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有的教师对宏观目标理解不透、对中观目标重视不够,导致微观目标定位不准、内容理解窄化或泛化,影响课程思政实效。课程思政的宏观目标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中观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微观目标是围绕核心素养,实现价值塑造。课程思政不是外部强加给学科的负担,而应是学科教育内在之意。教师要从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夯实学科思想教育等四个方面把握课程思政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三化”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要求。系统分析、梳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涵、目标指向,从而说明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现探索就是要使其本土化、现代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智能思政建设既是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之困”的回应,也是向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本质的回归。推进高校智能思政建设,既要深入研究智能思政“何以必要”的合法性问题,澄清价值意蕴;也要深入洞究“何以可为”的现实性问题,厘清现实要求;还要深入探究“何以突破”的创新性问题,廓清实践路径,从而推动智能思政建设的“祛魅”“解码”“纠偏”“破藩”,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的落实对课堂教学产生深刻影响: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性学习的高期待,要求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效率化,促进了育人为本的课堂文化生成,推动了学生身份认同。这将催发教学行为形成追求精确性、有效性、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发展指向,这些行为指向具有推动课堂教学走向精准、深度、生长和整体的发展价值。明晰教师精准指导行为,营造学生有效学习氛围,坚持师生多向度倾听,唤醒师生内生情感互动,是达成教学行为指向的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客观上要求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职思政工作是融合高职特点的意识形态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可为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文化培育、制度完善、对外交流与党的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能力支撑和价值引领,增强高职开放交流的主体自信。现实中高职思政工作容易被专业建设所虚化,或盲目仿行普通高校思政模式而弱化,或在教育的开放交流中边缘化。新时代要把握和遵循高职思政工作规律,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价值引领功能,在实践创新中增强高职思政工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选取2022年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容体系”和“编排体例”的框架,从个人、人际、社会、生态四个维度对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内容进行剖析,发现总体分布合理、教育价值达成度高,但生态维度即与自然关系的课程思政内容较少。建议从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定位、平衡课程思政内容比重、提升教师学科育德素养等方面强化英语教科书课程思政内容的育德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属于企业价值实现的总目标,本文主要讨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利润实现的现实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价值实现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李东晓 《文教资料》2007,(28):165-167
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是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实现高校德育价值目标,要以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保障,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隆长义 《教学月刊》2022,(Z1):83-86
形势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适应国内外形势的能力、传递正能量、增强担当意识的教育任务,可引领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认识形势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体现方向性、时代性、针对性与主题性;还应优化议题、强化辨析,设计可操作的活动流程,精选案例以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以深化社会实践,搭建平台以强化技术支撑,使形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杨虎 《文教资料》2013,(4):174-176
实践教学过程中讲求师生互动,“教”与“学”的关系就是“导”与“演”的关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其目标,必须充分做到“导”“演”互动。利用好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平台,分析其可能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任何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既要有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的支撑,也要有哲学的指导与帮助。以哲学思维对思政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既是思政教育存在性、合法性的理论前提,又是保持其实践活力的重要所在。文章从哲学思维引领思政教育的学理支撑和实践要求出发,探讨思政教育的实践哲学和实践指向,旨在以哲学系统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助力思政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现实价值,要实现其价值,需要在发掘专业内容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考核手段等方面努力。高校专业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育人意识,建构全新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全程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党史是我党和人民群众历经艰苦奋斗所积淀的精神财富,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接受党史教育,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精神至关重要.文章从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思政课学习的基本需要、提升高校学生政治素养的客观要求三方面解读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并围绕摒弃固化教育理念:党史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5.
要造就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优秀青年,使他们真正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锋力量,高中思政课需要优化教学,做到事例真实精准、问题思辨开放、活动序列高效,并能够整合拓展教学内容,从而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意识、人文道德、科学创新这三个维度论述了中学数学课程“育什么德”这个根本问题;从教师楷模、数学家精神、社会时事热点、数学使用价值和数学史这五个方面融合创新了5S教学法;从课堂教学、专题课程讲坛、专题网站建设、课外书籍阅读、校园文化建设这五个维度整合构建了5W课程体系,研究了“怎么教”这个核心问题;从制定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课程思政教师培训体系和平台、形成集体备课和研讨制度、建设示范课和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这五个层面探讨了“怎么建”这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历史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感觉,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在价值指向上倾向教育学科,致使学科特征不明显。历史学的研究理念和方法,能够给教育史学带来新的研究增长点,研究教育的本源——教育活动,是教育史回归历史学的一个基础。而历史感在教育史研究上的呈现,是包括研究对象、史料、方法、效果的多元结合,研究者和接受者对于学术作品的感悟,是衡量学术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主张仁爱诚信、追求内圣外王,倡导自强不息,这些传统文化精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思政教育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协调学生人际关系、增强诚实守信、陶冶爱国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该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呢?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内涵、意义和作用、实现路径等几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求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立了生物学五大新课程目标,其育人指向分别是:有知识、会行动的人;有方法、能思考的人;有能力、懂实践的人;有态度、乐探究的人;有责任、讲贡献的人。这既体现了“育人为本、素养铸魂”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又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要培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的一种具体表达。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是指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润物无声的隐性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各种综合素质教育,专业精神激励和道德价值观教育,世情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专业案例具体印证等.要保证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立德树人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