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引言"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也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但在翻译研究领域,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成人文学的对外翻译研究,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特别是对外翻译研究很少。想要通过中国成人文学的对外译介,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固定思维和既有看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偏见更少,接受能力更强,因  相似文献   

2.
言论集纳     
<正>浙江大学教授许钧在2017年8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文化译介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一文中认为:中华文化的译介要注重系统性。当前,社会各界尤其重视中国文学的译介。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译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华文化要真正"走出去",应以思想为先导。中华文化有根、有源、有脉,这些都体现在中华文化典  相似文献   

3.
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走出去"成为重要外交战略之一,如何实现文学的有效传播成为当下研究的焦点。《三体》系列的出现,不仅让科幻重回大众视野,也使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在海外赢得了赞誉。《三体》作为第一部获得科幻界"星云奖"和"雨果奖"提名,并最终将"雨果奖"纳入囊中的亚洲长篇科幻小说,其首次在海外主流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译介效果及其译介过程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具有启示性,值得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复强调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江苏着力打造传统文化精品工程和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用西方观众熟悉的形式传播精彩的中国故事,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子。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一是突出亮点,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2014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促进文化"走出去",江苏在实践中开拓思路与模式,创新传播形式和载体,探索针对异域文化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积极主动"借船出海"广辟渠道,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基本做法(一)树立特色品牌,彰显文化魅力近年,江苏以"凝练文化精髓、传播文化基因"的思路,打造了诸如"感知江苏""同乐江苏""符号江苏""美好江苏"等一系列集系统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外宣品牌体系。"感知江苏"是以整合文化艺术、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6.
地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在流动性和全球化背景下,固守地方壁垒、脱离全球化轨道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如何能够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出地方性的声音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跨文化的译介和传播中,语言的沟通和桥梁作用突显,其中翻译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地方文化所具有的内在独特性,往往需要谙熟地方性知识的主体才能真正理解。本文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之下,以沂蒙地方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为例,探讨建立在地方性基础上的地方文化对外译介模式和翻译实践,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海军拉开了"走出去"的序幕。近年来,中国海军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行动经验,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同时,不断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交往格局,给该议题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展示大国军队形象、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实际效果。新时代,做好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外宣意识,找准议题精准传播,加强面向西方主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中国海军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新兴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树立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而翻译作为交流文化、沟通思想的桥梁,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现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直接作用(即内部路径)。除此之外,与翻译工作相关的间接因素(即外部路径)对文化战略的实现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也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文章从文化传播与译介规律入手,提出了文化"走出去"的五种外部路径:遴选译介作品与跨界对话;厘清翻译模式与人才培养学者化;讲好中国故事,超越"中国威胁论";建立版权代理制度,扩大作品的海外传播力;树立"和而不同"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红色文学担负向世界传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塑造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生活形象,为我国促进外交,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沙博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促进中西方国家文学层面的交流。胡庚申教授最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以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该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沙博理译介的茅盾作品《林家铺子》和《春蚕》,分析其红色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探讨生态翻译学如何具体解决案例,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探究中国红色文学的翻译策略选择,以期为中国红色文学的英译及中国红色文学“走出去”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文社科英文期刊在我国期刊和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独特的历史传统、语言、文化特色和国情,使得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汉语世界》作为我国语言文化英文期刊,在"走出去"方面做出大胆探索。本文以该刊为例,探讨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在对外传播中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民族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以译介学为研究理论,从译介主体、内容和受众3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本质上是文化的对外传播。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途径。传播活动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才能成功。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选材需要以传播环境作为参照,才能有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适应传播环境,翻译选材要秉承平等、交流、互助及共享的原则,以造福于人类为目标。翻译选材的内容要避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与目标语社会的冲突,辩证处理文化内容、受众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中外文化态势的变化,确保中国文化顺利地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向世界传播哪些文化价值观、如何以对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如何评估"走出去"的效果,都是有待探讨的课题,而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提升我国整体翻译水平,关键在于培养一支跨语言、跨文化、跨领域的高素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一步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是现代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形式.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以及国外跨国公司成功并购的案例,提出了可供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参考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两者相互统一、有机融合。中医文化要“走出去”,中医典籍的翻译至关重要,不仅要重视医学科学精神的对外传播,同时不能忽视医学人文精神。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黄帝内经》蕴含“以人为本”“医者仁心”“医患和谐”“未病先治”等丰富的医学人文精神内涵。该文在传播学5W模式指导下,对比吴连胜、吴奇父子和李照国两个《内经》译本,探讨医学人文精神相关译文的译介策略和译介效果,通过分析提出建议:在中医典籍翻译中,译介内容需要从“重科学轻人文”到“科学和人文并重”的转换;译介主体需要兼备“古汉语—现代文”“汉语—英语”两种语际翻译能力;译介策略选择上需要灵活变通、有机互补。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的出版"走出去"肩负着实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拓展国际出版市场的多重责任和任务。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国内外传统出版传媒业正在向数字化转型。在欧美发达国家,数字阅读已成为主流。2011年,亚马逊网站的用户购买Kindle电子书的数量已经超过纸质版图书。2012年,《大英百科全书》停止了纸质版的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走出去优势更加明显。因此,我国的出版"走出去",应该将数字出  相似文献   

17.
正一般而言,传播力是传播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既着眼于传播的硬件和范围,也取决于传播的精度和效果。本文尝试从对外图书出版能力、国外发行能力和国外实际落地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图书走出去进行传播力分析。对外图书出版能力对外图书出版能力,是衡量图书走出去传播力的重要评估参数。我国图书走出去生产环节,是一种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对外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现状与策略图书走出去肩负着实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拓展国际出版市场的多重责任和任务。近年来,我国图书走出去的规模日渐扩大、模式不断丰富、影响持续增强。但是,在传播扶持政策、企业生产、发行营销和落地覆盖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和改进之处。需要加强地域战略布局建设,加大推动对外出版企业走出去力度,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步伐。同时,培育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走出去"是树立城市良好对外形象、增强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浙江通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活动,深入研究开发世界性与民族性兼备、外国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在对外展示和传播浙江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世界文化保护和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学习国际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着力破解浙江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以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全面完整地建构浙江文化改革发展路线图,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18年8月16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系列高端沙龙之"壁垒与对话: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在北京举行,一大批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跨文明对话的语境下,探讨中国文化如何打破壁垒实现真正"走出去"。会上,来自多伦多大学的沈清松教授用"外推理论"阐释了自己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独到见解,他指出,文化"走向陌生人的心灵包含三个层次:语言外推、实践外推和本体外推"。只有经过这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外推,"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才能"适用于别人,适用于别人的脉络,适用于大众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