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茼 《文化学刊》2015,(2):85-87
青年志愿服务有助于增强民众联系,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和引导青年中积极的"第三方力量";深入群众,带动群众参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青年志愿服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30日,温州公布首批文化志愿服务"双十佳"奖励名单,温州市与瑞安市两支"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和瑞安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林海靖等名列志愿服务队与志愿者榜首。他们多年来活跃基层,无偿奉献,洒播着文化春雨,提高浙南的文化发展指数和人民幸福感,获得城乡百姓一片喝彩声!  相似文献   

3.
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藏族文化研究热一浪高过一浪 ,但人们对 194 9年以前藏族文化的研究情况了解不多。本文主要对这一时期的主要著述进行简要的评述 ,并对各类著述的基本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田影 《职业圈》2014,(24):113-113
志愿服务的核心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与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提倡的“四个服务”、“奉献社会”等理念是相一致的。电网企业通过开展社会志愿活动,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将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其中,既会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又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本书主要讨论解放后的新中国形象,这是外国学者较少专门涉及的一个领域。他从政治、外交、经济、人口政策、环境问题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1949年至2012年中国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多年亲历中国的经验,对这些形象进行修正、补充,甚至是驳斥。关于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形象,有观点认为,1949年至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前的中国形象是非常负面的,当时美国人用"蓝蚂蚁"一词来形容中国人民,还把中国塑造成"好斗中国"。但是马克林教授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着眼,在分析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与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关系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其对对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和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7.
宫阿都 《职业圈》2008,(2):81-82
文章结合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着眼,在分析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与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关系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其对对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和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8.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广州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广州志愿模式的形成。广州志愿服务的特点是参与人数多,志愿组织类型多且灵活、调动资源能力强,志愿服务涉及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群体,志愿服务促进了各类资源的下沉,协调了各阶层以及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彰显了城市文明进步。广州志愿文化体系的构建特点可以归纳为政府引领、社会协同、民间自主参与,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第三次分配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林坚 《文化学刊》2013,(5):10-18
古今中外对"文化"的解释有数百种。西方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大致划分为描述性的、历史性的、规范性的、心理性的、结构性的、遗传性的、不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几大类。中国学者对文化也有很多论述,基本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层次结构有不同的划分,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等。  相似文献   

10.
彭佐扬 《文化学刊》2016,(4):113-118
本文主要从四方面探讨乡愁文化的理论内涵与价值功能:首先,以乡愁概念的理论梳理为出发点,得出乡愁文化的理论概念界定;其次,分析乡愁文化的诱发因素,包括故乡的原风景感念、现代性多元理性反思、人性对质朴纯净情感的需求、时空的流逝与错位等;再次,探讨乡愁文化的载体构成与特征;最后论述乡愁文化的现代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吉胜 《文化学刊》2023,(9):157-160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鲁迅先生的纪念事宜,全国文联居中协调,组织高规格纪念活动。纪念仪式衍生出丰富的意义建构,典型的活动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内涵。通过鲁迅纪念话语,可以充分认识和回顾鲁迅先生在文艺创作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鲁迅先生纪念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社会事件研究,采用历史考察与文献分析、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考察纪念仪式的组织规格、活动特点和话语表达,以此阐发其纪念活动的思想内涵与教育意义,为赓续学界以学铸魂,以文兴邦的优良传统,持续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一茗 《文化学刊》2023,(12):147-150
敬业精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以仁为业、专注务实、精益求精等内容,体现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儒家敬业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相契合,能够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提供思想引领和实践驱动,将儒家敬业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多渠道相互配合,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和导师指导,宣传优秀典型案例,建立实践记录和奖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质量,展现当代青年志愿者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同志愿服务精神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念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如儒学强调“仁者爱人”、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由此可见依托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切实可行的。为达到理想化的传统文化传承效果,要求高校将志愿服务的侧重点放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上,借助志愿服务活动的契机,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文章首先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平台对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其次基于高校志愿服务文化培育的现状,从5个方面深入探究高校依托志愿服务平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海外志愿服务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对外援助与合作交流并重的基本框架,在对外传播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对外援助为主要内容,塑造积极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合作交流为发展趋势,创新对外传播手段,开辟了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以青年群体为实施主体,拓展民间交往空间,提供了青年外交的新平台;以志愿精神为组织愿景,顺应国际社会理念,消弭了国家地区间的差异;以个体实践为具体形式,赋予传播情感向度,实现了影响力的深度扩散。未来,中国的海外志愿服务应从统筹规划、项目设计、人员能力、组织动员等方面不断提升,进一步发挥其在对外传播中的延展效用。  相似文献   

15.
坚定中国特色志愿文化自信并探索其建构策略是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志愿文化自信本质上是指基于对本土志愿文化的内涵、特征、意义和价值的客观认知而稳定持有的肯定、乐观和饱含信心的积极心态,它主要体现为走本土化志愿服务道路的战略定力、中西志愿文化比较的自身底气和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从容耐力。建构中国特色志愿文化自信要着眼于既有的文化资源和实践基础,深化中国特色志愿文化理论研究和教育宣传,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志愿文化国际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6.
张伟 《文化学刊》2012,(2):98-107
新时期以来,曾经受到冷落的文化学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接续和特别的关注,形成了所谓的"文化热"。本文梳理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对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学者试图超越意识形态,通过建立起文化研究的平台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文化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文化旅游产业为欧洲创造了可观的收益,并带来诸多就业机会。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以及与非欧盟成员国之间经常进行文化交流,确保文化多样性,积极构建文化认同。鉴于此,应该合理定位,准确认知,利用独特文化与人文优势,构建独特的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8.
蒙元帝国奉行平等、宽松的宗教文化政策,信仰自由,各宗教并存。其本质是利用宗教,为我所用,维护蒙元王朝统治。当某一宗教势力过大,不利于统治时,蒙元王朝必定采取打压、分化等手段,不许其坐大,以防尾大不掉。有元一代,萨满教、道教、禅宗的命运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9.
尤志庆 《职业圈》2014,(25):102-105
近年来,内燃机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表面上是各企业在产品开发、产品质量和营销方式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人员素质、内部管理的竞争。企业文化作为更高层次的竞争力,既是现实的、又是长远的,已成为企业的终极竞争力。其中,服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更是企业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本文围绕锡柴服务文化建设,从建设服务文化的意义和作用、锡柴服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锡柴服务文化的整合和提高途径、锡柴服务文化建设的落地和拓展方法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对图书出版实行严格的保护主义政策,并力图在自由市场和文化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应对美国霸权,保持自己的国家形象,其次则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中宣扬自己的主张和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