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乡村媒介的实践过程中,以短视频为主的视听媒介的影响不断扩散到乡村社会的各个层面,乡村社会日益呈现出媒介化场景。将媒介化理论视角引入分析皖北Y村个案观察,发现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介带来村民日常生活媒介化、社会关系媒介化以及乡村文化媒介化,同时也导致了农民主体异化、社会关系过度虚拟化、乡村文化浅薄化等问题,使城乡二元对立关系呈现出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短视频的兴起,为自媒体的乡土实践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乡土短视频从符号、想象、角色和叙事等多重结构层面,建构了乡土社会的独特媒介景观,并掀起了媒介化乡村下的乡土文化传播热潮。视觉文本符号建构的乡土景观,呈现出内生性、媒介化、狂欢式的景观表征。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从文化的视角剖析乡土短视频中的景观建构与文化传播,反思实践主体和乡土文化传播乱象,对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实现文化繁荣、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抖音成为"神曲"的主要诞生平台。它们有时代赋予的大众文化日常化的平民性特征,技术赋予的赛博空间中参与式的"音乐狂欢",短视频媒介赋予的情景化传播的视觉景观特性。这些背后凸显的,是抖音中亮点前置的叙述手法、碎片化的内容形式、互动化和社交化的传播特征。技术、资本和媒介环境是抖音频出的外部支持,媒介的情景性特征、日常化的内容特征和参与性的互动特征,是抖音神曲出圈内在逻辑。当然,在肯定抖音为音乐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途径的同时,也要警惕这种音乐文化对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西南边疆村落,大量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创业热情的少数民族返乡青年在短视频平台创业,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他们对乡土文化具有何种程度的认同,是否与其短视频自我呈现处于同频共振的良好状态,事关返乡青年的心理建设以及他们能否留下来、留得住、发展得好。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探索少数民族返乡创业青年乡土文化认同影响其短视频自我呈现的机制可以发现:从宏观来看,少数民族返乡创业青年从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创业生产、乡村风俗、民族文化五个主范畴对乡土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或不认同),并遵循“乡土文化认同—观念—行为—短视频自我呈现”的演化逻辑。从微观来看,脱域的“抵抗乡土”心理与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存,作为数字情感劳动元素的乡土文化融入到短视频的“舞台表演”之中,地方性知识在互动中实现了扩散和重构;“张扬”的自我呈现可能会引发乡土文化认同的冲突,乡土文化认同危机与自我呈现的“表演”之间存在悖论。因此基层政府需建立基于文化认同和价值重塑的返乡驱动机制,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返乡青年的心理需求和可持续性创业。  相似文献   

5.
青年学生是短视频应用的中坚力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研判短视频"热"引发的"危"与"机",正确应对短视频娱乐化、碎片化特质导致的青年亚文化根植与发展以及短视频图像化、感官化走向致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加,继而探寻并深耕短视频作为新的教育手段与渠道以及短视频叙事性、社交化趋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  相似文献   

6.
从2018年到2021年,“蜀中桃子姐”的短视频经历了明显的叙事变迁:一方面,视频时间由短及长,节奏由快到慢,结构从递进式讲解转向散文式表达;另一方面,视频内容也从情节单薄、场景单一的美食教程发展为细节丰富、空间显露的乡村生活纪事。整体来看,“蜀中桃子姐”的短视频采用的生活化、真实化、主体化的叙事策略为其带来了受众量与点赞量的成倍增长,这为其他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内容创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也展示出乡村振兴中短视频的媒介力量。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借助消费主义的助力蓬勃发展迸发出强劲势头,呈现出景观消费商品化的特点,并在市场消费逻辑和媒介的滋养下之下成为了社交媒体的一道媒介文化景观,短视频景观对大众的思维意识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建立和社会体系构建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把握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尺度,避免过度娱乐化和消费化,达到大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娱乐,形成对短视频景观消费的正确价值判断,实现短视频景观消费的有效传播,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社会命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是经过作家创造的"第二自然",融合了作者的审美、想象和价值判断.邓一光在他的"深圳系列"小说中呈现了许多富有深圳地域特色的都市景观.作者进一步思考都市与都市人的生活,通过对都市的空间想象、都市场景的描摹和真实再现等方式与景观对话,表达出都市人身份认同的困惑、都市历史记忆的断裂、都市人的焦虑和生存困境等主题,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热度及高关注度使“三农”短视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促使农民及返乡青年借助社交平台参与“三农”短视频内容的创作中。文章以“康仔农人”抖音账号发布的短视频作品为分析对象,采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三农”短视频的符号整合与意义建构路径,为“三农”短视频的创作者的发展提供经验参考,并为乡村短视频创作与“三农”领域的结合提供借鉴,助力乡村。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返乡书写"是一批具有乡土生活经验的文学知识分子自发的写作行为,以各自视角展现乡村的一隅。对于他们来说,"故乡"意味着一个初始的情感召唤,而他们对故乡的书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乡村的自觉关怀举动。本文试图以两位学者的返乡笔记为中心,以此来探究学者返乡笔记中的乡村形象。  相似文献   

11.
乌托邦是哈维空间批判理论的重要维度,这一维度从对空间的现实审视导向了一种对于未来理想空间的探索。乌托邦与"空间的生产"之间有着辩证的多维联系,空间的生产中潜藏着乌托邦诉求,乌托邦的实践也要着眼于现实的空间构型。"空间形态的乌托邦"和"社会过程的乌托邦"代表了人类乌托邦探寻的两种不同向度,彰显了人类在乌托邦建构中对空间条件和历史过程的不同关注,"辩证的时空乌托邦"着眼于将时空维度融入乌托邦构想,是两种话语的批判性重构。立足于当代的历史地理条件,一种可能的乌托邦探寻应着眼于重建乌托邦批判、乌托邦想象和乌托邦理想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短视频赢得高关注度,奇形异状的身体展演引来非议,却也是他们借以突破困境、向上发展的技艺。在身体景观的创造中,新的空间秩序被建构起来。新生代农民工对短视频社区的空间建构存在以下问题:身体生产过于猎奇;文化资本缺失;固化乃至污名化农民工形象。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提升自我技术特别是数字媒介技术,掌握微观叙事技巧,自觉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并融合地方、乡村文化资源,完成网络亚文化资本向社会文化经济资本转换。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师在短视频中的媒介形象从多方面影响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中的乡村教师形象进行梳理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呈现守护型、阳光型、压力型、悲情型、污名型五类媒介形象;形象塑造存在媒体的报道框架固化,对选题的挖掘度不够;乡村教师的自我建构欠缺,对媒介的利用度不够等问题。重视短视频中的乡村教师形象塑造有利于增进身份认同,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有利于提高从教意愿,保障乡村师资的稳定输入;有利于增强社会认同,提升教师轮岗交流的成效。据此,从“他塑”和“自构”的视角提出了短视频中乡村教师形象的塑造建议:一是新闻媒体账号要重塑“他者”构建下的公众认知,丰富报道议题,同时做到客观真实报道;二是乡村教师群体要勇于进行自我形象的建构,提升媒介素养,也要涵养自身素质,主动解构污名形象。  相似文献   

14.
诗集《恶之花》中的组诗《巴黎风貌》,最能代表诗人波德莱尔对都市世界的观感与体验,敏锐地捕捉了现代文明的缺陷与都市病,通过兼及巴黎都市从整体宏观到具体标志微观的空间书写,从丑陋的事物中开掘新的审美意象,对乌托邦的美好世界、人的现实沉沦及都市病予以诗意呈现,展示出色彩浓丽的都市画面,既在参与都市生活的诗意书写中获得了审美超越,又开启了诗歌的"空间书写",是波德莱尔现代性观念的诠释,创造了一种新的与现代性相联系的"瞬间体验"审美范式,达成了对都市现实和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围绕农民美好生活,以乡村叙事为主题的短视频不断走红网络并呈现出勃勃生机。其中抖音平台农村网红“麦小登”的短视频以新式亲情互动与女性形象建构为鲜明主题,以美好劳动与美好生活为叙事主线,直观地反映了农村“美好生活”短视频叙事重构集体记忆,具有呈现立体乡村、传播新农村新农人新农业形象、吸引“流量”助农等价值功能。新时代,要进一步发挥短视频等自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功能,必须丰富短视频叙事内容,促进短视频文化展演与场景叙事创新;促进技术赋能、知识赋能与组织赋能,提升农民媒介素养;促进网络基础设施赋权、顶层政策赋权与产业链赋权,推动短视频叙事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的全球化推进的一个巨大载体是工业化、城市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市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或主体,研究都市文化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市文化的虚拟化又是都市文化在今天的一个新趋势、新形态,它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要真正从根子上认识都市文化的虚拟化,需要从"三种自然"观切入。都市文化的虚拟化一是表现在它的存在空间被虚拟化了;二是表现在媒体意象对人们生活的大量介入,即都市生活被媒介"殖民化"了;三是表现为商品符号世界的形成,它的直线膨胀和对都市的"暴力殖民"。都市文化虚拟化的结果是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和都市人格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本土潮流品牌”复兴的语境下,短视频媒介凭借媒介固有的沟通行动机制不仅促进了受众消费国货,还反向驱动了国货产品制作。短视频媒介平台顺应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不断挖掘符合“Z世代”群体的消费审美的视频内容,进而建构了“国货消费”的社会景观,让短视频用户成功地接受并推广国货品牌。网红经济嵌入隐形带货逻辑、数据算法嵌入受众媒介终端、媒介嵌入日常生活消费情景则是短视频嵌入国货消费的方式特征,是短视频发挥产品营销功效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人类正从传统的纸质阅读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从文字的平面阅读转向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的立体阅读,使媒体所打造的环境越来越逼真。人们大多数时候通过媒介创造的虚拟环境来认识世界,并通过拟态环境进行社会认知,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标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从请教权威书本变为遇事"百度一下",折射出青年阅读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道德素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分析《林泉高致》,转化出山地乡村景观空间自然化、“四可”化、因地制宜等营造原则;提出了虚实相生的空间布局、主次分明的景观配置和诗意化的景观表达等空间景观营造方式,并通过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认为乡村景观空间营造可从山水绘画理论中汲取营养,营造如画的乡村景观空间,从而提升乡村景观空间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集体备课借助集体的力量让教师在共同备课过程中,更准确、科学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出最优的教学方案.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数字学习资源包.本文论述了如何巧用"微课",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各自优势,让"微课"成为集体备课的重要生成,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