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生,这一点连我爸爸妈妈都很惊讶,因为从初中开始,他们就忙着开饭店,晚上都是我一个人在家,他们也没太为我操心,但是我的学习成绩始终不差。  相似文献   

3.
<正>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光头,光头现在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标志了。但是在很多年以前,我也曾经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这是真的。在我小的时候,我的发质特别好,很服帖,很柔顺。我从来都不需要用梳子,我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用手捋一下头发,很自然就捋成一个三七开的小分头。当时我的一个绰号就是"小分头"。后来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洗头,一抓自己的头发,我的天啊,掉了一大把,从此以后,我就开始一大把、一大把地掉头发。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位很优秀的小学教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她的班级里也存在一个问题学生,这孩子叫田野。10岁的孩子,成绩中等偏下,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作业也做得马虎。田野的父母也是头疼,平时得对孩子三催四劝,才能把他"请"上书桌学习。有一天,这位老师在评改试卷时,发现田野在试卷的作文处留下空白,里面只写了歪歪扭扭的三句话:老师,读书有什么用?我不喜欢读书,我是为  相似文献   

5.
经典碎片     
《大中专文苑》2008,(8):80-80
◆我远离田野已很多年了,虽然一直住在乡村里,但是田野就好像一个熟识的背影,知道是他,所以根本就不会去想他是什么样子。而向日葵,田野当中的黄色精灵,这位乡村精神的不二代言人,已一步一步远离了我。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在陌生人面前,我总是表现得很拘谨、紧张,从不主动邀人说话,也不敢大声说话;朋友聚会时,我多数是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只有在非常熟的人面前,且旁边没人的时候,我才会放开胆子说话。这使我很郁闷,也很痛苦。我曾经想试着去改变,逼自己去说话。每次事前都准备好很多话题,也不时提醒自己一定要鼓起勇气,但是当我站到一个人身边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有等别人先开口,如此下来,还是没有丝毫成效。现在我已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每天就吃饭,上课,上网……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但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从来都没有放弃,也都不敢放弃。很快…  相似文献   

7.
杨永龙 《辅导员》2011,(23):28-29
宏伟:您好.我很希望您的帮助!有一件事情困扰我很久了.曾经的我很喜欢表现自己.但自从转学后.就变得很不自信,尽管后期自己的成绩很好.但是在班级回答问题每次都很紧张.甚至会发抖,声音也发抖,再得同学们都笑我,自己也讨厌自己.就连读自己写的优秀文章都不能读下来。自我介绍时我也紧张得不行.声音也发抖,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2-102
问:我的孩子7岁,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他一直都很听话,但是最近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一看到新的玩具,他就要。如果不满足他,他也不管是什么场合,就开始又哭又闹,非常难看。我没办法了就只能满足他。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离离原上草     
<正>故乡那片田野我很熟悉,就像熟悉我自己的手掌。我为那片田野作过许多念着好玩的命名:一条小河叫密西西比河,一个水塘叫的的喀喀湖;有一个小树林子因为远,走着累,就叫达累斯萨拉姆;读过海明威的一部小说,就把一个小土墩命名为乞力马扎罗……我把这片田野看作一个小小的世界了。有的田埂笔直如尺,把土地划成等面积的田亩;有的田埂则像一根柔软的缎带,很诗意地飘在林边河沿。有的田埂处在高田和低田之间,或者处于田与沟渠之间,起着实质性的隔断作用;有的田埂只偶尔起到交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剧场A:老师,我最近真的很无助,很痛苦。昨天上课随堂小测,我同桌有一道题不会就问我,我本来不想回答他,但是他总是问,我就趁老师不注意将答案写在小纸条上给了他,但是扭头的时候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最后是我们俩都被批评了,可是我真的好委屈啊。回想起来,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从小到大真的经历了太多了,我经常感觉自己好窝囊啊!要是我直接拒绝就不会有这么多事了,但是我真的很害怕伤害到别人,更担心伤害到我们之间的友谊,所以就一直持续处在这种拒绝不了别人但是自己又很痛苦的状态里,我究竟应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11.
JOjO 《求学》2023,(3):73-75
<正>前几天,我收到了一则留言:“你好,我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扰。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很要强的女生,也一直以此为傲。我觉得自己长大了,遇事不就应该自己解决,少去麻烦别人吗?但是我最近觉得自己很孤单。这段时间,学习不太顺利,心情特别沮丧,已经连续好几天一个人躲着哭了。虽然爸妈常常主动来嘘寒问暖,我反而故作坚强,甚至嫌弃他们很烦。要强到底是不是件好事?”我想对这位同学说,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6,(7):24-25
我生下来就是自闭症,几乎所有的自闭症患者天生就是自闭症。但是通常家长并不知道,他们认为他们的宝贝是完美的……我看起来很让人感觉不舒服,但是很聪明……但是后来妈妈告诉我,我是一个很难带的婴儿。我很会哭而且睡得不久也不安稳,我的自闭症朋友乔,他妈妈说他是一个从来不哭,非常乖的婴儿,所以我想自闭症患者之间从婴儿起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俞婷 《中学生博览》2023,(15):22-23
<正>菜鸟问疑:老师,我最近接到一个非常焦虑的妈妈的电话,说儿子在学校完全不学习,上课不听,作业不做,就只想着玩儿。还时常闯点儿小祸,开学一个月老师告了3次状。但是在家就很乖,该做的家庭作业、课外练习都很认真地完成了,所以成绩也算过得去。妈妈焦虑的地方在于,孩子这样的学习习惯(在校不学习)太糟糕了,下半年到了初中怎么办?此外,家长还纠结于择校问题,是选择管理严格的市中心名校,  相似文献   

14.
很喜欢看村上春树那些唠唠叨叨东拉西扯的随笔。这几年出的他的一堆随笔小册子中版的我都买了。相反,我倒是不怎么待见他的小说了,都是一个味道。若说谁的小说都是一个味道,那是不太妙的评价;若说一个人都是一个味道,在我看就是一种赞美,意味着此人稳定、可靠,适合做朋友(我招架不住那种天一脚地一脚的朋友)。我没有把村上的随笔当作一种本来欣赏(这很抱歉),我就觉得是在听一个很中意的老朋友在嘟囔,听得我扑哧扑哧地乐。  相似文献   

15.
花之恋     
我没看见张扬惨白的脸,没有。我躲藏在角落里,安静地哭。凯走过来,不敢看我的眼睛,低声说:“水水,这是张扬让我给你的……可是,我忘记了。”我接过来。是一束将要枯萎的野花。凋落的样子,就像张扬的生命。花之恋。学校后面,有很空旷的一片田野,衬着蓝得很纯粹的天。没有主课的下午,我和张扬就逃课出来,到田野里玩。张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水屋”。想到水水屋去玩,又要逃过老师的眼睛,就只能翻墙。我那时调皮得像一只猫,为了到水水屋,不怕千难万险。学校的墙并不高,但我还是翻得很困难。而张扬像一只壁虎,很轻…  相似文献   

16.
丁发炜 《福建教育》2022,(20):58-61
<正>小朋友都喜欢听童话故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小朋友都喜欢看科学书籍吗?这一点可能就不太确定了。因为常常有家长问我,孩子只爱看童话书、漫画书、故事书,不爱读自然科学书,这可怎么办?我说,是不是你给孩子选的科学绘本太深奥太晦涩?学龄前孩子们听不懂也看不懂,那他们当然就不喜欢了。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在别人看来很好的家庭。我的家庭很富裕。我爸爸在一个公司里做老总,老总就是什么都管,挺神气的。他们公司里的人都很怕我爸爸,还经常给我爸爸送礼物呢。我妈妈在一个广告公司里工作,工资也很高。按说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我应该很高兴了吧?可我怎么一点也不高兴啊,我的心里很烦,因为我爸爸妈妈老是吵架。我真希望自己能够早一点考上中学,离开这个家,过住宿的生活。 我再也不想做父母之间的夹板了。他们一吵架就叫我评理,这真的使我很为难。如果我说我爸爸不对,我爸爸就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还说他再也不给我零花钱了,将…  相似文献   

18.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的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相似文献   

19.
高中梦痕     
我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是在1979年,那时候高中只上两年。两年高中生活,的确像梦一样,不知不觉,就梦想成真了。这梦说起来有滋有味,回想起来,又觉得很不容易。当时,国家拨乱反正不久,百废待兴,老百姓过的都是苦日子。相对而言,学生的日子“优越”多了,至少在我身上,有这种感觉。我的家在横岭的农村,俩哥一个姐,都在务农。全村的同龄人,也就我一个人上了县城的“重点”,不用“锄禾日当午”,可以梦想“学而优则仕”。坐在教室里,读古今诗词散文小说,走神了,就想起我哥我姐以及我曾经的玩伴,他们或在烈日下割麦,或在月…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孩子:你一直讨厌我抽烟,我也十分渴望戒烟,可是,我一直都没有做到。很惭愧。今天就给你讲讲我抽烟的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1983年,19岁的那一年,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我们宿舍里有八个同班同学,其中有两个是瘾君子。他们有一个习惯,掏出香烟的时候总喜欢"打一圈",也就是给每个人都送一支。这是中国人在交际上的一个坏习惯,吸烟的人不"打一圈"就不足以证明他们的慷慨。我呢,那时候刚刚开始我的集体生活,其实还很脆弱。我完全可以勇敢地谢绝,但是,考虑到日后的人际关系,我犯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