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教师的指令少了,学生自主多了;教师的讲授少了,学生参与多了……但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花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有探究出结果,教师还在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有时,只有一两位学生举手甚至是一位学生都不举手,把教师急得头上直冒汗;  相似文献   

2.
早晨,我带着欢愉步入教室,见到我的一群如小鸟般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听着他们声声的呼唤,心内不由升腾起一种自豪,为我所从事的工作,为我所钟爱的事业,为能和我的孩子们日日相处,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微笑充盈着我的面容,因为我被评为优秀教师了,我感到了一种认可,我的成绩名列前三,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适时示弱     
一直害怕上广告班的课.每次都要花好大的精力维持秩序。有一天,上课铃声都响过了,教室里依然人声鼎沸。如果是以往,我会大声地要求大家安静,可是那天,因为心里烦躁.便随口说了句“今天老师心情不好,别吵了!”结果有同学赶紧“嘘”了一声,接着听到有同学说“别吵了.安静!”几十双眼睛一齐看着我,“老师,烦什么告诉我们吧,帮你分担呢!”教室里出奇的安静,那一双双真诚的眼睛让我自然打开了心扉,  相似文献   

4.
裴登庭 《吉林教育》2006,(10):55-55
案例一:李老师是一位年轻教师,这天正当她讲得绘声绘色时,突然“哐”的一声,教室的门被推开了,学生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离开书本向发出异声的门口瞅去。只见校长正夹着一个笔记本不慌不忙地穿过学生中间的过道向教室的后排走来。原来是校长要进行“突袭”,推门听课来了。李老师的心不由“咯噔”一下。尽管这节课她像以往一样作了精心准备,然而心中还是陡然生出一丝紧张,于是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也显得不那么连贯了,孩子们也似乎回不到刚才的气氛中了,思路无意中也似乎被打断了。于是,一节原态的原本正常的课反而弯得辊为仓促、瞥脚.  相似文献   

5.
《难倒的垃圾》一文中的情景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面对教室中脏乱差的现象,班主任肯定会着手处理,但文中班主任的处理方式并不可取。首先,班主任亲自清扫教室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自我,他们对老师的苦心未必“买账”,甚至有同学会认为这是老师无能的表现。其次,更不能随意指定同学去倒垃圾,否则就可能遇到文中的学生同样的反应:“怎么就叫我?  相似文献   

6.
班里要在教室开设一个“笑脸墙”专栏,我专门请了一位美术老师帮忙,希望在她的指导下,全班48个孩子都能把自己可爱的笑脸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杨春霞 《宁夏教育》2013,(11):49-49
星期一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打扮好后,对着镜子笑了笑,说了声“加油!”便走出了家门。来到学校,走进教室,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称赞道:“杨老师,您今天真漂亮!”“噢,谢谢你宝贝!”我的心情好极了,看哪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我都那么喜欢他们。  相似文献   

8.
宗前春 《小学生》2010,(11):23-23
在《磁铁的磁性》一课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差异,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往往运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材料,甚至有些学生对教师准备好的材料根本不用,但奇思妙想却一个接着一个,此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拉开了创新思维的序幕,使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发现了“磁铁的两极吸引的物体最多”的现象,从而归纳出“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又一次给学生看《放牛班的春天》,虽说已是第八次,但回到这个城郊学校,这还是头一遭。我本来只想在教室看看孩子们的纪律,可宛若天籁的童声合唱。马修离开时让人神伤的独白,又一次触动了我的内心的情愫——悲伤,理解,敬佩,还有想明白一些事情之后的宁静……  相似文献   

10.
谢维兴 《福建教育》2005,(6A):56-57
张老师干教师工作已经5年了,可最近不知道是为什么.提起上课,她心里却有莫名的恐惧。走进教室,看到几十双眼睛望着她,她的心跳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身上开始冒汗,双腿有些发软,讲话也不利索了.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下课的铃声虽然响了,但是总有那么几个教室前显得很冷清。总有几位教师还在不焦不躁地讲着课。喧闹的操场再沸腾,都已经被窗户关在外面了;课间的十分钟再精彩.也只能在孩子们不断张望的眼神里了。  相似文献   

12.
事件一:某老师在课堂上与一学生的冲突中,动了手,虽然老师眼镜被打坏,脸上也有了伤,学生并没受什么伤,但其结果是该老师在整个地区被通报批评,并在几年内不得晋升。因为他打的是校内某领导的侄子。  相似文献   

13.
胡玉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张:胡老师您好。在很多家庭中,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父母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孩子的学习方面,父母都很强势。这使得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无所不能。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唐玉明 《四川教育》2006,(12):48-48
北京的吉亚春老师来泸州讲学。课后.我听到孩子们边走边说:“这节课真有意思!”“这位老师上课真有趣!”我暗自感慨:还有什么评价比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更真实的呢?  相似文献   

15.
陈伟光 《科学课》2008,(9):M0002-M0002
“科学老师,您别走……” 这是2008年5月的一天,在象洞中心学校一个教室传出的孩子们的呼唤。这声音,发自农村孩子们的心底;这声音,带着孩子们满腔的企盼。  相似文献   

16.
陈伟光 《小学自然教学》2008,(9):M0002-M0002
“科学老师,您别走……” 这是2008年5月的一天,在象洞中心学校一个教室传出的孩子们的呼唤。这声音,发自农村孩子们的心底;这声音,带着孩子们满腔的企盼。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师德师风教育》一书,我看了全国模范教师邹有云老师的“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和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的报告,我的心灵着着实实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觉得他们真的很伟大,称之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之无愧,自己也下决心要向他们学习,但是,一回到学生个性“野蛮”的现实环境中,自己未免有了些许退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活动中教师如何适时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利 《文教资料》2008,(27):139-14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价值的趋向在不断地转变.因此,在幼儿活动中我们既要按一定的教育目标来引导幼儿的行为,又要按幼儿的想法去顺应幼儿的需求.这是教师适时介入行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且,我们要善于反思介入过程,因为教师的思路和孩子的想法必然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自觉反思进行调和,从而做到在行动上、情感上支持幼儿,不断地将教师自己的介入意图转化为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教师,干杯     
集体饮水时,斌斌端着水杯走到我面前问:“老师,你怎么不喝水?”我指指放在架子上的杯子院:“一会儿再喝。”“能给我看看你的杯子吗?”我端给他。他又说:“能把你的水倒给我一点儿吗?”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大人的水好喝。”马上,一些孩子围了过来开始议论:“对,我奶奶爷爷都喝茶水,特香!”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宣武教育》2006,(6):42-42
学校新来了一位本科生,年纪轻,壮志勃勃。在学校学的知识和理论真恨不得一下子都在课堂上倒给他的学生。听完了他的课,总觉得离实际的教学还真有不少差距。单说上课时的语调,整节课下来就像高噪音的机关枪,听的老师们总感觉躁得很,这样下去学生怎能上好课呢?开始,我们教学干部和教研组内教师与他共同评课,他怎么也意识不到,说他讲的理数过深,学生难以接受,他认为这是应该在这节课上教给学生的,而且非常认真的摆出一大堆理由。怎么办呢?老师的态度是认真的,对工作是负责的。要保护他的工作积极性不能一头冷水把他的满腔热情浇灭,又要尽快指出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