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出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基本理念成为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项目式学习体现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理念走向实践的有效途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学改革,主要在四个方面做了实践探索:根据毕业要求,确定课程目标;设计项目,整合教学内容;创建条件,保障项目实施;实施表现性评价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2.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对人才培养效果有一系列规范化要求,认证理念的践行成为当前育人的重要举措.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与英语课堂深度融合,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特点,对课程的各个教学阶段进行优化设计,提供较为合理、系统的教学设计方法,探索师范认证理念下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  相似文献   

3.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专业建设给出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明确要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质量提升的每个环节。在迎接专业认证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需在审慎反思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几个问题:校准专业建设方向、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形成与专业认证相契合的质量文化,以及提升师资队伍主体自觉,从而达到专业教育治理的优化和思政课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具有国际等效认证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工程认证的背景下,遵循OBE的理念,以工程认证委员会提出的毕业要求为导向,对《数据库应用》课程进行了改革,建立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规范了课程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使之能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量化的评价,对于增强学生的数据库应用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深入开展,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逐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作为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学生毕业能力达成度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考核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本文基于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OBE理念对课程考核的传统模式进行反思,对建立科学的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考核方式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培养定位,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学校定位。"产出导向"是师范认证理念之一,强调人才培养要对应产业,面向行业。专业选修课具有多样性、自主性特点,是落实地方性与应用性培养方向的重要途径,师范性专业要对接认证理念。相较于传统的课程内容建设,师范类专业选修课从课程考核改革入手,教学改革的创新视角。本论文以河北省地方院校Z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实践研究案例,结合"产出导向"的师范认证理念,总结专业选修课考核的实践成果,提炼其实施"顶层设计+课程实施""内容改革+形式规范"的实践探索模式,为相关院校实施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部近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办法》指出,对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实行三级监测认证,认证结果为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办法》明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学生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产出导向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之一,毕业要求是产出导向的集中体现。针对毕业要求分解和评价的难题,回顾和梳理产出导向的认证理念,总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要求的管理机制与评价要点,构建多方参与、多维内容、多元方法的毕业要求评价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认证自评自建的过程中,开展基于毕业要求产出的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应用课程成绩分析、档案袋评价、问卷调查等评价方式,形成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对师范类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出了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可行性路径。首先,阐述课程开发的顶峰成果、成功学习者和协同性3个原则;其次,提出从需求分析到产出目标拟定,再到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实施和评估的建设路径;最后,针对学科知识、育人软技能和专业总出口3个方面的产出进行反思,以评估反向指导需求,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成果导向教育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核心理念,代表了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主流方向。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应以落实“学生中心”理念为基础,涵育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课程实施观;以师范生的产出能力为抓手,建立灵活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管理机制;以提升职业适应性为核心,强化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的实践属性;以培养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探索多元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导向和应用导向的要求,文章首先阐述了OBE理念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最后说明了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与技巧”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2.
面向产出导向的OBE理念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面向专业认证与一流专业建设,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确定培养方案,以产出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了良好的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和专业认证背景下,文章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安装工程造价》课程为例,基于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明晰本课程知识点与毕业要求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依托超星泛雅平台构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可为新工科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公共课为师范生进入教育事业提供基础知识、方法、态度和价值观,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课程设置。从师范类专业认证过程中看,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学生中心游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产出导向偏离、在评价反馈上存在改进机制不足等现实困境。从OBE教育理念出发,解决上述问题亟须从理念上聚焦以生为本、施教中统筹资源优势、评价上构建测评体系,通过集“理念—施教—评价”三位一体的路向改革探索,以期推动专业认证理念内化于教师本体,外显于教师教学行为范式,从而提质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建设关系专业发展.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重塑课程教学设计、改善教学评价机制三个维度提出了改革措施,旨在通过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改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6.
徐伟  王亿 《知识文库》2023,(8):157-160
<正>为了深化改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升其专业建设内涵、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使教学过程和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可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来实现。其中悉尼协议认证倡导以成果导向理念来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使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期达到学生毕业时具备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应和能力指标,并持续改进。本文基于黑龙江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悉尼协议认证过程中对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说明在悉尼协议范式下,依据OBE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设置来完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评价体系,以期提供借鉴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以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21,(6):100-104
加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具有内在一致性,立足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亟需更新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明确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评价方法、健全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于2017年10月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本次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毕业要求是专业向师范生做出的学习发展承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结合专业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原文中的七个关键词进行浅析,为后续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及指标的准确分解奠定理论基础,使专业认证工作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现代环境分析测试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结构、师资团队建设、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通过改革措施实施,能较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以期为OBE理念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