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其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见长,结构和艺术手法考究且富于变化.在其且行且尝人间百味的一生中,杜甫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歌,而且还积极用诗歌表现国土风光、山川之美及宇宙星辰之浩瀚,其中不乏对空间意象的描写.该文以杜甫诗中的空间意象为切入点,对杜甫诗歌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研究,尝...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蕴含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月意象,包含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和暗示性意象四种类型。李商隐善于用典,加上运用了白描、比喻、象征、暗示等多种手法,使得意象系统具有多义性和歧义性,充满了或直白或曲婉或朦胧或沉郁或深奥或瑰丽的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沈佺期长安四年(704)春因考功受赇入狱到景龙元年(707)三年间创作的、反映贬谪主题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沈佺期被贬期间的个人遭遇为线索,分析其贬谪诗创作心态:入狱期间,沈佺期诗歌多使用白描、用典等手法,表达自己的冤屈;贬谪路上,多表达去国离乡、思亲念友的情感;在贬谪后期,沈佺期逐渐适应贬谪地环境,表现出随遇而安的心境。这一时期的诗歌共同表现出沈佺期人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金素月在朝鲜/韩国文坛上有着重要地位,是朝鲜/韩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以民谣诗歌和伤感风格著称,通常被称为"民谣诗人"。一般对金素月的研究着眼于他的创作手法和诗歌的艺术性,但金素月诗中体现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爱国情怀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一直隐藏在诗人的心中,随着诗人的经历一点点被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需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本文采用泰特勒三原则,即复写原作思想、译文的风格和手法与原作等同、译文应如原作流畅通顺,分析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和诗歌的翻译,研究发现林语堂的翻译忠实地反映了原作思想和原文风格,保持了原作流畅通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次从"陌生化"角度分析探讨禅宗诗歌的表现手法.禅宗诗歌业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陌生化"应用体系,其特点在于外乖常理而内合佛理,以表象的直观传达凝炼的哲理,并通过营造适宜的"心理距离"使参禅者产生"陌生化"的感受.禅诗"陌生化"的手法源于禅宗"但参活句,莫参死句"思想的影响,它和禅宗世界观中作为核心的"自性"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诗歌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在语言、内容、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创作的虚实表现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该文从中国和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着手,运用平行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文化比较法,研究了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表现的虚实上的差异:诗歌虚实字词的运用、创作主体的存在与虚实呈现、景物与情境的虚实表现。虚实表现差异的比较分析,对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学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进行艺术评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绘画与动画艺术形式相结合,将墨色的浓淡虚实运用到造型表现之中。经典的水墨动画背景空间多采用"留白"方式,表现出一种"无可绘"的神韵,从中可以洞见中国传统绘画布局章法的美感。同时,作品的对白部分也多采用"留白"处理,配乐设计上讲求的也是"天然去雕饰",作品中蕴涵着一种清幽静谧、空灵澄澈的意境,等待着观众去体悟,体现着一种不落言筌的哲思。  相似文献   

9.
王士熙是元代至治、泰定年间北方台阁诗传承过程中一位占据着关键位置的诗人。由于历史原因,王士熙诗歌集现已散佚,现存诗歌数量不多,但其诗歌对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影响十分深远。本文主要介绍王士熙现存诗歌状况,对其诗歌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并以这些诗歌为基础,分析其诗歌艺术特色,以使人们对王士熙诗歌有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
视觉效果是诗歌的重要审美要素。它通过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或所激发的想象,以及语言文字本身所产生的画面感来实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中国诗歌崇尚写意,重视诗歌带给读者的感官体验,很多古典诗歌仿佛水墨丹青的写意画;西方诗歌重理性、逻辑,强调写实,很多西方诗歌就像质感丰富的油画。中国诗歌传到西方之后给西方带来了"意象派"的革命,开创了西方诗歌创作的新思路,后现代的视觉诗更打破了传统语言形式,突出视觉效果。通过对比汉英诗歌在语意视象和语形视象上的差异,揭示了汉语诗歌在视觉效果表现方面的独特优势及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于坚的"事件系列"诗歌是其诗歌作品中极具叙事色彩且最能体现其新诗叙事特征的一组诗歌。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叙事学理论的叙事角度为理论基础,从人称、聚焦和"跳角"三方面分别对这组诗歌进行文本细读,分析这组诗歌拥有的其他诗歌所不具备的审美特性,以期对于坚诗歌在叙事方面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枣作为后期朦胧诗的代表作家,其诗歌灵动又充满美感。本文以张枣诗歌作为研究切入点,对张枣诗歌的美学特质进行分析,从诗歌的修饰性、对话性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中研究诗作。  相似文献   

13.
徐德凝之所以能四十多年持之以恒地创作诗歌,这源于他对诗歌的挚爱和生活对他的雕琢。其诗歌多是自述人生经历见闻感受,但这种个人的记忆对于我们了解他所经历的时代的面影、民族国家的命运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生动文本,同时其诗歌又是一份来自民间的不可多得的社会文本,强有力证明着传统文化观念在民间的生生不息。徐德凝的白话诗歌语言平实质朴,具有着原生态美感。徐德凝和诗歌之间发生着相互塑造的关系,是诗歌塑造了徐德凝,而徐德凝又以诗歌作为载体传播传统文化、讲说人生智慧,从而在当下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素有"明诗殿军"之称的陈子龙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及政治活动家。由于陈子龙的诗歌早年学习前后七子,诗歌大多倾向于复古,很多诗歌都是模仿前人之作,缺乏真情实感,诗风多浓郁华丽;后来由于明朝末年复杂的政治背景、纷乱的战争及个人气节关系,其后期诗歌反映战乱、直抒孤愤内容的居多,并形成高迈雄浑、悲壮激昂的诗风。本文旨在通过诗歌内容这一方面来了解陈子龙,进而探求陈子龙诗歌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红颜写作"是2010年诗歌评论家李少君、张德明提出的诗歌概念,用来指代博客时代的女性诗歌潮流。从诗歌现象的出现到引发争议,从回溯词源到全新意涵的阐释,这样的命名似乎呈现了悖论特征。诗人的身份认同和批评家的学术评价共同阐释着"新红颜写作"的诗学特征与美学倾向,这种诗歌样式本身也推动了21世纪诗歌运动的发展,展现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高梦雅 《文化学刊》2023,(3):227-230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诗歌储量多、学术价值高的一位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风格平淡有趣、意境优美,被称为“诚斋体”,收录在《诚斋诗集》中。本文将具体分析杨万里诗歌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凄冷寒凉的意境,研究这种意境的成因与影响,具体全面地阐释杨万里诗歌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7.
痖弦是《创世纪》诗刊的主力军,其诗歌创作具有丰富的阐释空间。以往的评论多着眼于痖弦诗歌的戏剧因素等方面,本文将从镜头、剪辑、影人、电影流派等多重角度对痖弦诗歌进行赏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跨学科研究,以诗歌内容为中心点、以各种电影理论为多条射线,形成一个互涉、开放的研究平面。借由这种研究方法,能够使诗歌达到向其他学科延展的效果,为其他诗人、诗歌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邓妮 《职业圈》2014,(32):108-108
企业文化能够通过室内设计来反映,室内设计本身体现出企业文化。留白是一种以虚待实的室内设计美学境界,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是一个企业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整体展现的是企业的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的"化用"与"用典"相区别,通常发生于诗词歌赋内部,原句与化句较为相似,评价时更看重"造"与"新",即能否运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生发新意,令如己出。由于前人的诗赋成果、文学观念的自觉、诗人良好的文化修养与厚古意识等原因,在中国文学史上,化用修辞第一个小高峰在建安时期出现了,表现出建安文人对先人文学的自觉借鉴,其化用具有来源丰富不过以《诗经》最为常见、分布集中、形式多样的特点。建安诗歌运用化用的手法可概括为赋、比、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流传的载体,通过对诗歌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国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背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对外文化输出的方式,但是如何翻译才能够准确地、完美地传达诗歌的内容、韵味和美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为例,从文体、情感和修辞手法这三个方面来论证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