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地推进法律文化认同,可以培养更加广泛的公众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所以做好现代化法治建设中法律文化认同的探讨和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解法律文化认同的内涵出发,就法律文化认同在现阶段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新时期法律文化认同的特征以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目的就是要探讨有效而全面的法律文化认同实现路径,从而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拓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领域,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廉洁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和精神载体,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培养员工认同和维系企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法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障,而之前中国的法治进程步履蹒跚,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缺乏根深蒂固的法律信仰作为原动力。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法律信仰内涵的解读,分析当下我国法律信仰存在问题及原因,从而探求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培育和固化民众对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径,以之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原动力,促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涵丰富,其中许多优秀法律文化对当今中国法治事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保障当代中国法治价值的实现,需要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继承其中有利于现代法治发展的内容,避免法治建设误入歧途,使人们收获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发展本土法治文化提供植根的土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顺利进行及和谐发展。吸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人伦道德、反腐倡廉、和谐安定等有益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笔者分析了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在政治认同感培养方面的价值导向作用的现状,发现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党务工作者的水平有待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和普及面需要改变。为改变这种现状,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发展考核机制,创建党建工作与课堂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文化的相关界定,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国有企业战略融合起到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等多种正向作用,为企业内部营销的良性循环提供重要价值选择指引。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科学文化竞赛持续发力、各类思想潮流竞相碰撞,如何树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正确引导员工价值理念符合新时代发展潮流,成为新的时代课题。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国有企业厚植组织基础、深耕中心业务,促进经济活动与文化表达相融合,不断凝聚员工的价值认同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8.
孙蕾 《职业圈》2012,(23):74-74
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是相对的,他们来源于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分类。形式法治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传统的法治观念,认为法治就是法律之洽;而实质法治则是价值法学传统的法治观念,认为法治必须是善法之治,必须以保障人权和自由为目的。因此,形式行政源于建立在公私法二元化基础上的传统行政法学理论,以“依法行政”为基本原理,强调行政主体必须根据法律进行行政行为,从形式上要求行政行为的形式符合法律;而来源于现代行政法学的实质行政则是在全面动态的考察行政活动整个过程的基础上,对整个行政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达到对行政过程全方位的法治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法治意识得到普遍的社会背景下,全民的法治观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民众的争取权利和维护权利意识增强,但与之相辅相成的义务意识被忽略乃至淡化;近几年普法工作没有侧重强调最应当注重守法的群体是执法者;现行普法的内容和方式仍有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全方位的法治意识;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治理与全民法治观念的普遍增强相辅相成;推进城乡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使任何法律诉求都必须求助于理性的表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基本道德规范获得最广泛公民的普遍认同与践行。雷锋精神在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方面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雷锋精神在国人观念中日益陷入尴尬境地,学雷锋活动出现形式化、运动化、面子化等错误倾向。近年来,在群众性学雷锋活动中悄然发生的五个转变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重要思路,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常态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治要求良法之治,法律至上,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目标,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由、民主。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髓与现代法治的"良法之治"、公平正义、民主理念及"以人为本"的精神相契合。同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建设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与国民的法律意识息息相关,社区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社区成员法律知识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使社区公民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本文就社区教育中法律知识普及面临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提出相应的措施,并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内在意蕴在于对法律的信仰。其中,正义和融入民情是法律得以信仰的最重要的两个条件。自然法对西方法治的影响启示我们:发掘中国法律传统的有益元素,将其融入社会民情,是培植社会民众法律信仰的极其重要的途径。而适度加强道德法律化,是对我国法律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的法律服务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工作者三支队伍。从1993年以来,司法部提出了“大服务”作为推动法律服务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司法行政工作的角度看,“大服务”就是要把司法行政工作自觉地置于国家的中心工作之中,服从干、服务于全国的大局,服从于、服务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戛从法律服务工作的角度看,“大服务”思想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其服务对象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以及一切需要法律服务的社会成员;其服务内容是既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服务,包括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服务,为国际间的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加快建设现代法治体系的过程中,吸纳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理念,这些理念是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原生力量:德主刑辅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法治建设对该思想进行改良,并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策略;国家在规定纠纷解决方式时,汲取了我国传统的"息讼"思想,充分发挥了调解制度的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传承了传统法律文化中"治国先治吏"思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一直受到当代学者的好评,立法者在法治建设中也对我国刑罚体系进行反思,制定了一系列注重保护人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司法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无论司法主体的行为方式,还是社会公众对司法活动的心理感受,都构成法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视觉作为民众感受司法直接的首要方式,其本身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法律文化信息。研究司法视觉文化有助于反观中国法治文明的演进步伐,特别有助于研究群众性司法运动与死刑执行方式等重大司法事件,明确对民众造成的视觉乃至深层心理方面的影响及其规律,从而从法律文化学层面推动我国的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社会的法治文化经由礼治、礼法合治再到良法善治,最终完成了从古典法治文化到现代法治文化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传统社会的乡土性、经验主义和儒家礼法为法治文化的孕育提供了本土化环境。传统法治文化是传统社会治理文化的集中表达,是对有着深厚人文气质的中国法律思想的传承与联结,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凝聚力的一种敬畏与珍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传统法治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的互动,对培育公民法律意识、凝聚社会法治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余丽君 《职业圈》2008,(11):103-104
执政的合法性是执政党的生命。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价值认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政绩认同和关注民生、重视公平,保证利益认同来巩固和增强我党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曹红卫 《职业圈》2008,(6):119-120
在当前实施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其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努力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下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集体认同,即为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还能促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公民认同,更能推动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实践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