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虽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重大进步,但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和误区。作为传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过度包装与改编的负面效果已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将以金湖秧歌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装与改编的具体表现,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对"非遗"保护与传承误区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阜新市拥有8000多年前的"查海遗址",挖掘出土的玉玦代表了查海文化的文明高度。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和转型示范市,作为"世界玛瑙之都",打造维护好城市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阜新市民间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卓有成效。但是要想实现以城市文化品牌为聚焦点,助力阜新市这样资源枯竭经济转型的城市,必须大力挖掘和利用民间文化精髓,使其大放异彩,吸引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注目。文化品牌的建设与维护,政府的大力支持固然首当其冲,但是高校的的参与加盟将使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入到高水平的科研层面和文化创意层面,不仅使政府行为有效扎实的落实,更能走出一条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本文从高校科研向民间文化保护传承的延伸,试图从设计角度探讨阜新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主张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为阜新各类民间文化提供适合的保护传承途径;也为阜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具有文化深意与内涵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促进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教育传承,在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层面上,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理解和保护。地方高校非遗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是多元的,本文以黔西南布依族服饰为例,结合现阶段高校教育模式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思维去思考、探寻行之有效的非物质文化教育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颜峰 《文化学刊》2011,(6):116-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播或言传身教等非物质形式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一起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厦。目前,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处于难以为继地步。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徐光启是明末积极学习西方科技知识的先驱者,"徐光启精神"所蕴含的富国强国的爱国情怀、会通超胜的世界眼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及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数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颂和传扬。因为和徐光启有着颇深渊源,上海市徐汇区为传承大师精神开展了诸多传承徐光启精神的社会实践,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纪念活动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将铺陈"徐光启精神"传承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显现,在欠发达地区如何更好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焕发时代活力,充满生机,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话题。2018年川北大木偶以崭新姿态精彩亮相于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重新擦亮了非遗品牌,为欠发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焕发生机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为此笔者深入调查非遗品牌“川北大木偶”从“图存”到“惊艳”的蜕变,探索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创新机制,揭示了要坚持政府有效支持和市场化探索机制同步推进、实现人才传承与激励机制双向突破、引导品牌塑造与旅游发展联动协同的机制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7.
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壮族霜降节,是广西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其生存土壤不可避免地遭到弱化,如何保持原生态的文化底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成为传承与创新壮族霜降节的重要命题。护存壮族霜降节文化印记载体,提升壮族霜降节文化体验,做好霜降节文化活态传承,是壮族霜降节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为文化的再生和延续。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机构,发挥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非遗”教育,对“非遗”传承和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通过对学校已经开展的“非遗”传承现状及相关教学实践进行整理,总结在此模式下学校已取得的教学实践成果。同时,结合云南省会泽县“非遗”资源情况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当地的“非遗”资源与学校本科实践教学融合创新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9.
信阳民间舞蹈受荆楚文化、淮河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舞蹈种类多样,在长久的舞蹈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格。自2007年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以来,信阳民间舞蹈非遗保护工作立足长远,稳步发展。但由于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日趋深化、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薄弱、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等现象的显现,如今信阳民间舞蹈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聚焦信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舞蹈,依托文化生态的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利用等静态保护方式,结合民间传承、艺人传承、教育传承等动态传承途径,完善信阳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体系,进而推进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正>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外宣实践,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它以世代相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世代间的智慧累积与创新实践。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银饰制作技艺,就是这样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唯美形态、复杂工艺和富含象征意义的设计,引领我们探索水族人民的历史轨迹、社会规范以及美学观念。然而,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人口流动、知识更新的增速,全球经济加快一体化。这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忘、舍弃、破坏、失传甚至消亡的危机。本文将以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的银饰制作技艺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呈现其在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评说,提出在评审有关项目时,应注意谨慎分辨精华与糟粕;同时对一些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关联的项目,要注意其文化功能的转化;在将“非遗”项目作为旅游文化资源来开发时,要保持其本真性,避免不适当地娱乐化与商业化,从而造成对其特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育人背景下,校园重视运用非遗文化展开教育活动,如何充分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实现非遗进校园的目标,成为学校要探究的问题。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该文针对非遗进校园的必要性、现状与实施策略加以探究,探究结果表明:非遗进校园有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五育并举、扩充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学校需健全基本框架,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因地制宜,三级课堂联动,善用网络资源,还要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赋予非遗文化教育长效性、特色性、经常性与专业性,继而提升基于非遗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动漫文创对本土文化的活化与传承,是在深入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在文化创意活动和艺术创作中对本土文化进行的艺术解构与艺术诠释。本文以福建地方文化为例,深入分析地域文化脉络与文化根源,在错综复杂的地方文化中挖掘并提炼合适的文化元素,结合数字技术在现代语境下诠释本土文化,提升文创内涵建设、丰富文化的活化形态,带动动漫文创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联动效益和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了当前太谷秧歌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以非遗的活态保护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非遗存在的活态传承、保护等问题,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了乡村旅游与非遗活态保护融合发展、非遗产业化、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建立文化经纪人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增加政府及民间投入等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思路,以期为太谷秧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三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全面研究其保护与更新路径可有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再生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与活态传承,已成为当下保护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三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单体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基于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信息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归纳分析,提出数字化适宜性更新策略和县域层面的系统性预防理念,实现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动态保护、动态管理和活态再生。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中医院作为“丁氏痔科医术”的保护单位,10年来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承保护与管理实践,从文化传播、科技立项、数字传承、“线上+线下”教学培训等方面不断实践探讨,逐渐形成一套数字化保护传承与管理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法,逐渐形成一支国家级非遗“丁氏痔科医术”学术传承人才队伍,取得高水平的家传秘方和经典术式临床研究内容,达到肛肠疾病中医诊治较高的诊疗水平,争创国家级专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的活态存在注入更加强大的再生动力。该文详细阐述了运用现代化技术非遗“丁氏痔科医术”的传承创新发展,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做好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昀 《中国名城》2020,(4):76-81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活态廊道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运河遗产资源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分析,客观归纳当前苏州段运河的发展瓶颈,并借鉴国内外典型线性遗产廊道的成功经验及发展模式,从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生态环境、统筹规划旅游产品谱系、创建运河文旅品牌、推动产业融合创新等方面,构建苏州段运河遗产廊道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以期为中国大运河遗产资源的统筹保护、有效传承与活态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借助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独特的红色文化优势,收集整理在革命战争年代留存的许多珍贵的红色文献,建设绥德师范校区红色资源馆藏库和数字研究平台,不仅是保护红色文献资源的需要,也是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的需要。该文阐述了绥德师范校区红色文献的收集整理方法,研究了国内红色文献数字化加工技术,提出了绥德师范校区红色文献的数字化方案和实施流程,以期为高校图书馆进行红色文献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白晓荣 《文化学刊》2022,(5):133-136
在精准扶贫指导与福利多元趋势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是实现农村脱贫的重要方式。社会组织依靠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参与农村教育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鼓励并支持动员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本文以×机构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经验与模式为研究内容,重点探讨×机构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具体的参与模式,以及经验总结与反思,进而探讨如何在政府与政策及社会组织自身层面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