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公安派创立时期, 江盈科是袁宏道最亲密的战友, 他不仅积极参与了创立公安派的活动, 更在创作与文学主张上对“性灵”大力推阐, 在公安派的创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仅次于袁宏道而居于副将地位。  相似文献   

2.
公安三袁论诗文力主性灵,成为明末文坛反对前、后“七子”诗文复古主义的旗帜,影响深远。袁宏道于三袁中成就突出,诗文主张与诗歌创作皆有领军一代风气的魅力。研究公安派自当先从袁宏道的生平、仕履、交游入手,廓清其性灵文学主张的思想渊源与文化品格,方有可能事半功倍地认清公安派性灵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性灵文学主将袁宏道与庄子有着不解之缘。儒释道杂糅的思想背景,使袁宏道在面对庄子时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庄用庄,也可以庄典儒用,还可以儒释解庄。而袁宏道的闲适人生观,则使其对庄子的隐逸、无用、自然天性、山水自然等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袁宏道的庄子接受是性灵文人庄子接受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是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所谓“独抒性灵”,即“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所谓“不拘格套”,即自由抒写,“信口而出,信口而谈”,不为章法拘束,不蹈前人之作。袁宏道的《虎丘记》正是这样一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他是明代主要文学社团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调”,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思潮,一时在文坛独树一帜,影响很大。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尤以游记和尺牍最受世人赞许。明人张岱在《瑯嬛文集·跋寓注》里称:“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可见,袁宏道作为一位记山水能手早有定评。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地超过了前代人,而且在风格上独具特色。本文拟就袁氏山水游记的思想与艺术作一初步探析,以就教于各位大家。  相似文献   

6.
明代万历时期反对复古思潮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它的代表作家是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时称“三袁”,其中成绩卓著、名声最高的是袁宏道。 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要求从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中汲取养料。其主张虽然并不完善,但使长期受复古模拟之风束缚的诗文作品,得到了解放,出现  相似文献   

7.
“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让公安派和袁宏道的名字标炳史册。“性灵”即是“性情”,“独抒性灵”就是特别强调文章要抒写自然天真之趣味,因此并不怎样强调“理”。而有意思的是他的传世之作《满井游记》在充分表达自然天真趣味的同时却是理趣盎然,韵味悠长。这是不是作家创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悖论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人们经常说“自然之理”、“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8.
《虎丘记》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后学到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他所倡导的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要作家表现个性,抒写真情。《虎丘记》是明万历二十五年,袁宏道辞去吴县县令后,漫游江南,探赏山水名胜时,写下的数十篇游记中的一篇佳作。文中寄情山水、放浪丘壑的潇洒,不由使人联想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那“醉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醉翁形象。将两篇佳作比较阅读,就会发现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有三:一、主题思想相同。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愉悦闲适的主题。《虎…  相似文献   

9.
宋代作家除苏轼外,欧阳修对袁宏道的影响最值得引起关注。“崇欧”,既表明公安派的“宗宋”已走出其前期唯取法东坡的狭隘路径,也反映了公安派在更大层面上梳理文学传统、整合文学思想以抗衡复古派的强大阵势所做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讲,欧阳修实为“参与”晚明公安派文学革新并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位重要的宋代作家,而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革新也因获得欧阳修等宋代杰出作家的文学思想、文学性灵的裨益而更具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以袁宏道为领袖的公安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独抒性灵”的主张,这种迥异于传统文学价值观念的文学理论,既与晚明政教衰退、商业繁荣所滋生的放诞侈糜之风而促成的士人精神的世俗沉沦有关,又与袁宏道情欲自适、高雅自适、超越自适的人格特征有关,从而使公安派以极度伸扬本然生命的激情和彻底否定一切格套的勇气在一片喧闹声中掀起了文学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1.
公安三袁性喜漫游山水,常把自我的性灵毫无隐饰地坦露在山光水色之间。因此他们的山水诗文,既是写自然,又是抒写自己的性灵。袁宏道、袁中道都曾有武当之游,他们在这里留下的作品,就表现了他们独特的性灵世界。  相似文献   

12.
袁宏道是晚明公安派的核心人物,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性灵说"。他提出的"性灵说"也成为了公安派的核心理论。从首先提出其"性灵说"的文章《叙小修诗》着手,从"性灵说"的来源以及内涵等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袁宏道是晚明公安派的领袖,他一生性耽山水,其浓重的山水情结使其留下丰富的山水诗文佳作。袁宏道的山水诗文不仅提出了旅游环境的保护意识,而且还宣扬了探险为乐的冒险精神,因极具旅游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系统的由“无心”或“童子之心”得来的、能导致文章的“趣”和“韵”性灵说理论,成为公安派的文学纲领。他反对盲目拟古,主张存真去伪,抒写性灵的文随时变。但他提倡的“性灵”,无视社会实践和思想理论对创作的决定意义,对他自己的创作,特别是晚期文风,产生了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5.
晚明儒家道德价值体系在士人心中的瓦解,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不仅使山水对袁宏道的人生具有了以往不同的意义,也使他对山水审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与“奇”之追求。通过山水与自我的共鸣和互动,我们可以体察袁宏道所代表的晚明人自我意识的高扬。  相似文献   

16.
袁宏道参禅习佛,受佛学思想影响极深。禅宗“物格”公案是袁宏道由“外参”到“内悟”的重要契机,这对其“性灵说”有着深刻启示。在文学发生方面,有得于禅宗心性论,袁宏道强调主体心性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创作主体自由抒发真情真性;在心物关系方面,受永明延寿“一心统万法”思想影响,袁宏道提出“以心摄境”。佛学思想对袁宏道“性灵”思想的形成多有沾溉。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作者 《西湖游记二则》选自《袁宏道集笺校》,作者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明代文学家。他少年聪慧好学,喜爱文学,16岁就在家乡组织城南文学社,被推为社长。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曾任吴县县令、国子助教、礼部主事等职。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明代后期著名诗文流派——“公安派”的创始人。创作上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认为文学应表现出独特的个  相似文献   

18.
学了十多年的文言文,感触颇深的莫过于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散文小品《满井游记》了。它虽无《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抱负,也没有《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慨,但它却能以“清新流丽”的笔法“独抒灵性”。其情与景的水乳交融令人赏心悦目,而蕴藏其间的深邃哲理,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主张“性灵说”的“公安派”,强调诗文要“独  相似文献   

19.
论公安派副将江盈科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明文学革新运动中,江盈科实际上是作为公安派的副将而与袁宏道互相唱和。他的文学主张是针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倾向而发,大致与宏道同调,但也有其独到认识:一是阐发袁宏道所倡“性灵说”之旨,另立“元神活泼说”与之呼应;二是反对尊古卑今,主张代各有文,但对前后七子并不一概否定;三是痛诋模拟剽窃,强调个性独创,以贵真、重趣、崇实、尚奇倡变和主张信腕信口、不拘格套为其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20.
袁宏道、江盈科是晚明小品作家中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在苏州任官期间,经过“商证”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等文学主张,创立“公安派”,并在小品创作中取得可观成绩,在促进晚明小品繁荣兴旺方面确是功不可没。袁宏道的尺牍小品、游记小品及记述风俗人情的小品等,江盈科的抒情言志小品及笑话、寓言等,都体现了他们的文学主张,显示出“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的特色,在苏州乃至中国的文学史上自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