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效果。20世纪80年代,余华的先锋叙事通过对人性、现实的讽刺,对暴力、死亡的描绘,在当代文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开启了先锋文学的时代。本文以《第七天》中的叙事艺术为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作品中圆形的叙事模式、以荒诞击穿现实的叙述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
凌叔华在20世纪初的女性作家中脱颖而出,她是“五四”时期较早开始研究叙事艺术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变幻的叙事视角多角度地展示了高门巨族的生活;循环与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揭开了新旧女性悲剧命运的面纱;客观委婉的叙事态度道出了时代变革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娴熟的叙事技巧在时代的底稿上,落下了沉重又亮丽的一笔。尽管时光已逝,但是她笔下的那些挣扎在命运中的女性身影,依然生动地映在今日的读者心上。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浅谈凌叔华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鲁西作家留待的中篇小说《杀人时间》在叙事艺术上独具个性,体现出极强的叙事控制感。小说中的人物视角不断转换,叙述时序巧妙交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悬念引人入胜,使文本极富张力。小说也展现了作者对复仇行为的思考,寄予了作家对人性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无数,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篇幅最短且充满戏剧张力的戏剧,《麦克白》运用了一系列独创的表现手法和叙述元素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变化。近年来,叙事学研究一直受到不少国内外研究者的强烈关注,“空间转向”也在人文社科领域快速发展,该转向为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启发。研究者把文学空间与叙事学研究相结合,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将空间叙事与文学作品创造性结合也成为叙事学发展的新热点。该文将以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为理论基础对《麦克白》中的戏剧空间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阐释莎剧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及独特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5.
玉堂春原名苏三,是著名京剧剧目《苏三起解》的主人公。这位名妓的故事第一次出现在冯梦龙的《情史》之中,之后冯梦龙又将其改编为小说,收录在《警世通言》里。《玉堂春落难逢夫》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才子与妓女的爱情故事,本文将从反叛男权与依附男权的自我矛盾与无限循环、圆形化的平面人物、情节发展的狭隘化三方面分析《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6.
《围城》中作为次要人物的众多长者多为研究者所忽略。这些长者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以方遯翁为主要代表的群体和以张吉民夫妇、陆先生夫妇为主要代表的群体,前一个群体坚持中国文化本体地位,诠释了以伦理性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后一个群体的成员或多或少接受了西方文化,从而偏离了中国文化。长者们不同的文化趋向与文化认同,表现了"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融汇与激烈撞击以及传统文化的"话语权"的变化,由此也可以看到《围城》的文化深度。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塑造了王琦瑶这一具有个体意识的人物形象,并将其形象模糊与符号化,通过叙述其日常生活解构以往宏大历史叙事模式。在个体意识与社会历史关系的内在缠绕中,个体意识在历史中深化成长,看似边缘化的个体生命与意识,始终存在于社会历史体系中,在王琦瑶的个体意识发展演变中,可以窥见其潜在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小说作品的优秀代表之一,其诞生于诸多小说文体表现形态在叙事艺术层面互相借鉴和参考的时期,在该部作品创作中,灵活应用预叙、非对称叙述与追叙等方法,把各类空间形态事物进行融合整合,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创作的自由度,在作品的审美功能方面,叙事意象获得充分体现。文章针对《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论述了其叙事意象背后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9.
杨敏 《文化学刊》2024,(3):166-169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迟子建的代表作品。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酋长的女人的眼光为叙事视角来进行叙事,生动地刻画了鄂温克族的生活境况和历史变迁,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挤压下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亦融入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民族的多维度图景,揭示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整部作品透过富有特色的叙事方式体现了其史诗般的品格,本文将从作品自身的叙事特点深入分析作品运用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分析《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叙事艺术。《史记》中各叙事单元严整的逻辑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使其结构既完整有序又参差变化。通过灵活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表达了司马迁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体现出司马迁对历史的客观态度及丰富情感的统一。同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史记》的叙事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觉醒年代》用中国传统美学中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既还原了历史,又描摹了"先驱者们"属于"人"本身的真实情感,剧中使用"隐喻"式的文本拍摄手法,让观者通过自身的学识经验、审美趣味挖掘其中深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和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12.
小说《沙地屯》是奥斯丁创作晚期的未竟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个人经验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采用新的叙事题材与形式进行创作,进一步发展她的小说风格。研究以申丹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为关照,聚焦《沙地屯》的叙事题材与形式,发现小说分别描写了英国摄政时期医疗进步与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旧冲突,两种冲突一明一暗,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小说叙事中的显性情节与隐性进程,共同反映作者对英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混乱与断裂的体验与批判。通过这种混乱与断裂的体验,奥斯丁在创作中开始使用一种新的移动变化的视角对现代化进程进行观察与描绘,使《沙地屯》呈现出强烈的实验性质。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芳华》改编的电影的主题与小说存在差异。小说对曾献身于文工团的那一代人的追述充满了伤痕的语调和对历史、人性的反思、批判,而电影则主要表达对文工团青春岁月的缅怀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相似文献   

14.
叙事文学既有以描写人物为主的体式,也有以叙述情节为主的体式,情节、人物与叙事中心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是艺术表现的载体,本文将通过对《偃旗息鼓》叙事手法的分析来说明情节在文本生成中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颇具辐射力的文学艺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通过探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哲学意蕴,得出身处逆境仍要锤炼强大内心、适时把握机遇以迈向成功彼岸、辩证统一评价人物事件等启示。以期使当代的人们获得生命之真谛、命运之奥义,以达到传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启示、指导人们当代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会计法>修订和颁布后,<会计法>法律责任一章发生了几处重大突破.虽然其在可操作性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但我们可以相信,严格执行<会计法>,必将对制止会计信息失真、打击造假现象、治理经济环境以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时空的赛车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 ,中国新诗美神 1 却仿佛走进茫茫的沼泽地 ,人们看到她的泪水 ,不由地感叹 :新诗出路何在 ?新诗美神在泱泱诗国遭到如此冷落 ,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不可忽视 :一是有些作品要么脱离生活 ,要么单纯复印生活 ,背离了诗歌艺术 ,无味无趣如咒语 ;二是有些读者不知如何欣赏诗 ,面对美神不觉美 ,进洞房无情 ,入仙境无兴。在这种创作与欣赏的迷途中 ,笔者走访了老诗人吴奔星先生 ,他新近出版了《虚实美学新探》(江苏文艺出版社 2 0 0 0年 1月出版 ) ,我联系自己的诗创作 ,认真拜读之后 ,顿感沼泽地里显…  相似文献   

18.
《太史公自序》浓缩了《史记》的文化意蕴,通过解读此篇,可以呈现《史记》中蕴含的多元文化。《史记》将多元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创立了大一统的文化整合模式。这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也是创造新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杨婷婷 《文化学刊》2024,(3):158-161
叙事时间策略通常与叙事方式密切相关,作者可利用顺叙、倒叙、预叙等叙事方式改变事件和人物在故事中的出场时机,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时空层次感,为塑造和强化文本意蕴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简述了叙事与实践的关系,并以《呼啸山庄》为例就其所采取的顺叙、倒叙的变换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描述了叙事时间策略对《呼啸山庄》中文本意蕴的塑造作用,包括叙事时间策略与文本意蕴的内在联系、《呼啸山庄》中时序变换塑造的悲剧意蕴两点内容,希望能够提供给文本研究人员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母亲河》中,何振基先生以对祖国大地和"母亲河"象征的故乡故土的无比热爱、对中国执政党的无比忠诚和充分依赖以及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由衷自豪和自信,艺术地刻画了两代人几个家庭的坎坷生涯,将家族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展示中国当代生活的缩略图。由于小说的叙事与时代政治紧密相联,所以本文从微观叙述形态层面探讨文本是如何巧妙地设置叙事矛盾,通过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展开方式、女性角色定位来展现叙事张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