还是实现观众与异域文化有效交流的关键。在开展影视片名翻译工作时,翻译者除了要关注语言转换以外,还要重视文化意象的传递,旨在通过影视片名的翻译更好地适应目的语文化环境,并取得较好的影视文化传播效果。本文联系影视片名翻译需要遵循的原则,对影视片名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的常见方法进行细致阐述,并尝试从文化意象补充、文化意象润饰、文化意象重构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影视片名翻译文化意象处理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成语翻译并非局限于语言变化层面,且与文化交涉、精神传递方面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下,成语用语精简,内容精准,可谓是思想文化的浓缩。此外,很多成语都代表着不同的故事,而一般的典故,在阅读的过程中,朗朗上口,十分和谐,所以对其进行翻译时,也需要保留这一特性。汉语和俄语本身的文化差距较大,因此相互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翻译方式的选择以及翻译原则等问题。文章从中俄成语互译的方法谈起,详细地介绍了中俄成语互译方法,希望能给中俄学生一些启示,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数据的整合,旅游宣传文本进一步成为传播文化和价值融合的信息窗口。对外旅游宣传翻译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但少有以传播学“信息论”为基础进行的研究。该研究以福州旅游宣传文本为例,以传播学“信息论”为切入点,剖析旅游宣传文本翻译在翻译实践中如何既把握“忠实度”,又能够用西方受众惯用的语言结构处理与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有关的文本,达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随着各国交往的日益密切,翻译时对委婉语中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处理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的委婉语及其英译本为例,探讨在翻译中如何使用直译、释义或加注、代换,以及意译等方法将原语文化传递给读者,以实现文化等值。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通过外宣翻译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树立大国形象、构筑中国政治话语权至关重要。该文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运用案例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探究译者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如何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灵活处理中英句式结构差异、中国特色词汇表达和中文四字格结构等翻译难点,从而整合出最贴近目标语读者思维方式的高质量译文,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实现源语环境和译语环境的动态平衡,达到译文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壮族文化典籍犹如璀璨的明珠,记录了壮族各个时代的历史脉络、文史经济、民俗记忆,是一种独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因此,对壮族文化典籍的搜集和翻译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关键。该研究分析了壮族文化典籍翻译的现状和对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讲好壮族故事,把更多的优秀壮族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加了解壮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中西文化的互相对话是当今时代文化发展面临的基本语境,由于语言的差异和文化本源性差异,文化中一些核心词汇的翻译成为客观、原汁原味地重现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环节。翻译不仅是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传递,更是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播,由于民族生活和文化之间本源性的差异,决定了翻译是文化呈现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是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语言翻译,其目的在于输出文化,在中西文化对话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后殖民翻译理论,对印第安族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长篇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进行了翻译。在这部小说中,白人文化的翻译试图把印第安文化变为附属文化,另一方面,作品主人公也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反抗,使得印第安文化也能从主流语言中进行翻译,发出边缘文化的响应,从而构建了新时代的印第安人形象。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崛起、殖民视域下的翻译理论、作品中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翻译的解构探究,进而论述从印第安作品翻译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印第安作品翻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戏曲折子戏的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符号对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也正是这些独特性,使得折子戏名翻译出现了许多混乱现象。本文就以多个折子戏剧目的英译为例,分析曲名翻译的误读、界定不清和戏曲文化翻译意识缺失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戏曲翻译的原则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