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以反叛“景观社会”符号机制掌控为驱动,在都市剧场中建构反对主体异化情境的可能性。是本文对所要考察的几个都市剧场案例思考的关键问题。简言之,当消费主义的定律规则将艺术的创作个性消弭其中,社会个体如何从自身的表演行动出发来寻求出路,如何以身体进行个性化的空间表达和重塑,从而建构社会个体自己的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12):2-10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图像已经成为社会议题建构、公共舆论生成的主要手段。随着身体的内涵从被动性、动物性向主动性、抗争性转变,"裸身"成为农民工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重要修辞资源。借助媒介的力量,农民工以符号生成、语境重构、隐喻构造的方式完成裸身抗争图像的建构,表征并传递出对受众的视觉劝服。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一种方式,裸身抗争的深层文化内涵在于以图像的方式进行戏剧性表达与景观制造,并在拓展自身可见性的同时,不断赋予观看者实现可见性的权力,最终指向农民工自身的弱者身份。  相似文献   

3.
严励  邱理 《当代传播》2015,(1):41-43
网络流行语在反应网络舆论、建构流行文化的同时,经历着从流行语向话语的转向。网络流行语话语建构的根本原因是传播机制及传播技术的变迁。网络话语的建构过程是网络流行语从符号替换向符号重构过渡、从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演进的进程。话语作为网络流行语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其重要的前提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平台为网络话语的建构提供特定的社会性语境。如今,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话语平台呈现出了民主化趋势,同时也呈现出了社会性话语建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得以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转变.在这一变革的背景下,基于强连接的社交方式,使得"表演"行为每时每刻都遍布在我们社交生活的每个角落.通过研究发现,个体用户的社交表演行为会受到来自用户自身及他者双重建构的影响.自我建构层面主要受到自身人设、虚荣心及利益的影响,而他者建构层面主要受到社会认同、社会比较及群体规则的影响,但群体规则对个体用户的表演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21):49-54
网络影像传播遭遇到多重语境,使得影像的意义更加复杂多变。本文结合"故宫保安打人"事件的影像传播,认为有文本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以及社会语境(即"四重语境")共同参与到对影像意义的建构,并根据传统影像传播理论制作了网络影像传播意义生成模型图。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共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媒介规范的交叉概念。作为推动民主社会进程的机制构成,政府公共传播是基于公共决策、信息接近和社会责任的最佳社会决策框架而建立的“公共话语系统”。社交媒体重构了政府公共传播的要素指涉语境,“秩序协同”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传播话语实践的主导模式。通过运用语境重构方法对微信平台的政府公共传播多元话语主体生成的关键文本进行文本间语境重构分析,以检验政府公共传播各行动者在社交媒体的策略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传播中,官方机构以“权威发布”的强话语文本建构公共传播“主调”,并通过机构间文本互文和修辞维持话语秩序。媒体文本对政府文本,尤其是关键文本高度依赖并将“协作修辞”作为其主要话语策略,此外,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传播的话语空间仍然有限。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的“协同责任”媒介规范理论,主张社会责任论与公民参与相结合的责任协同范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英国第四台《忙碌的产房》进行文本分析认为,电视场域的纪实片,是对现实的重构,表现为对现实的双重关系;真实再现只是其表现手法;而文本的符号建构,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征。电视所呈现的经过建构的现实,就是电视现实,是经由电视符号呈现于我们的视听感觉之中,其中体现了明显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金文恺 《新闻世界》2014,(4):263-264
本文通过对英国第四台《忙碌的产房》进行文本分析认为,电视场域的纪实片,是对现实的重构,表现为对现实的双重关系;真实再现只是其表现手法;而文本的符号建构,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征。电视所呈现的经过建构的现实,就是电视现实,是经由电视符号呈现于我们的视听感觉之中,其中体现了明显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身份认同是时尚社会建构的核心。首先,作为身体实践的时尚往往面临着苗条的暴政与身体的规训,进而蕴含着对现代主体与虚拟他者的反思;其次,时尚对女性气质和男性气概的形塑生成了极为复杂的性别政治,并在亚文化的语境中再现性别化的多重凝视;最后,本土时尚与全球视野的关系构成了现代时尚体系的重要议题之一,跨东方主义成为了重申国族认同与异域他者的全新视角。由此,伴随着他者研究的三重面向,时尚始终处于身体、性别、国族相互交错的张力之中。  相似文献   

10.
引入语境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尝试建构图书馆认知语境,并在该理论框架指导下,把图书馆活动中的各种变量形式化为一种符号表达,分别对文本语境、境遇语境、认知语境三个子语境及由其构成的图书馆认知语境进行符号性建构。把认知过程形式化为一种可表征的推理,从而有助于图书馆根据具体的语境参数实施相应的调适,实现图书馆认知活动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1.
闫丽媛 《视听》2022,(9):168-170
在媒介形态多元化裹挟的新媒体互联时代,“嗅觉”在人际传播中影响着人们的记忆、情感、心理和认知行为。从多维度视角看,嗅觉作为非物质性媒介,愈发中介化地向不同视域拓展研究,关注具体、个性化的自我在社会交往场域如何实现重塑。嗅觉原固定边界被打破,在空间环境与人类身体中重构认知,在社会中生成外化气味记忆,同时个体在建构场景中使情感获得共鸣。  相似文献   

12.
对于我们今天身处的大众文化,刘成纪做了这样一个界定:"当代大众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围绕身体建构的文化,其主题是欲望,其价值是身体性愉快,其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对人体进行技术再造和改装."①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身体作为一个文化范畴而存在,它不仅是指自然的、生理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的存在物、文化的存在物以及符号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认同构建中,以法律认同为代表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新疆各少数民族,在文化变迁过程中建构文化认同,是新疆"现代文化"的具体体现。电视媒体以符号形式再现,而再现的过程,即通过电视文本编码形成的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也是受众主体认同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真人表情包作为人类情绪的媒介化之物,不仅改变了个体交往的深层心理机制,也形塑着个体对于自身的认知和使用.在交往机制层面,网络对话成为基于自我认知和期待下的选择性表演,个体在充满情感控制与计算的日常谋划中实现"面具化生存".而在身体认知层面,个体通过表情包符号将身体从物理空间抽离,实现了无限在场和主观述情,身体价值进一步释放.与此同时,个体的身体观也发生着转变,面容的尊严象征日益消解,祛魅后的身体受到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思想的双重渗透,过度消费身体的价值倾向引人担忧.  相似文献   

15.
陈凌  李儒俊 《传媒》2015,(20):65-67
从"微博"到"微信",再到各类"朋友圈",种种现象都让人看到,在物质文明程度极高的时代,人们更喜欢无处不在的"表演"和"分享".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个体行为结构和发展进程的变化常常被忽视.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社交网络与个体社交表演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探讨在社交网络特定"表演"情境中社会个体"表演行为"的变化,并对个体文明进程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记忆是一个被建构的意义系统,关于祖先和英雄的文化记忆对于族群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传承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锡伯族海尔堪的民间传说、家族记忆以及集体记忆,共同塑造和建构着海尔堪大神的文化记忆。在其建构的过程中,传承人个人化的叙事策略凸显出对传统的强烈认同感以及进行传统阐释和"再现"的努力,并力求使文本适应当下的阅读语境,以实现其承续,由此,传承人以及他的讲述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文化记忆的建构也通过外在的纪念物、博物馆、书写等媒介形式发挥凝聚与认同的功能,从而实现文化记忆的连续性。神圣性的"精神文本"是文化记忆中的深层文本,关乎信仰、仪式和"高级秩序的真理",是文化记忆得以传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常江  王晓培 《现代传播》2015,(4):102-106
本文使用"再现"理论与叙事学方法,对近年来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制播的11部(共24集)以"中国崛起"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进行文本分析,尝试解读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加以建构的意识形态机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之上,勾勒西方电视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主要叙事模式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特定的国际社会与文化语境之下对其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8.
张梅 《东南传播》2010,(7):70-72
本文对戈夫曼的代表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作了文本细读与框架分析。本文认为:戈夫曼在借拟剧理论研究微观互动时,将人类的社会行动划分为角色表演和角色外活动两种,并在角色表演中详细论述了着重建构过程的表演框架和着重建构类型的表演种类,并以众多具伸缩性的概念使该分析框架具有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微观走向宏观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总结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对发挥档案服务社会民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可分为展陈式利用、表演式利用和编研式利用。在符号意义下,其挖掘利用方式实际上遵循着"档案符号→档案符号文本→档案符号化"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懿璇 《青年记者》2022,(24):110-112
网络社会的崛起推动了社交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线上社交文化社区成为潮流玩家的聚集之地。在虚拟社区中,玩家通过建构自己的潮玩形象和其他玩家进行社交互动和状态分享,虚拟形象成为个体身份展演以及完成自我建构的重要方式。同时,个体在数字身份的生产过程中,也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的技术发展与物质逻辑,虚拟形象作为一种数据化媒介符号使身体媒介成为整体,通过信息的串联方式创造了数字化生存中新的社交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