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文化学刊》2012,(4):137-140
本文以高满堂的工业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从其中的性别角色关系设置,来解码其所折射或隐喻的工业精神和工业文化价值。先从男性主导或日父权制规则来揭示改革前的工业精神理想性与霸权性、普遍性并存的性质,又从女性困境来揭示当下工业精神在适应强调生命自由、存在完满的后工业时代价值取向与服从既存生产模式及市场规则之间摇摆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伊家慧 《文化学刊》2015,(2):213-216
"人间佛教"是由太虚大师创立的佛教理论体系,经过多位高僧大德之发展后经由赵朴初先生弘扬壮大,为佛教顺应中国现当代社会发展潮流而生。"人间佛教"的理想是在人间建立如佛陀理想的世界,其具有美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质生活、极高的文明素质、优越的生存质量。赵朴初所提倡的"人间佛教"精神贯穿其诗词,他以诗意的语言将这种社会理想和理想社会的深刻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里以其诗词集《无尽意斋诗词选》为中心探析其"人间佛教"思想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新人的培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培育时代新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为其提供文化滋养,为此,应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德行,以德修身;注重家庭,营造良好家风;热爱祖国,家国情怀;心怀天下,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4.
翁良杰 《职业圈》2011,(21):95-95
作为电力企业女工,如何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和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如何维护和调动好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作用;如何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如何加快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以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切实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努力开创女职工工作新局面,我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电力企业女工,如何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和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如何维护和调动好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作用;如何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如何加快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以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切实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努力开创女职工工作新局面,我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辽宁在推动新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工业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发展的持久内生动力.该文对辽宁工业文化的生成逻辑进行了深入研究,如辽宁在创造无数个新中国"第一"中形成的奋斗创业精神、奉献担当精神、长子情怀、劳模精神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工业文化精髓,进而提出创新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昌是祖国的镍都,造就了在全国都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具备形成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的基础。但目前存在着工业文化旅游的产品过少,吸引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大、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对"镍都精神"的总结提炼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为有效利用金昌镍都工业文化旅游资源,加快金昌产业多样化发展,应着力做好工业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组建人才队伍和深化"镍都精神"的提炼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图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中国图案艺术中民族精神的内涵.认为基于中国原始文化体内部自发的抽象性和表现性以及始于商、周时代的"中和"精神是促使中国图案艺术得以延续发展的两根精神主线.此外,还为新世纪中国图案艺术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南行记》是中国现代作家艾芜的成名作,作品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素材,以"劳工神圣"这一时代口号为精神支点,塑造了滇缅边民群像,抒写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注入了作者的理想。追本溯源,《南行记》与众不同的叙述视角离不开童年记忆中祖母所讲故事"魏小儿西天问活佛"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君子最早见于我国古老经典,后经孔子改造与设计、孔子后学的充实而成为象征仁礼兼备、修己安人、"慎独"而"中庸"、厚德载物的理想人格,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南宋以后,孔氏后人南迁入衢,形成了以衢州孔氏家庙为物化象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孔氏南宗文化,君子思想由此在三衢大地生根发芽,为当地礼仪人文教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进了衢州的"人文有礼",是今天"衢州有礼"的思想活水。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和冲突是造成中美贸易战的深层原因。通过"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对比,可以窥见中美理想社会诉求的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理想社会的诉求,例如温饱问题的彻底解决,生活的富裕,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而美国的理想社会诉求来源于宗教使命,多表现为追求物质财富和个人成功,具有个体主义的特点。我们应该更注重发掘"中国梦"的精神、道德、修养、生态、人文等方面的经验,加大"中国梦"的宣传力度,并在更为广泛的跨文化交往中,不断深化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理解和认识,以期实现更为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弘扬屈原精神、传承端午文化,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举旗帜”工程,是创造性传承世界非遗的“聚民心”工程,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育新人”工程,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文化”工程,是精准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展形象”工程。建议以“全民抗疫节”为端午节日定位,以全民教育和数字化为手段,紧密结合爱国卫生运动、中医药文化振兴和文化旅游产业链,讲好屈原精神、端午文化的爱国主义故事、公共卫生故事、诗歌文化故事、文旅融合故事,通过采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项目保障措施,重点实施“八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13.
《庄子·天下》篇述庄子学行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与《庄子》他篇叙述庄子行迹所显示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原因多端。庄子在精神、人格上追求道通为一、至人无己、自然无为、虚己顺人,在践行叙事中却睥睨天下、傲视王侯,具有突出的自我意识和傲然个性。笔者从文献、生存论根源等各个维度对这种不一致性予以新的诠释:一是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理想本身即表明他具有非常突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二是这种理想若要影响社会,必须在践行中具有坚强独特个性;三是文献所述庄子思想与行迹均各自有自己的历程,需细致辨析才能适当把握。这提示读者必须整体、辩证、多维、过程、超越地解读《庄子》文本,才能准确地领悟庄子人格理想及其践行。  相似文献   

14.
苏轼词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诗为词",抒写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表现慷慨豪迈精神或表达人生感悟和哲理。从农村清新风光中,再现淳朴风情。把词推进为诗,且灵活多变,在音律、语言体制上进行创变,使词提升为与诗同等的文学地位。其二是"豪放词宗"。苏轼有意识地将词的题材拓宽并打破晚唐以来低沉的词风,表现积极向上,成为"豪放派"的开创者,对词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宫浩然 《文化学刊》2022,(6):120-124
“圣”是儒家最高的完满人格和治世理想,儒学本身即是一套以希圣、成圣为最高精神追求的修身治世之学。在孔子看来,圣人人格是不可企及的超越性理想人格,做一个正人君子、仁人志士则可矣;其本人也不敢以圣自居,认为纵是尧、舜亦与圣人有一间之未达。这一切皆缘于孔子认为“圣”是“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的超越性境界,“圣人”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至高理想人格和内圣外王之道的最高体现。基于孔子理想人格之教与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为中心对孔子圣人观加以考察,可还原其统合与涵摄的基本内容,亦可探求其所透显的儒学之精神。  相似文献   

16.
如何做一名受欢迎的职场新人,根本原则是要把握住:"做人要有道德修养,做事要有职业素养".文章对什么是受欢迎的职场新人进行了说明,并就如何做一名受欢迎的职场新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精神长久以来是踏实而认真的,那就是心无旁骛、凝神专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事实上,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新词,也不是舶来品。我们都曾学过"庖丁解牛""卖油翁"的故事,我国不止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更有建造出长城、故宫这样的世界级建筑的普通工匠,而许多延续至今仍然兴旺的老字号也正体现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  相似文献   

18.
路,承载着人类历史,延续着人类文明,也在传播着人类文明。公路行业文化以路文化为历史基础,是公路行业精神、作风、形象、奋斗目标、职工的思想状况、团队建设、道德规范、指导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行业文明的象征,是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公路行业进步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刘勇 《文化交流》2016,(11):81-81
正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广大文艺家用各种文艺形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创作了一批经典长征作品。油画艺术家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大型主题,通过精彩的油画作品,展现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彰显了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揭示了"不  相似文献   

20.
"长安画派"画家以"不断探索"的艺术追求开创性地完成了对西北地域题材绘画的挖掘,将沉寂千年的西北推向了中国艺术的中心舞台,确立了西北地区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新版图。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图像分析法,对"长安画派"以"不断探索"为代表的艺术精神内核,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为代表的艺术实践方法,以"写意精神"为代表的艺术精神气质作了较为深入的解读,旨在找到"长安画派"艺术精神对当代中国画创作,尤其是对西北地域题材中国画创作所产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