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孔子之"仁"从三个层次进行描述即以外延描述、从人所具有的品质层次对"仁"进行内涵式的描述、对"仁"的超越层面的描述。这一过程体现了孔子道德思想从感性出发达到理性认知,最后达到无限境界的特点,从而彰显了孔子思想的道德理想主义特色,即以无限超越的理想为旨归,注重实行与理性认同合一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黄楠森先生在今年最新发表的文章里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原则,其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原则的误解和歪曲,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旧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复辟。马克思在创立新世界观和新哲学时,批判超越了旧哲学抽象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超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旧哲学原则,创立了自己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根本原则的新现实世界观。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世界观作指导,排除辩证唯物主义旧哲学世界观的干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推出了中国古代圣贤的理性思考方法,这种方法让日常生活超越了物质的表象,摆脱了世俗性,获得了审美的意义。这种理性的方法,与西方古典美学看待世界的方法一致。与此同时,林语堂凸显了日常生活琐碎的"非日常性",用感性意义成就了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因而《生活的艺术》又拥有了西方现代美学看待世界的感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实践哲学始终是关乎人的哲学,其对人的本质的探寻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进而再到"现实的人",将人的本质真正置于实践中去理解,通过现实的人于现实生活世界中展开的一系列矛盾运动来进行印证。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在实践中历史的生成且承载着极其复杂且丰富的社会关系的真实的本质。按照这种理解方式,马克思创立实践哲学的进程也历经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性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创立实践哲学的路径与人的本质学说紧密相连,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其实践哲学形成的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团队再造"中的感性取向和"规则优化"中的理性取向,明确"理念强化"中的目标和任务,在"品牌塑造"中的实践"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展现其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能,真正扮演影响企业生存状态和未来命运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正>民族国家间在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形态以及全球角色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沟通障碍、偏差乃至误解,常演化为"文明的冲突"。只有通过"对话"或"理性沟通",不同民族国家或文化主体才能"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形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这不仅"应当作为国际交往的伦理原则普遍遵守",也应该是中国故事赢得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的路径选择:以全球化为背景,以社交化为场景,以沟通理性为桥梁,拓  相似文献   

7.
黄楠森先生在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之后,连发三篇系列文章,提出"不能以人本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其实质是被斯大林曲解的冒牌的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翻版,是旧哲学的复辟。旧哲学复辟的原因很复杂。究其思想和认识原因,归根结底,就是黄楠森和斯大林一样不是实事求是地研究马克思文本,或没有读懂、读明白马克思文本,或错误地理解和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实事求是地讲,在马克思的全部著作里不仅找不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一表述,也没有这个精神。黄楠森先生在文章里讲:"马克思有一个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化过程,他的唯心史观的主要形态就是人道主义历史观,即劳动异化理论。"把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艰辛历史过程,做了极其笼统简单的错误的概括。其实,如果要简明扼要地概括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艰辛历史过程,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从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最后形成自己的以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具体地讲,就是马克思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后来转向信奉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抽象人本主义本体观、抽象人道主义价值观,最后又超越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抽象人本主义本体观、抽象人道主义价值观,转变到创立自己的以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即创立现实的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人和物有机统一的现实人本主义本体观、现实自然主义人化自然观、实践唯物主义社会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现实人道主义价值观五位一体的新现实世界观和新哲学。可以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而劳动异化理论则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新哲学开始形成的重大标志。本篇拟对马克思与旧哲学的关系进行探讨,以说明马克思从旧哲学出发,后来又与旧哲学彻底决裂的历史过程;进而说明黄楠森先生因没有读懂、读明白马克思文本而曲解了马克思哲学史,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仔细地研究马克思文本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即《巴黎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5月至8月写成的,这部手稿是一次巨大的艰难的综合创造。在此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学说,并把它分析为四个规定。也提出人的本质为思考中心的哲学批判,以及扬弃异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批判,最后对黑格尔哲学全面清算。虽然马克思赞同并维护费尔巴哈的基本观点,然而,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联结点和分歧点已经体现出来,且在人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有一定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加以改造,把人们的视角由追求"绝对真理"的传统哲学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生存实践智慧,使得其具有不同于以往辩证法的独特历史性质,是一次重大的革命性批判变革的实践辩证法改造。  相似文献   

10.
谭小霞 《文化学刊》2022,(5):105-108
不同于黑格尔从“理性”的角度探究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亦区别于费尔巴哈从“抽象之人”的视域寻觅历史的真相,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人的需要出发,在确证人的物质生产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中进而发现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一一揭示出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动力、根本动力与主体动力,正确地解答了困扰人类千年之久的重大难题,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更为进一步地透析当下乡村振兴的出发点、着力点与落脚点提供了现实性的指向。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其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建立起自己的伦理幸福观。费尔巴哈对于"爱"的认识,与儒家的"泛爱众"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而费尔巴哈对于生命存在的突出强调,也与儒家"仁爱"中的修身思想同根同源,但是,费尔巴哈的伦理观是局限的,他对于"爱"和"道德"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与表面上,从而导致他最终走向了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把人的幸福划分为"感性幸福"和"理性幸福".感性幸福是指人的最原始、最真实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快乐的感受,它是"真实的幸福";理性幸福是指人为的、不自然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快乐的感受,它是"虚假的幸福".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却并不能单一地去追求这"真实的幸福",因为在个人追求到了自己本身的幸福的同时,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对幸福的追求,若不加一切地放纵,那么只会造成"强者的哲学".所以一个平衡点的存在是必要的,以便协调对幸福的追求,从而更能够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乐记》不仅肯定了人类拥有的宇宙精神,而且还把宇宙精神转化为人类精神,把满足和谐社会的需要,视为乐的最高价值取向,对文艺提出了应有的更高要求,并由此出发,阐释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对禽兽的审美能力给予了直接的否定,认为“惟君子为能知乐”等,倡导礼乐文化对“口腹耳目之欲”的超越。在人类社会进化史上,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永远体现着人类的文化化或文明化的主题,而这一主题的本质内涵,恰恰在于人性对动物性的超越。《乐记》倡导人对于动物性的超越,用礼乐文化来修身养性,“以道制欲”也就成了重要的人生乃至社会主题,以促进人类理性和感性的统一,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邵慧峰 《文化学刊》2014,(5):130-135
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的法律化进程表明,大学为适应社会系统的要求而变革资源分配方式或者激励模式的一系列作为,成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力。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基础最早发端于"威斯康星理念",经过联邦和各州立法的推动,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曲折和迷茫,但最终仍然对美国科技成果法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拜杜法案》的出台堪称标志。考察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从"威斯康星理念"到《拜杜法案》的法律化进程,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洛克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批判"君权神授"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天赋自由"的个人权利思想。洛克的个人自由权利的逻辑起点为自然状态,他认为,自然法等同于理性,人在自然状态中受理性的指导。在自然状态社会中,人的自由权是无法全面保障的。洛克认为,公民通过每个人"同意"由自然社会进入公民政治社会共同体,制定全体公民同意的共同法律法规,并通过现成的社会法规定自身的行为方式,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权利。同时指出,自然法则和社会法都具有局限性,要辩证看待它们的统一关系。洛克的自由权利思想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条件的自由,这对推动个人自由权利的行为选择、法治社会建设和政府行为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实践为基底来说,马克思价值哲学以实践为人们感性生活的价值尺度,是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精神生活的产物。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价值哲学植根于社会的感性活动之中,价值以其自身在社会生活中以一种尺度的属性而存在,以关系沟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现实性生活,是以人的"既定性"本质或者说"超越性"本质的存在。本体性存在、历史性存在、现世的存在均是在社会的感性活动中的人,都对实现人的有序性的创设与建构,起到了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乔志猛 《职业圈》2011,(35):51-51,53
强化“教育”,确保职工思想“新” 企业是市场的竞争主体,市场的瞬息万变,干部职工的思想必然时刻跟上甚至超越市场的变迁,这是党建工作的最大着力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一条最重要的基本经验。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发挥政治理论学习对改革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各级党组织在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系统性、经常性和群众性上。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面对生态危机全球化的趋势,国内外学者纷纷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寻找良策,努力挖掘他们理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的精华。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来自于对伊壁鸠鲁自然观的批判继承,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消化吸收,以及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积极扬弃,马克思自然观的历史逻辑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和成熟期。总体而言,马克思自然观内容丰富,哲理意味深长,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值得我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今天,当人们站在一个新的时代高度上,用现代的眼光审视过去,用今天的标准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明天的经验,必将再次选择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为更好地开拓人的内在潜力,培育人类"最香的花朵",塑造一代"最美的心灵",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善于摄取和利用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知识信息,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总是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它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体.不能否认优秀的设计作品源于设计师具有"良好的心态+优越的生活+冷静的思考+绝对的自信+深厚的文化".我们主张是整体规划系统,期望能结合优质的产品以及经过完整规划设计的环境,创造一个完美的空间,不仅为客户增进工作效率,更提升整体企业形象.是我们设计师对各专业线设计整合做到真正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