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遗品牌化已经成为非遗手工艺文化传播的一大主流,同时IP热潮也为非遗品牌的塑造注入了新活力。醴陵釉下五彩工艺在陶瓷工艺中享誉盛名,但是受到现代化环境的冲击和陈旧传播方式的限制,在国内认知度不高。该文在融媒体语境下,以创新醴陵釉下五彩的传播方法为目的,以媒体融合为载体,构建醴陵瓷器及釉下五彩的IP品牌营销和传播机制,探究醴陵釉下五彩品牌的话态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调顺网龙”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研究调顺网龙的社会价值及海洋龙文化,发现调顺网龙具有发展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阐述其对海洋精神的凸显,分析其富有激情浪漫的海洋文化审美意蕴、蕴含的浓郁海洋文化特色。可见调顺网龙承载着积极的时代意蕴,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旨趣,蕴藏着文化深意,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发展海洋文化、强化国人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着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实现海洋文化自信。最后,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顺网龙的传承与保护提出3点可行办法,进一步阐述调顺网龙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是指具有川北风情的戏剧类非遗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也被称为川北非遗三朵金花)为代表。该文针对川北非遗戏剧的现状,从剧目的更新、现代元素的融合、中外合作研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新媒体传播展示5个方面入手,分析和研究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是中国非遗抢救保护最鲜活的理论问题,是向世界非遗保护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非遗存在濒危状况不一,口述史也应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山地民族传承人口述史滞后,在传承人年龄偏大,现代化快速推进等背景下,及时开展口述史记录,探究具有特色的传承人口述理论方法与实践,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非遗+旅游作为文旅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广泛关注。让非遗为旅游赋能,已成为日本金泽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金泽市通过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使非遗传承者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积极培养接班人的自觉意识;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才,积累了专业培训和抓早抓小的成功案例。同时,对非遗传承者及非遗人才培养的重视,也使居民对地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作为日本最早制定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城市,金泽市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和实践走在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其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多元协同的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特色和经验值得后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史方法对江西字门拳传承人毛永贵拳师进行口述史访谈,研究发现:传承环境变迁、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学校教育的推广是影响字门拳传承的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传承群体体系,加强社区传承和学校传承,加强科学保护措施,对字门拳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波罗诞”作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神祭祀民俗活动,其见证了我国古代祭海文化的发展,是重要的民间信俗,如何使其更好地得到保护与创新性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及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方法,该文认为波罗诞的文化空间要素由中心理念祀神祈福、核心形象祝融及其五子、符号波罗鸡与波罗粽,以及活动主体游客、政府等构成,空间保护上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符号吸引力不足等4类问题,并对此为其文化空间核心区与辐射区的营造与延伸提供9大对策,以促进波罗诞的传承与发展,助力非遗的活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人文湾区。  相似文献   

8.
《长生殿》问世至今,因其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和独特的语言特色吸引众多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给这部巨著的丰富内涵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哲理意趣。本文主要通过作品中塑造的杨贵妃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李杨爱情中的婚恋观,呈现作品反映的女性价值,由此进一步探讨作者的进步妇女史观。  相似文献   

9.
作为明清时期的三大哲人之一,王夫之提出了超越时代的思想,民本思想则是王夫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先从保民、养民、安民的角度阐释王夫之民本思想的内容,继而分析王夫之民本思想的特征,最后阐释王夫之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非遗产业化势在必行的趋势下,作为非遗的重要载体之一,非遗传承人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该文以东莞莞香为例,剖析非遗产业化过程中传承人在新时代发展时期面临的困境,生产效率低、从业收入低、后继无人等是传承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对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该文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为非遗传承人走出困境、创新发展非遗产业提供新思路,助力推动我国非遗产业化进程和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布局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振兴之魂在文化振兴,而古厝又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以乡村中的古厝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福州高新区水西林古厝的修缮保护及未来发展的情况,进一步研究其作为乡村振兴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文化赋能作用,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外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本地域的人文素质和对外交流的潜在实力,是地域文化传播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外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发展中城市外语环境建设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在浙江丽水的发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充分挖掘语言的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拥有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性、创新性、实用性、多元性、情感寄托性等鲜明特点.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长河中珍贵的宝藏,闪耀着文化精华的光芒.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存在设计理念缺乏创意和易被复制、缺乏技术、人才、资金支持等问题,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韶关市乳源瑶族非遗元素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融...  相似文献   

14.
五禽戏作为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地方人民喜爱,在新时代的今天发挥着重要的养生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为坚定养生文化自信注入了重要支撑力量。在传承过程中,五禽戏由于受到其他养生文化冲击、文化传承主体较少及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影响,出现传承规模小、资金少、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让五禽戏能够进一步被大众认识和传承,充分发挥五禽戏的当代价值,这就要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弘扬五禽戏的时代价值、扩大五禽戏的传承主体、加强五禽戏的政策支持,让五禽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相似文献   

15.
构建标准平等化的现代文化服务格局,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构建文化审美自信的高地,让人民群众普惠文化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文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座谈和文献资料对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认识。基于原有理论与现有实际,探究在时间上着眼未来,空间上丰富文化供给,对象上以老带新、去粗存精等不同层面提出了不同路径建议和方法参考,进一步促进优秀文化传承、文化服务质量提升、文化发展形式丰富、文化服务成果卓著,文化审美自信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多元文化氛围中,文化语境与审美趣味正快速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空间随之逐步坍缩。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非遗价值、实现文化创新、促进非遗保护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向进行创新和传承过程中,存在价值特征畸变、产权边界模糊、数字鸿沟加深等问题。该文将基于上述问题,以山西广灵剪纸为例,从文化内涵挖掘和转换、造型设计提取和创新、数字技术应用与联合、多领域跨界融合,以及品牌塑造和IP设计出发,综合探讨利用新媒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的路径,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和现代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影像传播的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像传播平台增多,传播主体也不断拓展,人们的观影体验变得更加重要。跟随时代发展趋势,创新大运河文化影像制作内容与传播方式,从而创作出更多贴近大众,人们喜爱的大运河文化影像作品,对于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通过对2011-2019年图书借阅数据进行整理与挖掘,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生的阅读倾向,并探索大学生阅读倾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从图书馆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科学研究、专业教育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同时也是实施通识教育,特别是美育的重要实践基地。近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广外图书馆”)特别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阅读推广理念,通过精心设计实现美育信息资源的合理投放,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大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达此目的,广外图书馆以咨询推广部为核心,通过团队建设、打造多渠道的宣传平台、建设整体的视觉传播系统、举办美育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美育功能,使广外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在省内高校范围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党建激发高校创新活力,"以党建促业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学生,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出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媒体视域下,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厦门医学院为例探索新媒体视域下党建工作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