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古代老子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教育隐喻。"鱼"比喻为知识,渔则指方法。完整的解读是,教给人以知识,不如教给人以方法。这一经典古训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形象比喻的方式,将"授知"与"授法"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作出了自己的价值取舍,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2.
计鹏飞 《宁夏教育》2010,(7):118-1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传授方法给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去背熟这个方法而不是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所以,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只授渔而不授鱼,除了要教会学生方法外还要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渔亦要授之以鱼”。尤其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授鱼与否是他们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教学究竟应该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教?在十多年的课改中,我们无数次寻觅,无数次探索,在多少次迷惑与彷徨中肯定了又否定,否定了又肯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教学却在"激之以欲"处。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原本是指与其给予他人鱼肉,不如教人捕鱼技巧。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这句古语所蕴含的教育哲理指引了一代又一代教书人,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突然发现再好的"鱼"与"渔"都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莫说教之以捕鱼的方法了,即使把鱼放在碗里学生也不下咽,学生学习兴趣淡然。哀莫大于心死,当面对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的时候,一切的"鱼"与"渔"都显得格外苍白。学生厌学固然有其社会因素,但也与我们教师的"失职"密切相关。鱼与渔是事物蜕变的外在条  相似文献   

5.
授之以渔     
子晨 《中文自修》2010,(3):64-64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说,如果要帮助别人,送给他鱼,不如传授给他钓鱼的方法,因为送给他鱼只能帮他一时,而如果教他学会了钓鱼的方法,就可以受用一生。在这句话里,“鱼”和“渔”这两个字是不能搞错的,因为“鱼”是一条鱼的意思,而“渔”的意思是捕鱼。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这与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制力。基于此,笔者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以及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7.
正在学校教育中,受人推崇的教育方式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以知识,更要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然而,面对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在这之前应再加上一个"欲",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欲",这里的"欲"是指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欲望,学习方法才有用,才能打到"鱼",这才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欲望比学习  相似文献   

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已有很长时间。有些研究者对这一观点持完全赞同态度,有些研究者持不完全赞同态度,认为不是"授之以渔",应是"鱼渔同授";不是"授之以渔",应是"引导学生获鱼和渔"。以上认识反应了教学研究者对"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但这些认识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要学习的知识本身没有变,教师与学生都是围绕着"如何获得既定的知识"而进行教与学。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别人的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9.
余芳 《中等职业教育》2012,(18):14-15,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学生既有知识,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笔者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能力,即授之以"渔场"。在语文教学中。这个"渔场"也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1.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两句话蕴含的道理与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体验、行动、获得方法性知识等不谋而合,但“授渔”与“授鱼”是不是一定要分开呢无“鱼”是否能“渔”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视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  相似文献   

12.
梁碧群 《广东教育》2007,(10):35-35
教学不仅应该授之以鱼,还应该授之以渔.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仅仅是授之以"鱼"和"渔"就足够了吗?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者几本书。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记得有这样一句老话:"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A3):181-182
<正>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名言形容当今教育方式的改革再恰当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性极差,依赖性极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  相似文献   

15.
<正>法国教育家朗格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放手,正确地指导和帮扶学生们学会自己学习,那样他们的思维活动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得以拓展。俗话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教给学生知识和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就是"鱼"和"渔"的转换问题。授之于鱼,不如教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几种学法指导。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1、带着问题去阅读。老师先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积极性高,理解记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从事教育工作已近十年,教学方式运用和探索过很多,但自从运用疑探教学模式之后,才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而不是单纯地讲会,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随着高考改革、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单纯知识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小,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掌握知识点和相关问题,也就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喻教学只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获取知识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拓展,北师大肖川博士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前者,鱼、渔合一是古代或近代教育思想;而后者,肖博士"鱼、渔、渔场"三位一体之说,笔者认为应该是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老子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句古训给后人留下了很深的借鉴意义和教育启迪.鱼,只能解一时之饥,但若有了网,并掌握了捉鱼之渔,则三餐无忧了.  相似文献   

20.
鲁大凤 《考试周刊》2014,(56):64-64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忽略多元化,从而使评价单一。本文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