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诗人赫西俄德(Hesiod)的《神谱》(Theogony)最早系统地记叙了古希腊诸神的谱系,在系统性上胜过荷马的叙事诗,仔细阅读发现文本中存在大量的重复现象。现运用J.希利斯·米勒提出的重复理论,分析赫西俄德《神谱》中的重复现象,深刻解析文本中语词重复、事件及超文本重复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绛红雪白的花瓣》被称作是米歇尔·法柏最具有野心的一部小说,米歇尔·法柏以男性的笔触细腻地构建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身份。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作者型叙述声音从二分化的女性身份、牢笼中的女性身份、从属男性的女性身份三个部分探索小说中女性身份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经典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大量论述了其城邦治理思想。笔者认为,城邦与公民的关系是亚氏城邦治理思想的出发点,由此衍生出至善是城邦治理的目的、公正是城邦治理的原则,并提出了以政体构建和公民教育作为城邦治理两个动力之源、法治作为城邦治理外部保障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了一个由哲学王管理的美丽王国,哲学王是真善美的化身,他具备良好的德行,国民能够在他的领导下遵守神圣秩序而井井有条地生活。这样的国度太过完美,或许仅仅是一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理念。现实中的事物是有缺陷的,但人们追寻真善美的脚步永远都没有停止,为的是无限地趋近至上的理念,竭力地弥补身边的种种缺陷。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女神雕塑流传于世就佐证了真善美的理念是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她那消失的双臂又会给我们带来无限遐想——现实或许是有缺憾的,但这些缺憾也不失为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5.
长期遭受奴役的悲惨命运、种族歧视和性别偏见带来的不平等待遇,决定了黑人女性戏剧创作的身份探寻和自我认同的主题基调。身处父权文化和种族偏见为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中,美国黑人女性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是处在族裔和性别边缘的"他者"。吉布森《重聚》讲述的便是种族和性别歧视下的黑人女性的痛苦经历和精神困惑。本文意在探讨黑人女性颠覆"他者"身份,改变边缘处境,构建自我文化身份认同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澳籍华裔汉学家邝如丝,兼具女性与戏剧表演者的独特身份,厥有聊斋节译本《中国鬼怪爱情故事》。"女性"与"戏剧表演者"的译者身份引致了其聊斋英译本不同于其他译家的别样之处。以译者身份为观照点,辅以比较的视野,细察邝如丝对译本选目,异史氏评论话语,故事中的爱欲书写、人物对话以及若干情节等内容的操控及其所产生的翻译效果,藉此揭橥邝如丝聊斋节译本的鲜明特征与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博览》2007,(6):72-74
古希腊人是女性裸体艺术的开创者,也是后来女性裸体艺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爱情女神,古希腊人习惯称之为阿芙洛狄忒,古罗马人则称之为维纳斯,她美艳无比,又非常浪漫,掌管动植物的繁衍与人间爱情等六项职务。西方造像艺术冠以她作为女性美形象的楷模。据说维纳斯的诞生源于克洛诺斯对天神乌拉诺斯那旺盛情欲的憎恨:当夜幕降临,天神一如既往地展开肢体拥抱大地母神盖拉时,埋伏在一旁的克洛诺斯举起手中的镰刀,割下了他的生殖器,并愤怒地把它扔到了波涛翻滚的大海中。那东西在海上漂流了很久,突然一簇白色的浪花从这不朽的肉块周围扩散开去,美丽绝伦的少女维纳斯便在这浪花之中诞生了。  相似文献   

8.
李睿明 《文化学刊》2009,(1):108-112
小红是《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个三等丫鬟,身份地位不高,处于社会低层。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也不过几回,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几乎囊括了《红楼梦》中所有女性的优秀品质。她睿智、聪颖、豁达,不甘为卑,善于把握自己的命运;她敢于突破封建束缚,努力创造机会,争取属于自己的爱情;她看透世事,了解整个大观园的兴衰荣辱,为自己未来的前途做打算。她是《红楼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这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很少看到的。正是由于刻画如此出色的人物,才使《红楼梦》尽显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著名的《理想国》中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观念,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少见的。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柏拉图在女性权利的问题上是倾向于男女之间是平等的,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柏拉图虽然没有像别的哲学家那样极端地排斥女性,但是他的观念中还是充满了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这个在《理想国》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从柏拉图的"男女平等"开始,分析柏拉图关于女性权利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得到一致好评的《疑神》杨牧(王靖献,1940年生)《疑神》是他在1993年2月出版的新书,马上获得《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得到很好的评价。二媪·《疑神》中的人物类型《疑神》一书出现大量的人物,其中以神、宗...  相似文献   

11.
芭拉迪·穆克吉是美国少数族裔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印度裔女作家,小说《茉莉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茉莉花(Jasmine)从印度到美国的移民历程。《茉莉花》表面是一个关于主人公名字的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关于女性主义旅行话语的书写,折射女主人公在新环境中重塑自我的信念。该文从旅行书写中时间、地域空间的转换和由此引发的精神体验两个层面,讨论旅行书写中的女性主义,分析主人公在时空流动转换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以及探讨主人公流动身份建构在其名字改变中的体现,阐述旅行书写视域下《茉莉花》主人公实现女性主体建构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梅山地区信仰的女神众多,如桃源洞女神、梅嫦神、白氏娘娘、梅婆蒂主、唧唧女、三霄娘娘等。这些女神信仰体现了原始的母权内涵:女神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爱情;勇力过人;有领导、管理才能,社会地位高;有强大的生殖能力。这种原始母权内涵的形成和女性自身独特的生育能力与梅山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梅山地区女性在祭祀中所处的位置有密切关系。该文主要研究梅山地区女神信仰所蕴含的原始母权内涵,并探究其成因,期望助力地方文化的繁荣,促进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同时帮助大众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从而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3.
电影《云上太阳》立足阐释学的三大阐释方法,以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为依托,通过对锦鸡神信仰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描绘、以传统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的民俗文化进行影像展示,深刻揭示了苗族民俗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解构主义出发,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进行解读。托妮·莫里森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小说各部章节,但人物事件的叙述却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具有碎片化和非线性的特点。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人物的性格体现出复杂性、矛盾性和不确定性,具备解构主义特点。同时小说有意颠覆传统男性女性二元对立模式,重构美国黑人女性身份,为黑人女性在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呐喊。  相似文献   

15.
赵立行在东方讲坛·上海博物馆的讲演(《文汇报》2008年6月8日第6版)说,首先,公共生活和空间加强了人们对城邦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参与公共活动,每个公民作为个人融入了集体,并通过集体的力量决定着城邦的走向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楚简中的诸"司"及其经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在楚地出土了多批卜筮祭祷简,其中常见有名为"司某"的神祗受到祭祷.据统计,大约有司命、司禄、司祸、司慎、司祲、司怪、司褨、司救等八种,它们通常并列出现,同时受祭,且居于天神"太"之后.本文认为,它们大多为天神,是以中官天极("太"太一")为核心的一系列星官,如司命、司禄、司慎、司怪四神.而司祲为主太阳云气之神,也与之有关.其它如司祸、司褨、司救之具体含义尚待进一步探索.对这些神祗的解读,有助于解决经学尤其是礼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例如,<周礼>的成书时间和"六宗"的具体内容,历代聚讼不决,楚简材料似乎倾向于<周礼>成书不晚于战国中期,"六宗"当以王肃说为胜.  相似文献   

17.
尼尔·盖曼在其代表作《美国众神》之中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以高科技之神和媒体之神为代表的"新神"形象。借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拜物教"的批判和现代性焦虑的概念,笔者发现《美国众神》中的"新神"与其说是"神"不如说是寄托了人类欲望和崇拜的"物",而将物化神这一行为不仅表明了当代美国社会拜物主义盛行,更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美国社会隐藏在物欲背后的现代性焦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与批判将物化神这一拜物教在当代的全新异化,探索美国社会的现代性焦虑,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方法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对关汉卿元杂剧《窦娥冤》《望江亭》《旧风尘》中的窦娥、谭记儿、赵盼儿三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呼兰河传》是萧红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长恨歌》则是王安忆的代表作品,这两部作品典型地体现了各自时代的女性意识。以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为主要探讨核心,对其体现出的思维独立和意识独立进行比较,由此得出这两部小说在生命意识和现代意识两方面各有侧重的结论,这对于当代女性的生存现实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五神"概念系统,涉及"神""魂""魄""意""志"五个概念,为中医"五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探讨《黄帝内经》"五神"概念的英译比较及其策略。首先是原文本中"五神"概念的理解问题,以阐释学理论为指导,考察古今医家的相关注释和评论,并兼及"五神"概念在先秦至西汉时期诸子百家典籍中的渊源,力求接近文本本义;其次是翻译策略问题,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提出"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最后,考察和比较5+3个英译本对《黄帝内经》"五神"概念的翻译,并提出相应的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