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关系到乡村的长远发展问题,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战略工程,而乡村教育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教育振兴了,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地方高校与乡村教育振兴共生共荣,以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为己任则是中国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对地方高校提出的重要命题,亦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地方高校应将服务区域教育振兴列入办学主旨之一,健全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乡村教育的内驱力,建设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新型智库。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为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业已成为时代要求。由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条件与困境、路径与策略进行了探讨,集中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学生发展”“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互动”等五个议题展开讨论。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教育研究者、实践者都应当关注并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3.
杨军 《甘肃教育》2023,(5):47-50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年正式实施,为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指导,这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期间,可借助教育信息化改革契机,从教育角度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此,文章对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展开阐述,总结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站在乡村小学角度,针对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现有问题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旨在加速乡村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必然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是乡村教育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问题流、乡村教育政策实践积累和变迁的政策流、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教育公平内涵深化的政治流三流耦合的结果。基于相关政策文本发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定位是发挥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作用,参与主体是以内部主体为主形成发展协同力,施策内容是聚焦在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施策方式上偏好运用能力建设工具。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可从政策议程维度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从政策要素维度挖掘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实力,从政策工具维度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育振兴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意蕴体现为:其根本在于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基础在于协调乡村两个文明建设,动力在于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互促共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困境表现为:乡村教育发展现实样态难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学校日渐萎缩难以支撑乡村教育现代化,乡土文化日渐式微难以协调乡村两个文明建设,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尚未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面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多重现实困境,应从提升乡村教育服务能力、建设乡村新优质学校、重塑乡村教育文化自信和赋新生态教育价值入手,全面振兴乡村教育,从而以乡村教育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支撑乡村教育现代化,推动乡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乡村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根据、主要内容、教育地位等进行分析论述,以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为助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由追求义务教育的普及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新飞跃。乡村教育不仅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夯实乡村人才资本的重要利器,能够为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但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离农”与“为农”的价值选择困境,面临着城乡地区教育质量差距大、师资、生源力量薄弱等挑战,乡土文化历经价值涤荡,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因此,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乡村教育创新发展;补足乡村教育短板,厚植乡村文化振兴基础;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石;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明确乡村教育目标指向,进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推进乡村现代化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以高质量的乡村教育赋能乡村高质量振兴,主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的乡村人才。乡村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乡村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途径,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乡村双创型人才,既能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也是形成乡村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基于乡村振兴视角,通过分析乡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目标和机遇,面对的现实困境,从人才理念、导师队伍、课程体系、培养路径与机制方面提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乡村教育整体面貌虽然大有改观,但缺少质的变化,部分乡村教育依然存在家庭教育不足、学校发展不力、社会重视不够等问题。重塑乡村教育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创新乡村教师发展路径、构建乡村教育支持平台是解决乡村教育振兴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教育均衡发展再到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乡村教育受到了质量之变与质量之不变的矛盾影响。农村地区教育经费、学校、师资的改善和城乡教育发展差异、趋势、结构的不变对立运动,容易让人们陷于城乡教育二元对立思维,表现在城本抑或农本的价值困惑、外援抑或内生的路径依赖、疏离伴随互联的时空变局三方面,这些二元对立限制了乡村教育发展并进一步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通路。基于此,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在价值上破除二元对立思维、策略上强化城乡一体格局、时空上促进技术赋能学习内核,让乡村教育回归乡村和教育本身,以实现乡村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重大,乡村学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本文以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乡村振兴和乡村学校教育的互动逻辑关系。乡村学校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乡村振兴起巨大的助推作用,而乡村振兴则为乡村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支持。审视当前影响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三大主体——课堂、教师、学生,未来应该落实乡村学校教育实现“小班化”“数字化”“乡土化”“个性化”的变革,构建“理想信念、角色认同、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师服务体系,抓住优质乡村学生生源、增强乡村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这几个突破方向。以乡村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构建乡村社会发展共同体,实现乡村学校教育和乡村社会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2.
徐金海 《教育研究》2021,42(10):24-34
乡村教育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育与社会整体发展不相适应,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历了快速"萧条期"及趋于"回暖期",依然面临着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乡村教育发展整体逐渐式微等问题.乡村教育发展式微现象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裹挟式逻辑、内隐式逻辑、虹吸式逻辑以及嵌入式逻辑紧密相关.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振兴,需要从教育现代化整体发展的角度系统考量,以"人的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更加注重"学生本位",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为契机,真正回归"乡土本位",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以"城—乡连续性发展"为方法论,不断凸显"教育本位",实现城乡教育现代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乡村振兴,内含着推进农村教育振兴。农村教育振兴不只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与目标,同时也对乡村振兴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乃是乡村振兴之本。由此,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振兴的深刻关联便不言自明。新时代赋予农村教育振兴新使命。这种新使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需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上认识农村教育振兴,增进全社会对农村教育振兴的共识。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乡村现代化寓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之中。在一定的意义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质上就是推进乡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包含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农村教育现代化。可以说,农村教育振兴就是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中国特有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目标决定了农村教育振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把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为社区教育的重要使命.南京社区教育紧扣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建设,依托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以基地创建为契机,实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项目申报为抓手,提升社区教育中心为农业服务能力.通过加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提升社区教育的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实现南京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亦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作为与乡村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形式,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西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调查发现,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办学条件、管理体制和乡村人才供需矛盾问题亟待破解,具体表现为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布局不均衡、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生态相脱嵌等多维困境.为此,针对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及管理体制问题,需要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工程,同时以推进科技学院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等问题;破解乡村人才供给矛盾问题需要对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启动乡村人才学历提升和技能提升工程,实行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全方位地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乡村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由关注政府行为的决策者作用转向强调执行者在政策执行中的适应性,再到关注执行者参与政策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四川省县域内乡村教育振兴的案例,发现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作为有自身优势潜能的能动者,通过政府部门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乡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衔接与有效合作,形成乡村教育政策协同育人机制,激发乡村教育振兴政策宣传的积极性、多层次协商规划乡村教育振兴活动、乡村需求与乡村教育政策实施协调搭配、扩大乡村教育政策实施效力,使乡村教育振兴初步呈现出积极效果,进一步突破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展望未来,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能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应立足我国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外研究实践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高颖  张启龙 《知识文库》2023,(10):45-4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形成良性循环,中国的乡村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8.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几年来,吉林省农安县把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实施乡村教育振兴的底部抬升工程,大力实施“146”计划,开创了农安县乡村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了新时代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展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发挥应有社会功能的有效策略,也是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途径。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分析二者的外在联系,进一步阐述高职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发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可有效加大农村招生规模,培育新型农业建设人员,推进乡村劳动者的道德和技能的全面发展,加强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11日第02版报道: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