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屡见于清代文献记载的连厢并不是同一种民间艺术。从它们的艺术形态来看,清代的"连厢",实际是同名的两类艺术:一是以唱小曲为特点的歌舞艺术,又可分为连像、连相花鼓和霸王鞭三种;二是一种口技表演,又称为间壁戏。这四种连相具有不同的艺术渊源和发展轨迹,连像、间壁戏来源于傀儡表演,而霸王鞭和连相花鼓分别来源于宋代的杵歌舞队的转踏队舞。  相似文献   

2.
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后,昆曲清唱在文士曲家之间广为流行。以《吴歈萃雅》和《南音三籁》为代表的曲集关注晚明曲坛的流行状况,并对"唱者"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探究晚明昆曲清唱曲坛风尚的凭借。它们以"合律依腔"、"便于歌唱"为选曲标准,对曲体规范有着比较纯粹的追求,在文采与规范产生冲突之时,舍文采而重规范。因此,在"曲体变异"导致音律乱象,新制曲文常常违背"本调"的背景之下,编选者更倾向选择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前的作品,与晚明戏剧、散曲创作和戏剧搬演的状况有很大差异。显示了晚明昆曲"清唱"相对于"剧唱"的独立性,也彰显了晚明时期"诗乐传统"相对于"戏剧传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同为表演艺术,二者相较,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那种相互感应,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洽的剧场性.戏剧观众进入剧场之后,总是以一种固定的距离用一种不变的视角去观看舞台表演,可以看到演出的所有场面和整个空间.这种演员与观众直接的、生动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显然是其他艺术形式包括影视艺术不可能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十不闲"是民间说唱的一种形式,解放前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它来源于唐代的"散花乐",原是僧侣用以宣传佛教的警世歌曲;宋代为民间乞丐要饭时所唱,多以善恶因果为内容;元、明以来开始有叙事写景之作;清代乾隆以后"莲花落"和民间流行的"十不闲"合流,在民间广泛流行,并产生了职业艺人.演唱时,由全体人员敲击"十不闲"的打击乐器,唱"四喜"、"八掌"、"架子曲"等曲调为序曲,然后正式演出节目.演出分一人唱叙故事,或由二、三人扮旦、丑,为彩唱.  相似文献   

5.
流行观点认为,"搬演"可能是洪水猛兽,会侵害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真实性原则,必须坚决抵制。但深入挖掘纪录片的历史以及"搬演"的原则,就会发现二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那是否应该在纪录片中采用"搬演"手法?"搬演"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存在哪些现实问题?"搬演"在微纪录片中使用是否暗藏隐忧?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洪洞英山杂剧图是一幅线刻七人杂剧图,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左家沟乡英山的舜帝庙里,对研究北宋前期的杂剧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英山杂剧图内容为二杂剧色作场表演,两侧为乐部教坊鼓色、笛色、歌板色、杖鼓色、筚篥色。教坊鼓色、筚篥色,头部均戴诨裹,推断应为杂剧演员,真正的身份很可能是杂剧行当中的副净、副末,在其搬演的剧目中无需演出时,兼职司乐。笛色头戴东坡巾,也可能是兼职司乐的杂剧演员,在正杂剧的演出中有可能是职司引戏或者末泥的行当。本文以静态的画面作为基点,复原英山杂剧演出的动态过程,认为英山杂剧图表现的应是正杂剧演出之前的"艳段",情节简短,所需演出脚色少,副净、副末等主要脚色行当尚未开始演出任务,又因"路岐"剧组的规模有限,故而在"艳段"中兼职司乐伴奏。这个简短的艳段演出完毕,再行搬演正杂剧。  相似文献   

7.
朱彝尊<经义考>是中国经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是经学史、目录学史研究的必备之书.但这部重要著作的毛奇龄<经义考序>却多有讹误疏失,本文对毛奇龄的这些错误一一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8.
纵向来看,相声艺术的发展体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相声最初的发展中,相声艺人不仅在演出中学唱戏曲、曲艺,而且通过反串的方式参与戏曲演出;在1949年以后,相声演员着力推陈出新,"传统相声"的演出空间被大大压缩,相声作为"语言艺术"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而与戏曲、曲艺的关系日渐疏远;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郭德纲及德云社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人接续传统,上演大量传统相声,并在演出中学唱戏曲、曲艺,参与戏曲演出,同时也恢复了过去班社体制,体现出较为明确的接续传统的艺术追求。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声来说,接续传统应集中于艺术层面,深入挖掘传统段子及传统的表演技巧,并以审慎的态度剔除"传统"中的不良成分,从而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实现艺术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9.
邹青 《文化遗产》2014,(1):77-87
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后,昆曲清唱在文士曲家之间广为流行.以《吴歙萃雅》和《南音三籁》为代表的曲集关注晚明曲坛的流行状况,并对“唱者”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探究晚明昆曲清唱曲坛风尚的凭借.它们以“合律依腔”、“便于歌唱”为选曲标准,对曲体规范有着比较纯粹的追求,在文采与规范产生冲突之时,舍文采而重规范.因此,在“曲体变异”导致音律乱象,新制曲文常常违背“本调”的背景之下,编选者更倾向选择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前的作品,与晚明戏剧、散曲创作和戏剧搬演的状况有很大差异.显示了晚明昆曲“清唱”相对于“剧唱”的独立性,也彰显了晚明时期“诗乐传统”相对于“戏剧传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两淮盐政伊龄阿遵照清高宗谕令,负责主持搜罗、审查扬州地区的戏剧曲本,以期将字句违碍者销毁尽净。为此,伊龄阿、图明阿等人在扬州设立"词曲局",并延请一批人士,专门办理此事。此次与局修改剧曲的人员先后多达一百零九人,各有分工,堪称小型修书机构。其中与局者的生平行迹,尚未清楚,因取伊龄阿等十七人,作一考述,以供中国戏剧史、戏剧文化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锟 《新闻前哨》2013,(8):77-77
今年5月,以"明星代言问题食品不担责"为标题,不少媒体刊登了这则消息。由头是两高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下面一段话: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了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一般理解为不包括代言明星。于是"明星代言问题食品不担责"一说便铺天盖地闯入读者的视线,网友评论义愤填膺,标题党又一次忽悠了读者。其实,受访者后面还说了一段话:"司法实践中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代言明星如果兼具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发布者的身份而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仍然有可能被追究刑事  相似文献   

12.
肖蓉 《声屏世界》2013,(10):42-42
舞台美术设计是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的综合设计,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在导演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设计和创造出戏剧的背景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用以渲染舞台气氛,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然而,由于受舞台所限,舞美设计不可能做到“实实在在”,也没有必要造出完美的实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笔者以为,舞美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神似”。“神似”不但给设计者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也给观众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余地。  相似文献   

13.
以往学术界认为,中国传统戏曲具有娱乐人群、高台教化、写意性、综合性和以行当演人物等特点。事实上,中国传统戏曲包括历代于城乡戏台上表演的观赏性戏剧(杂剧、传奇、地方戏等)和在民间底层祭祀民俗活动中演出的原生态戏剧(赛戏、傩戏、目连戏等)。上述所概括的传统戏曲特点,只能适用于观赏性戏剧,而不能涵盖祭祀性戏剧。本文以山西仪式剧为案例,从演出生态环境、演出目的、演出场所、如何饰扮剧中人物和所综合的艺术手段等方面,来说明仪式剧演出主要供神灵享用,在娱神之余亦可娱人;演出场所除在固定的神庙戏台外,还可作流动性演出;装扮剧中人物不必通过行当,而由村民直接饰扮,并多为世袭制;融合的艺术手段较少,综合性不强。因此对全面的中国戏剧特点需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党洁 《北京档案》2011,(8):48-49
梅兰芳,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他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其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表演体系、德国布莱希特的演出流派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京生活50余年,留下了许多遗迹。梅兰芳的出生地——前门外李铁拐斜街45号,今铁树斜街101号  相似文献   

15.
<正>《小河淌水》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充满人性美的内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获得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常唱不衰。曾先后被国内外的音乐人士改编成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合唱曲、小提琴协奏曲、话剧、花灯剧、芭蕾舞剧、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演出。你知道《小河淌水》的源头在哪里吗?知道《小河淌水》是如何产生和走向世界的吗?多情的亚溪河淌水的那条小河,就是云南省弥渡县密祉乡的亚溪河。弥渡县是全国著名的"音乐之乡"、"山歌之  相似文献   

16.
抬故事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杂戏,或称"出故事"、"扮故事"、"抬高"、"抬阁"等,一般由十岁以下身着戏服的小孩站在抬起的四方平台上表演各种故事,故事内容丰富多样,表演形态独具特色。它是群众自发的表演活动,注重以形象达意,艺术手段具有综合性,兼具祭祀与娱乐功能,演出活动与组织形式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抬故事不是戏剧,但从发生学上看却与戏剧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它源于祭祀而后演变为杂戏表演,与戏剧具有许多共有的表演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内在语呢?是指那些在播音语言中不能表露、不便表露或者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朗诵艺术和戏剧表演中的"潜台词"或"潜语",实际上都是内在语。  相似文献   

18.
"导"者的称谓,时下使用频率极高.海空航行有"导航",高等院校有"导师",戏剧排练、影视拍摄有"导演",广播电视播映有"导播",阅读报刊有"导读",商厦购物有"导购",旅游观光有"导游",学者论著有"导言",等等.  相似文献   

19.
早在公元前206至220年的汉朝时期,"百戏"就已经出现了,而在百戏的集体演出里,角抵戏是一种将技艺融入表演中的戏剧艺术。本文就角抵戏的兴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最后指出了汉代末期角抵戏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7月20日至22日,"鄂尔多斯草原摇滚音乐会"上,"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时隔13年继香港红体育馆后再次同台演出。虽然窦唯在半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仍然闭口不唱,但庞大的音乐人阵容已足以挑起万名摇滚乐迷兴奋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