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847年小说问世至今的一百七十多年中,《呼啸山庄》与评论家联袂而至。从遭受冷落到被视为最震撼人心的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其经典化无疑与评论家的参与密不可分。评论家的参与使艾米莉其人其作的精神内涵不断被挖掘与提升。从历史方面看,其经典化过程是一个从文学的边缘到中心的移位过程,这对重新认识文学经典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海女孩》是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一部畅销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和华裔女性的声音,描述了一对华裔移民姐妹俩之间的情谊以及战争、移民、身份和爱等主题。作者在小说中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故事情节穿插起来,试图通过文学想象来重构历史,以此来唤醒人们对战争以及移民经历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张红梅 《文化学刊》2015,(3):151-154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学治理结构历史发展入手,对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背景、内涵及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明确了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哲学思想的客观合理性,表现在"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表达了老子对"道"的敬仰和尊崇,无论是做人、做事、治国都要"道法自然",从而达到自然"无为"的和谐适度的一种崇高思想境界,而"无为"的目的则是"无不为"的积极的做人、做事、治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乐记》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在战国时期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理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在儒家的哲学思想中,音乐从来就不单纯是一种娱乐的方式,《周礼》中就有这样的话:"以乐礼教和,则乐不乖。"又曰:"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中国古代很早就发展了音乐对于人的性情有控制作用和对民众的道德修养有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波普尔历史哲学思想的产生。早期社会主义在奥地利失利,而波普尔仅仅根据奥地利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社会主义暴动的一次失败就轻率地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后来苏联社会主义在建设中出现失误,波普尔却把这种失误当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错。法西斯主义形成后,波普尔认为其理论根源是历史决定论,并把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划上了等号。波普尔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因素下产生的批判思想,并没有脱离时代的局限性,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也多有曲解和错误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正>在人们的视野中,苏轼是文学大家,但不是哲学大家,也正基于此,其哲学思想研究往往被学界所忽略。河北大学刘燕飞的专著《苏轼哲学思想研究》正是找准了这样一个空缺,从哲学的角度对苏轼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该书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苏轼的哲学思想,形而上内容分为天道和心性两部分;形而下内容分为人生、艺术和政治三部分。该书认为苏轼的侧重点在思考个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如何解脱,并且苏轼思想体系完整,能自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文献,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文献,在对《大学》、《中庸》的关键词进行训诂考证和文献思想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大学》的"明明德"、"格物"和《中庸》的"中"和"天命之谓性"等概念与判断的含义及其与文献思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赜索隐,阐幽表微,深刻揭示了这两部经典的宗教性内涵,系统阐述了在儒家哲学理论框架下,人之所以为人者只有在"天"与"人"的关系之中才能充分实现的根本道理。本文以先秦儒家由原始宗教向人文主义转型的历史脉络为依据,刷新了历代关于"格物、致知"、"中"、"天命之谓性"的各种观点,为现代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去做一个真正有根底、有理想、有道德、有践履的人,提供了重要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9.
姚漓洁 《职业圈》2007,(22):131-132
文章利用教育学及语言教学理论,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意义、重点及对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姚漓洁 《职业圈》2007,(11X):131-132
文章利用教育学及语言教学理论,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意义、重点及对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茆晓君 《文化学刊》2010,(2):183-185
<正>派克没到北京之前就说过:"不住上20年,谈不上写关于中国的书。"孔飞力先生通过一些清史资料与扎实的中文基本功却写下了在美国历史学界引起极大反响、普遍被人们认为起到了开学术研究风气之先的《叫魂》。通过独特的视角,将1768  相似文献   

12.
大学之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大学》篇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为大学?显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也。自古以来人们对大学的解释不外乎为两种:一是大学即是博学。如汉代郑玄所言,大学就是"博学可以为政也"。二是大学即大人之学。如宋代朱熹所言,大学是相对于"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仪以外的"大人之学",即伦  相似文献   

13.
百集《故宫》历史纪录片取材于北京故宫遗址,于2012年拍摄成功,时近1年多,达600分钟。纪录片为我们展现了皇家生活、政治活动、宗教等朝拜仪式等,同时也介绍了日常生活的细节,全剧采用了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故宫不同地点、不同区域的精彩细节。本文拟就《故宫》历史纪录片的界定需要注意的问题、意义、历史记录性、历史思想性特征、"艺术性"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悲剧悲剧的历史--论《水浒传》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水浒传》文本为依据,探讨了作者的创作观;分析了宋江、林冲、吴用、潘金莲等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通过"拳打镇关西"等情节研究了义与不义的衡量标准,得出《水浒传》是一部内涵极为丰富的颠峰之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婚恋时中"含义深刻。"婚恋时中"在《大学》《中庸》的引《诗》中都有唯一体现。笔者认为,要探讨"婚恋诗中",就需要厘清"时""中"以及"时中"的内涵。《桃夭》之于《大学》、《常棣》之于《中庸》,以及《桃夭》《常棣》的"婚恋时中"之思是"婚恋时中"在《大学》《中庸》的体现。《诗经》"婚恋时中"与亚里士多德"幸福中道"存有伦理差异: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拥有共同的利他美德、衡量标准以及包含、统摄、指导其他的德性,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研究视角、道德层级、运行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2月,英国广播公司(BBC World Service)播出了一档名为《迷失的历史——中国和日本》的专题广播节目,重点呈现了中日两国对日本侵华战争这段历史在铭记方式和教育上的不同,剖析了差异的深层原因和所引发的问题。两位分别来自这两个国家的记者,辗转东京、横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共同采访了包括普通民众、专家学者、外交官员、战争幸存者在内的不同对象。这部精心制作的调查性记录作品,保持着BBC一贯的高水准。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学》存在了50年,我为这本杂志服务了35年。可以说,我的青春热血,我一生大部分年华都献给了这本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作出了历史贡献的文学刊物。由于种种原因,刊物已于2001年停止运作,但它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建立的功绩将长留在读者中间。  相似文献   

18.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多种艺术手法,使书中人物脱离了他们原有的历史面貌并深入人心。由于罗贯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作为贤明仁德君主刘备对立面的曹丕自然是被改造者之一。经过对比、无中生有、片面夸大手法的巧妙运用,文学上成就突出、政治上兢兢业业且举措尚称仁慈的曹丕形象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军政上毫无作为且心胸狭隘、刚愎自用的昏庸君主形象。  相似文献   

19.
"门"文化在中国积淀深厚,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华夏之门的始主有巢氏,奠定了人类文明中"门"文化的起点,而大学的校门也正是反映一所大学深厚文化内涵的开始。校门上的牌匾题字更是校门整体的点睛之笔,文章将校门书法予以分类分析,探求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塑造了王琦瑶这一具有个体意识的人物形象,并将其形象模糊与符号化,通过叙述其日常生活解构以往宏大历史叙事模式。在个体意识与社会历史关系的内在缠绕中,个体意识在历史中深化成长,看似边缘化的个体生命与意识,始终存在于社会历史体系中,在王琦瑶的个体意识发展演变中,可以窥见其潜在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