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基于可供性概念的研究产生了大量成果,不仅丰富了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而且该概念的分析场景已扩大至用户与新媒体关系的学术讨论。但是,已有研究存在着概念内涵过于宽泛、不同细分领域难以进行有效学术沟通等问题。对于数字媒体的理解,有必要回归到可供性概念最初的生态心理学视角,依照其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的阐释来归纳可供性对数字新闻学研究的意义。可供性概念从生态心理学发端,在设计研究与技术研究中进一步发扬光大,现在进入到数字新闻学领域,新闻研究者藉此分别从生态学与心理学角度阐释数字新闻业的新现象。一方面,可供性概念促使我们树立动态的观念,以动态的视角考察媒体和内容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供性概念鼓励我们关注使用者的认知与情感,克服数字时代新闻学研究对技术的过度迷恋。可供性有助于突破新闻学研究的固有边界,结合跨学科研究成果发展数字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政治、传媒经济、媒介生态以及新闻学教育的现状等四个维度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对于新闻媒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新闻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今天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便在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因此强化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升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在新闻学教育中的地位应当成为中国高校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数字媒体生态带来了高度开放的新闻生产机制与极大丰富的新闻形态,新闻生产者尝试通过形式、文化与价值方面的创新来与用户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使得新闻内容(产品)呈现出更鲜明的美学化倾向。具体而言,数字新闻的美学化趋势建基于数字媒体架构的“技术-文化共生状态”,并在实践层面体现出符号繁博化、叙事接续化与风格崇高化等核心媒介特征。美学化趋势的出现表明,数字新闻学研究应当吸纳来自艺术学和美学的理论资源,超越信息论的局限而实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闻学     
《河北自学考试》2014,(6):75-75
专业解读 新闻学即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虽然是文史类专业,但是更多地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主要培养拥有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初新闻学萌生以来,对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认知与诠释经历了从采访对象说到受众心理说、记者为主说、认识主体说的历史发展过程,而认识主体说高度概括了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涵,具有哲学的理性色彩,切合学科发展的客观实际,是一个科学的论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观点,并根据当代中国的实际,对新闻的性质和作用、新闻的真实性、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新闻改革等新时期新闻学理论的热点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7.
郑闻 《现代教育》2005,(8):28-30
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以新闻实践活动为经线,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纬线,建构该学科的框架,从心理学视角来探索新闻认识主体的心理特点:因而掌握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把握心理学与新闻学的结合点是学习该学科的难点;而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去阐释新闻主体的心理活动,则是学习这门学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党报新闻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鲜活课题。党报新闻学具有现实与理论双重价值。党报新闻学研究是对我国80年党报发展实绩的理论回应和对新世纪党报新思路、新举措、新局面的科学前瞻。党报新闻学有理由以其独特的丰富内容为全球新闻传媒研究提供一个中国特色新闻理论产品。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首先厘清受众的中心地位与受众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了受众勿庸置疑的主体地位其次从新闻的本质、新闻本、新闻价值、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等新闻学基本范畴的角度,考察隐含其中的受众主体性;第三分析了受众主体性迷失的几种原因和表现,作认为,“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受众主体性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怎样提高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性,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以来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1994年-2008年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通过对CNKI检索建立分类数据库,然后进行网络新闻传播领域学术进展的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1999年,为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的发生期;2000年-2003年,为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期;2004年-2008年,为网络新闻传播研究的繁荣期.文章并对各个阶段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述,希望从中发现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贡献,以利于学术界寻求更多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3.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歧义颇多,以至成为了理论上的一个焦点。在众多的价值理论中,有着一个共同的误区:混淆了新闻的本体价值和传播价值,甚至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的一般论述,应用于新闻价值的解读上,从而忽略了新闻作为特殊商品的属性。本文通过对新闻价值关系多层面的分析,对其本体价值和传播价值的分析论证,提出了新闻价值的隐性和显性的不同价值层面的事实存在,试图让新闻价值理论研究有一个更为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建明先生在其新《现代新闻理论》中尝试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陈述。该定义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新闻学上有一个重要理论叫“专业主义”.它是指新闻要具备。真实、全面、公正。等条件.新闻要以追求事实真相和真理为目标。世界著名的普利策新闻奖的评选标准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我个人以为.新闻专业主义关于新闻操作与报道的基本理论固然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倡导了新闻从业者为追求专业而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认为,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新闻学研究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得天独厚,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条件和方法意义,在新闻理论与实践中运用操作此方法,有利于新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闻”作为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术语,历来都是新闻理论研究的重点。但新闻界在“新闻”的定义上。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新闻理论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从“新闻”“新”的相对性出发,结合语言学相关知识.提出“新闻是相对于受众认知而言新的事实信息”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全球新闻业的数字化导致了新闻生产主体的泛化,进而推动了整个新闻专业文化的持续演变。在新闻生产的观念与实践中,以“记者”或“新闻从业者”为代表的“职业中心”体系不断衰微,“新闻人”成为数字时代理解新闻生产的核心概念。以“新闻人”为观念起点,传统新闻生产体系得以重构,不断确立多模态、分布式、介入性的新规则,探索构建以公共性与透明度为核心标准的新伦理体系,并在人际关系与意义流通两个交叠的维度上形成高度网络化的新生态。对新闻人的构成与内涵进行理论化,有助于不断明晰数字时代人类与非人类新闻行动者之间的边界,拓展新闻学理论“人文的”认识论,塑造一种尊重实然和坚持应然并重的新闻专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有中国特色新闻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它的形成与发展紧密联系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由三个密切联系、相继为序的阶段组成:毛泽东新闻思想,邓小平新闻理论,江泽民新闻谈话。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张抛开现有新闻学概念,从新闻实践活动入手,抽象出了体现新闻实践活动共相和本质的“三元素”——“新闻理念”、“媒介功能”、“媒体形态”。文章通过对“三元素”的提出背景、内涵、对于当前新闻工作指导意义的分析.论证新闻理论创新应提“三元素”的必要性.也为新闻理论创新研究梳理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