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1986年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的发掘,铜陵作为中国的古铜都,铜陵人民的祖先曾与世界人民一道参与了人类伟大的青铜时代的开凿,此后在三千年绵延不绝的对铜的采冶铸生产过程中,铸造了不朽的青铜精神,谱写了悠久灿烂的铜文化史。1992年开始,铜陵市委市政府有意识地通过连续举办中国铜陵青铜文化节的形式来提炼、展示、演绎和弘扬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98年,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打好青铜牌、唱响黄梅戏,弘扬铜文化”的战略口号,从而正式完成了铜陵城市建设的文化特色定位。市文化局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围绕弘扬铜文化,作出了构建铜文物建设、铜文化研究、铜文艺创作三个支撑点的部署,提出了舞台艺术创作青铜三部曲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右江民族博物馆青铜器中,出水器物是重要组成部分。现从中遴选铜戈、铜钺、铜权、铜锄等青铜兵器、生产生活用器若干件,尝试从类型、纹饰、造型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以期发现其中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探究古代百色的青铜文化和进行乡土历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记不得是去年的几月份了,铜陵市拿来一个黄梅戏现代戏剧本征求意见,叫做《青铜之恋》。看过之后,虽然觉得剧本尚不成熟,却感到题材很好,值得继续往下做。现代题材的黄梅戏在这些年的创作中是薄弱环节,而表现现代都市生活内容的黄梅戏更是一纸空白,倘若真能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4.
新近建成开放的上海博物馆新馆,总投资达5.7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内设11个专题陈列馆,3个展览厅和一个图书馆。进入博物馆,参观者首先看到的是中国古代青铜馆里举世闻名的牺尊和透光古镜,以及首次展出的晋候编种等传世珍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极为丰富、系统和完整,是中国青铜  相似文献   

5.
铜陵是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江南地区最大的最著名的古代采铜、冶铜基地,金牛洞采矿遗址的发掘向世人撩开了铜文化的神秘。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我接受了青铜系列剧《青铜之恋》的创作任务。刚到文化局不久,胡凤林局长找我谈话,要搞一部现代黄梅戏,反映火热生活,抒写铜都人的情感。 我需要到一线去采访。我选择的矿山是狮子山铜矿。在矿山呆了几天,下到井的最深处看工人作业,开了两个座谈会,查阅了矿山编的人物事迹。几天下来,我的印象是:矿工所拥有的就是高强度劳动、微薄的工资、生活的重负,他们憨厚朴实,不善言语;矿山资金不足,设备老化,资源正在减少;在井下才感到空气、阳光的珍贵。除了对矿山人的尊敬外,要命的是我没有任何创作欲望。  相似文献   

7.
滇青铜是中国青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贮贝器以一种特殊图像的模式,生动形象地记录着滇国的历史往事。笔者通过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并结合图像学的角度,挖掘贮贝器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视觉凝视与文化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历史图像的运用,探析贮贝器所呈现的图像视觉文化,从器物的特征入手,探究更为丰富的滇国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为进一步证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廖频 《对外大传播》2009,(11):34-34
在用线形排列的拼音文字读写的西方人眼中,结构复杂多变的方块汉字,就像一幅幅奇妙的图画,它本身的美令人赞叹,而其义涵却深不可测。因此,与陶瓷、青铜、绘画等比较直观的视觉艺术相比,汉字的书写艺术,即书法艺术,在西方是最后被认识的。  相似文献   

9.
从发生学上考察,殷商时期三星堆青铜面具的铸造与历史传说有某种渊源关系。就构成模式看,青铜面具与有关传说都起源于仪式化的再生模式;其设计铸造,本于祖先崇拜时期以神祖为中心的历史传说。三星堆千里眼造型,与蚕丛目纵的历史传说相互印证,彰显了三星堆艺术文化的人性与神性。  相似文献   

10.
唐之斌 《文化学刊》2013,(3):115-121
本文在李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从文化视角来审视李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从李白文化研究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李白文化理论体系,进一步阐述了李白文化在旅游景观上的物质表现形态和教育是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并预测了李白文化研究未来发展的走向。为深入研究李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1.
卢祥耀 《文化交流》2013,(12):65-68
灿烂辉煌的越国青铜剑,—直闪光于两千余年的传说之中。 铁剑的制成,意味着锻打技术取代了浇铸技术,青铜剑退出了历史舞台。多少年来,青铜合金技术彻底失传,唯有越国浇铸铜剑的遗址还在。  相似文献   

12.
诗歌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在语言、内容、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创作的虚实表现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该文从中国和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着手,运用平行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文化比较法,研究了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表现的虚实上的差异:诗歌虚实字词的运用、创作主体的存在与虚实呈现、景物与情境的虚实表现。虚实表现差异的比较分析,对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学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进行艺术评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萃     
金沙遗址大发现金沙遗址出土的翡翠绿玉琮当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外宣布:目前正在发掘的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四川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一发现将古蜀青铜文明的历史追溯至3000年前,人们终于有理由相信,中国又一个三星堆式的重要文明正从沉睡的地下缓缓升起。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1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而且,随着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  相似文献   

14.
无字的史书     
中国有悠久的青铜文化历史,但是直到70年代初,这部历史仍然是不完整的。因为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尽管有足够的实物和文字说明了青铜冶铸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但是铸造这些青铜器的铜究竟采自何方、又是如何开采的呢?大冶铜绿山地表下规模巨大的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回答了这个问题。铜绿山坐落在湖北东部大冶市。铜绿山富含铜矿,古时因每遇骤雨便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于土石之上,故得此名。建县于公元956年的大冶也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法律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即是探讨文学作品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唐代小说以传奇为主,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法律问题也是屡见不鲜。本文从唐传奇小说中涉及的诉讼、婚姻、复仇、继承等法律问题出发,认为这些法律问题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在文本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或推动剧情往另一个方向发展,或显示出深厚的意蕴内涵,或表现出某种特定的人文心态。  相似文献   

16.
赵征 《文化交流》2008,(12):48-52
短短10年间在中国大地上留下雷峰塔、峨眉山金顶铜殿等十大铜建筑的朱炳仁大师,站在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长河的前列,同时将目光投向  相似文献   

17.
“戏剧冲突”不仅是表演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也是表演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爱尔兰剧作家乔治·伯纳德·肖曾经说过“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纵观历史,从古希腊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到近代,戏剧工作者们对戏剧冲突的研究和探讨从未停止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戏剧冲突”的定义是:“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分为三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自我的冲突、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影响戏剧冲突的主要因素有人物性格、内心活动、动作与反动作,以及剧情发展。该论文试图通过梳理戏剧冲突的概念及其在表演中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着自己的演出创作实践经历,对戏剧冲突在表演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汤志强 《职业圈》2012,(27):146-146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现代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企业提高其在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地不断推进,现代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当前,我国的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未能真正地立足于企业、立足于实际,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企业应该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当做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创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真正地走向企业、面向实际,从而促进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看了《青铜之恋》,很兴奋,有这么几点是值得赞赏的: 1、时代感强。反映的就是现代正在发生的生活,把“抗击非典”搬到街道上作为广告牌,就非常贴近生活。矿山、矿工的生活和现代生存的困境,一个矿长的艰难,这些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而它更能贴近观众,贴近都市人的生活情感。  相似文献   

20.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艺术品,集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于一身,是具体技术的产物。对于青铜器的研究和著录,从宋代开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名称、铭文、形制、纹饰、功能、制作六个方面,对应于器物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科技史等学科。学科形成范式才能持续发展,新学科的建立和学科间的交差是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宋代形成的金石学属于史学和古文字学范畴,民国初在西学影响下发展出的古器物学和考古学,以及略晚的科技史,都在以不同的角度研究青铜器。本文从青铜器图录所提供信息的角度,探讨不同学科对青铜技术的关注程度,并试图借以说明青铜器研究及图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