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公平是最基本、最大的公平,当前教育不公平的表象之一是薄弱学校问题。薄弱学校改造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只有抓住“发展”的主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大力地推动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形成学校的“发展”。我的办学理念是:以“发展”的科学理念,创新适应“发展”的学校教育,营造适应“发展”的育人环境,建立适应“发展”的运作机制,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天赋、潜能通过学校教育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省是教育相对落后的省份,存在很多薄弱学校。薄弱学校有一个共性,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偏多。本文就学习困难学生偏多的学校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对“成功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思考,做了分析探讨。指出运用成功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薄弱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育人能力较低、现代化条件不足、校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创建了技术赋能帮扶薄弱学校发展的“多维协同”模式。该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跨域传播特点,聚焦教师维度、学校维度、校际协同机制维度,促进薄弱学校和教师专业的发展。实践与效果分析表明,技术赋能的“多维协同”帮扶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薄弱学校及教师的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升育人质量,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共生教育”就是以教育需要观照人的整体性存在,尊重人的现实生活,唤醒人的生命意义,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为实践主旨。生命理念、包容理念、合作理念是“共生教育”的基本理念;建构适应学生生命发展的课程体系,着眼学生生命素质提升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育系统内部核心要素“教育之主导”的教师和“教育之主体”的学生,必须在“双适应、双发展”的良性互动中保持平衡运行的状态,并得到双赢互惠似发展。本文对示范性普通高中“双适应双发展”特色模式提出的构想,值得在新课程理念下摸索新型发展模式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跃进学校项目是一种大学、地方、学校伙伴协作支持下的薄弱学校改造模式。它以处境不利学生“跃进式”发展为核心目标,将伙伴协作理念贯穿于薄弱学校改造的全程,经过从试点试验到稳步推进的演变,成为了美国本土和国际上促进“高质量教育公平”的改革典范。  相似文献   

7.
追求公平的教育价值转型,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教育理念,并要求改变学校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8.
薄弱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择校”问题,遏制教育腐败的重要途径。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应采取“不均等地对待不均等者”的不均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吕红日 《江苏教育》2022,(58):11-14
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在教育微观层面主要通过学校课程来实现。江苏省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遵循教育伦理,提出“适宜性课程”理念,并在区域层面构建“管、建、支持、评”分工协作的学校课程建设框架,探索通过课程公平和课程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分班一直是基础教育中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社会学界也有不少争议。通过对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潜能生”班的实例的讨论,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教育公平理念的弊端,并认识到应该肯定发展的教育公平理念。同时.从教育资源分配、尤其是教育公平出发,应该肯定“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教育公平命题所导引的分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战略思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在区域内(最小为县)推动运行机制协调发展,使其发展机遇均等,办学模式多样,以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有现实的针对性。教育事业不均衡发展愈演愈烈,形成重点学校、一般学校、薄弱学校,伤害大多数群众利益并逐步深化为社会问题。近几年来,部分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享受政府高投入,固定资产动辄上亿;又以优厚的资源、政策的保护广泛吸收高分学生。每年冲刺中考高考,这些学校最为火爆,“挡不住的择校潮”,高收费,举办校中校…  相似文献   

12.
沈健 《成才之路》2009,(34):I0002-I0002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同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追求公平的教育价值转型,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教育理念,并要求改变学校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代之以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即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管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帮助他们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兜底”一词在南师大杨启亮教授的《转向“兜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一文中首次提及,这里的“底”就是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教师、最薄弱的学生和最薄弱的教学环节,“兜底”就是提升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教师、最薄弱的学生和最薄弱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4.
“兜底”一词在南师大杨启亮教授的《转向“兜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一文中首次提及,这里的“底”就是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教师、最薄弱的学生和最薄弱的教学环节,“兜底”就是提升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教师、最薄弱的学生和最薄弱的教学环节。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基层学校形成了一种相对默契的风气和习惯,汇报时只讲成绩,报喜不报忧;  相似文献   

15.
王敏 《辽宁教育》2005,(5):14-14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所谓的教育公平,是指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纵观目前教育现状,我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我校是在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认真剖析学校的现状之后,于“十五”初期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尝到了甜头——小班化教学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小班化教学使学校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小班化教学使我校学额在大多数学校呈下降的趋势下反而逐年上升。教育机会的公平是所有学生祈盼的。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16.
陈传智 《中小学校长》2023,(1):60-63+71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不是削峰填谷,关键在补齐短板、提高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秉承“办温暖的教育、触动灵魂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教育品质提升和特色课程建设,做“适合的教育”,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乡村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7.
“学校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教育分宏观层面和微观基础,学校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因而具有与教育不同的属性。“学校服务”是学校的产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不一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是“学校服务”的调节器。政府要通过调控“学校服务”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学校要经营好各自的“学校服务”品牌,还要构建在“学校服务”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荣 《上海教育》2014,(4):28-28
“小学校,儿童幸福之起始也”。这是学校首任校长李庭翰先生在1911年描绘的教育理想。“尊重生命,开放教育”是学校在续写历史、传承文化中凝聚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结构创新、学生发展性评价等方面,研究教育机制、方法的创新发展,探索教育转型,实践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顾瑞兵 《教育》2014,(28):52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取消重点校、重点班后,班级内的学生差异将拉大,教育教学过程的公平更需要引起重视。从现实情况来看,课堂教学的不公平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特别对一些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容易形成教育的“死角”。教育督导特别要加强对教育“死角”的关注,引导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平等的理念,关注教育教学公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以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划分学生;而是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平等地、人性化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涉及理论、法律、政策、历史和社会现实等诸多复杂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普通高中阶段. 从理论上讲,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属于规范性命题,强调的是合法性,其上位标准是教育公平.学校特色发展问题属于规律性命题,强调的是合理性,其上位标准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首先要解决均衡发展问题,之后进入学校特色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普通高中教育由于其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普及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同时承载两个阶段的任务:一方面要像义务教育学校一样强调均衡发展,以为国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则要比义务教育学校更加强调每所学校的特色发展,以为学生提供适应个性发展的受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